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2025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2025)在上海盛大舉辦。本次展會以“AI科技、AI生活”為主題,匯聚全球眾多知名企業參展。作為海思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海思”)解決方案生態合作伙伴,江蘇潤和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和軟件”)受邀亮相,重磅展示基于“星閃+OpenHarmony+AI”的多款創新產品及行業解決方案,成為展會現場倍受關注的科技焦點。
2025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活動現場
強強聯合,共筑產業生態新高地
本屆展會上,上海海思以“創新使能共筑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充分彰顯自身共建科技新生態的鮮明態度。通過全面展現創新碩果——以聯接、音視頻、OpenHarmony、AI四大根技術構筑創新底座,加速智慧家庭、消費電子、汽車電子三大場景的聚變升級。
基于技術研發與生態共建的高度契合,潤和軟件與上海海思全鏈協同、深度合作,持續探索基于“星閃+OpenHarmony”的技術創新與行業推廣,加快推進芯片、操作系統等基礎軟硬件與AI技術融合發展,賦能千行百業數智轉型,共建科技新生態。此次展出的基于“星閃+OpenHarmony”系列產品,正是雙方開放融合、協同創新的最新成果。

潤和軟件攜手上海海思亮相2025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
技術突破,星閃定義未來新連接
本次潤和軟件展出的HH-D系列星閃開發板與HH-M系列星閃模組,不僅實現了技術性能的飛躍,更在應用場景上展現了極強的擴展性,一經亮相便備受關注。
性能優勢:相較于傳統藍牙技術,星閃模組傳輸時延降低至1/30,速率提升6倍,覆蓋距離更遠,且支持Wi-Fi、BLE、星閃SLE三種靈活組網方式,滿足智能家居、工業檢測、醫療監護等多場景需求。
開源生態融合:基于OpenHarmony輕量系統,開發套件可無縫接入開源鴻蒙生態,助力開發者快速構建跨品牌、跨終端的互聯解決方案,推動“萬物智聯”從概念走向落地。
安全與能效升級:內置安全引擎與超低功耗設計,為智能終端提供從硬件到軟件的全鏈路安全保障,同時延長設備續航能力,尤其適用于穿戴設備與物聯網傳感器。

潤和軟件WS63星閃解決方案亮相現場
場景落地,從教育到工業的無限可能
展會上,潤和軟件通過動態演示,展示了星閃技術在跨行業的多元應用場景及解決方案,全方位呈現出星閃構建萬物互聯生態及推動行業數智轉型的驅動價值。
智慧教育:潤和軟件率先將星閃技術引入教育領域,推出星閃點陣筆及星閃紙筆互動智能化教育解決方案,成為教育數字化革新的焦點。通過星閃SLE協議,星閃點陣筆實現0.5ms超低時延書寫同步,學生書寫內容毫秒級同步至云端,教師可實時批注課件并投射至大屏,構建沉浸式互動課堂;星閃點陣筆支持50臺設備無干擾并發操作,能夠徹底解決傳統課堂多設備連接的卡頓難題。

潤和軟件星閃點陣筆及星閃紙筆互動智能化教育解決方案亮相現場
工業物聯:星閃開發套件支持復雜環境下的穩定組網與高精度數據傳輸,為智能制造提供高效可靠的連接底座。
潤和軟件攜手上海海思展示一站式解決方案
OpenHarmony+星閃 定義分布式物聯新范式
在上海海思展臺開源鴻蒙生態展區,潤和軟件展示了基于“源師兄”的機器狗星閃聯動場景DEMO,同樣引人注目。結合“OpenHarmony+星閃”的分布式特性與近場通信能力,通過搭載“源師兄”智慧大腦,實現一臺機器狗主機與三臺機器狗從機進行端到端星閃互連,完成近場協同運行的聯動場景,生動體現了星閃“低功耗、低延時、高帶寬”的優勢特性,以及通過融合“OpenHarmony+星閃”強化分布式軟總線連接效能、提升智慧物聯場景的顯著價值。

WS63開源鴻蒙機器狗
WS63開源鴻蒙機器狗演示視頻
深化合作,技術深耕與生態擴張并進
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作為全球三大家電及消費電子展之一,不僅是科技創新的展示窗口,更是產業協同的催化劑。潤和軟件與上海海思的聯合亮相,彰顯了中國企業在底層技術突破上的決心,更為全球智能物聯發展貢獻“中國方案”。未來,潤和軟件將持續深化與上海海思的合作,并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構建“全棧化”生態閉環,加速星閃、OpenHarmony等技術在工業、電力、煤炭、教育等領域的創新應用與規模化落地,為用戶帶來更高效、更便捷的連接新體驗,引領未來智能互聯新紀元。
-
OpenHarmony
+關注
關注
25文章
3787瀏覽量
17382 -
潤和軟件
+關注
關注
1文章
297瀏覽量
1049 -
星閃
+關注
關注
8文章
151瀏覽量
81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潤和軟件攜手上海海思亮相2025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
潤和軟件亮相2025國際星閃聯盟產業峰會
AWE2025閉幕:AI+產業共振,繪就全場景智慧生活

上海海思攜手創維集團引領智能電視行業潮流
力合微電子亮相 AWE2025:PLC 開放生態,加速全屋智能落地

迅龍軟件亮相AWE2025,攜OPi AI Studio、OPi AIpro展現AI賦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