在全球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如何突破傳統生產模式的效率瓶頸,實現質量與速度的雙重提升,成為制造業轉型的焦點。
本期案例走進一項大型橋梁改造項目,探訪 ALVA 空間智能技術如何突破工藝和技術難題,推動基建工程高質量發展。
項目背景
作為區域交通網絡升級的關鍵節點,該大型橋梁改造項目承載著提升通行效率、促進經濟發展的重任。
然而,橋梁改造工程長期面臨兩大痛點:工藝復雜與效率瓶頸。
尤其在焊接環節,較長的前期搭建時間和頻繁的人工補焊,不僅延長了生產周期,更增加了人工干預帶來的質量風險。
面對挑戰,該項目引入 ALVA 空間智能視覺創新應用,在不更換現有設備的前提下,突破傳統工藝限制,以“AI+空間智能技術”實現焊接全流程的智能化。
解決方案
依托 ALVA Systems 純視覺空間智能感知技術,該項目構建了“感知-決策-執行”三位一體的焊接機器人升級方案,以創新技術解決傳統焊接機器人的痛點問題。
智能化感知:單目攝像頭破解“焊接死角”
傳統焊接機器人依賴激光雷達或多傳感器融合方案,成本高昂且部署復雜。
ALVA 空間智能視覺應用采用普通 RGB 攝像頭即可一鍵部署,即時投入使用。
借助 ALVA 空間智能視覺感知,焊接機器人能實時捕捉工件底部凹槽、隱蔽焊縫等傳統技術無法覆蓋的區域,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徹底消除焊接盲區。
自主化決策:重構作業流程
ALVA 空間智能視覺技術讓焊接機器人從“機械執行”升級為“智能規劃”,機器人無需依賴人工標定與固定編程,轉而被賦予了自主感知與決策能力。
根據工件的實際擺放位置與位姿,機器人可自動計算最優焊接路徑,并將作業誤差在 0.2mm 以內。
項目成果
通過 ALVA 空間智能視覺技術的深度應用,該項目實現焊接環節的全面提質增效。
壓縮生產周期
通過消除人工補焊環節和優化作業流程,項目整體生產周期大大縮短,階段項目甚至達到“月級周期”到“天級交付”的高速躍遷。
以關鍵焊縫處理為例,ALVA 徹底告別人工補焊,焊接機器人自主完成作業,且質量指標全面優于人工焊接。
釋放人力資源
在該橋梁改造項目中,焊接環節的自動化率大大提升。
原本需要多名焊工參與的作業單元,如今僅需1名技術人員,即可進行多臺機器人的系統監控與維護。
人力資源的解放,降低總體人工成本的同時,也釋放人力資源投入更高價值環節。
ALVA 空間智能視覺技術在橋梁改造項目上展現出顯著優勢,當前,ALVA 的成功應用經驗已向更多場景延伸,在裝配式建筑、船舶制造等領域,都展現出良好的普適性。
ALVA Systems 的技術路徑提供了制造業智能化升級的新邏輯:不必顛覆既有設備,通過空間智能視覺技術,即可讓老舊產線煥發智能生機。這種“輕量化改造、重效能提升”的模式,正逐漸成為中國制造邁向“智造時代”的核心引擎。
關于 ALVA Systems
ALVA Systems 專注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空間智能相關技術的自主創新,成立十余年始終深耕底層算法研發與優化,擁有自研算法引擎并拓展豐富創新產品與應用,是全球空間智能領域的核心供應商。
在工業領域,公司重點致力于基于空間智能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結合應用,經過充分實踐,形成了豐富完善的產品線,讓不同行業企業利用既有資源敏捷實現 AI 價值,Anyone can AI ! 開拓了廣域的應用空間,是國際工業物聯網與“數字孿生”解決方案的領跑者。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2文章
29068瀏覽量
210270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3025瀏覽量
272821 -
視覺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89瀏覽量
13634
原文標題:行業案例 | 橋梁改造新動能,空間智能視覺賦能焊接機器人智能化
文章出處:【微信號:ALVA Systems,微信公眾號:ALVA Syst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汽車焊接機器人的智能控制系統研究進展
精準對接:焊接機器人視覺定位系統如何革新制造工藝
焊接機器人視覺定位:精準制造的核心技術
焊接機器人與傳統焊接的區別
FMEA在焊接機器人研發中的應用
焊接機器人調試技巧有哪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