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半導體與物理
原文作者:jjfly686
本文介紹了多晶硅作為晶體管的柵極摻雜的原理和必要性。
晶體管柵極需要多晶硅
在早期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MOSFET)中,柵極材料曾使用金屬(如鋁),但隨著芯片制程微縮,多晶硅(Poly-Si)逐漸成為主流選擇,其核心優勢在于:
工藝兼容性
多晶硅可在高溫工藝(如氧化、退火)中保持穩定,與二氧化硅(SiO?)柵介質層形成完美界面,避免金屬擴散污染。
閾值電壓可調性
通過摻雜(N型或P型),可精確調控多晶硅的功函數,匹配NMOS/PMOS的閾值電壓需求。
自對準工藝
多晶硅可作為掩膜直接參與源漏離子注入,實現柵極與溝道的自對準,避免光刻偏差。
為什么多晶硅柵極需要摻雜?
未摻雜的多晶硅本質上是半導體(電阻率約10?Ω·cm),無法有效導電。通過離子注入或原位摻雜引入雜質原子,可將其電阻率降低,滿足柵極導電需求。更重要的是,摻雜類型(N型或P型)直接影響晶體管的閾值電壓和性能。
從功函數角度解釋N型/P型摻雜的必要性
功函數(Work Function)是材料表面逸出電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決定了柵極與半導體溝道之間的能帶對齊方式。多晶硅的功函數可通過摻雜調節,以匹配NMOS和PMOS的不同需求。
1.NMOS晶體管(溝道為P型硅)
目標:當柵極施加正電壓時,吸引襯底電子在溝道形成反型層(N型),開啟晶體管。
摻雜選擇:使用N型多晶硅(摻磷或砷),其功函數較低(~4.1eV),與P型硅的價帶(~5.0eV)形成較小勢壘,降低閾值電壓(Vth)。
物理機制:N型多晶硅的費米能級靠近導帶,施加正偏壓時更容易彎曲能帶,觸發強反型。
2.PMOS晶體管(溝道為N型硅)
目標:當柵極施加負電壓時,吸引排斥溝道電子形成空穴反型層(P型),開啟晶體管。
摻雜選擇:使用P型多晶硅(摻硼),其功函數較高(~5.2eV),與N型硅的導帶(~4.0eV)形成較大勢壘,確保PMOS的正常開啟。
物理機制:P型多晶硅的費米能級靠近價帶,負偏壓下能帶彎曲更顯著,促進空穴積累。
從載流子濃度角度解析摻雜影響
多晶硅的導電性直接由其載流子濃度決定,而載流子濃度由摻雜水平控制:
1.N型多晶硅(NMOS柵極)
摻雜元素:磷(P)或砷(As),濃度約102?cm?3。
載流子:自由電子濃度高(~102?cm?3),電阻率低(~10??Ω·cm)。
作用:確保柵極低電阻,快速響應電壓變化;高電子濃度增強柵極對溝道的電場控制。
2.P型多晶硅(PMOS柵極)
摻雜元素:硼(B),濃度約102?cm?3。
載流子:空穴濃度高(~102?cm?3),電阻率與N型相當。
作用:維持柵極導電性,同時通過空穴補償溝道區的電子,避免寄生導通。
-
多晶硅
+關注
關注
3文章
248瀏覽量
29571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296瀏覽量
229543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9906瀏覽量
140119 -
柵極
+關注
關注
1文章
181瀏覽量
21220
原文標題:晶體管柵極多晶硅摻雜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單晶圓系統的多晶硅沉積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