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作為新一代半導體關鍵材料,氮化鋁(AlN)憑借其高熱導率(理論值320 W/m·K)、低熱膨脹系數(與硅匹配)、高絕緣性、耐高溫及化學穩定性,成為高性能封裝基板和散熱材料的理想選擇。尤其在5G基站、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功率半導體(IGBT模塊)等場景中,AlN基板可顯著降低熱失效風險,提升器件壽命。
目前市場對氮化鋁的需求隨著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而增長,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氮化鋁市場規模約15.6億元,預計2025年突破20億元,年增速超20%。全球市場預計2025年達15億美元,中國占比40%。
隨著納米技術和綠色制造技術的引入,使得AlN的生產技術不斷進步,從傳統的制備方法到現代的物理氣相沉積、化學氣相沉積等先進工藝,顯著提高了AlN的純度、晶體結構和物理性能。
因此,AlN在電子封裝、熱管理、LED照明及半導體制造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特別是在高性能電子元器件中,AlN作為填料可以顯著提升材料的導熱性能,滿足電子產品對散熱和穩定性的高要求。
AlN市場格局情況
當前,日本、美國和德國的企業在全球氮化鋁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其中日本德山化工壟斷全球75%高純粉體市場,京瓷、東芝主導高端基板(熱導率≥250 W/m·K),占據全球60%份額。
制作工藝上,國產粉體純度普遍為99.5%-99.7%(氧含量1.5%-2.5%),而日本德山化工粉體純度≥99.9%(氧含量<1%)。技術上國產粉體批次穩定性不足,燒結工藝依賴添加劑(如YO-CaO),導致晶界相增多、熱導率下降。并且基板表面粗糙度(Ra 20-50 nm)遠遜于日本(Ra <8 nm),而超精密拋光設備依賴進口。
當然,也有一些企業開始在技術上進行追趕,如清華大學技術轉化的企業(如華清)已實現230 W/m·K高導熱基板量產,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國內企業中,中瓷電子已切入華為5G供應鏈、三環集團正在垂直整合產業鏈、福建華清在LED基板市占率達35%,這些企業在中低端市場形成了不小的競爭力。
2025年國內粉體產能預計達600噸,主要還是華清,但需求缺口仍超3000噸,進口替代空間顯著。與此同時,一些高校包括清華大學、中科院等已經與企業聯合攻關,突破低溫燒結、表面改性等關鍵技術。例如,廈門鉅瓷與北京大學合作開發的多晶復合襯底,成本較單晶降低30%-50%。
如今的國產基板在LED封裝、消費電子領域滲透率超60%,但在車規級IGBT、5G通信模塊等高端市場占比不足10%。此外,新能源汽車,尤其是IGBT模塊和光伏逆變器需求激增,比亞迪、華為等企業推動國產替代測試,成本優勢顯著。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高純度粉體進口價達300-500元/kg,國產基板成本雖低30%,但性能差距限制溢價能力。而車規級AEC-Q200認證周期長達2年,僅少數企業通過,想要大規模應用,還需要時間。
國家“十四五”新材料規劃將氮化鋁列為重點攻關方向,專項投入超2億元支持技術研發,如江蘇省等地方已經開始提供產業基金扶持。未來隨著粉體技術以及裝備上自主化的提升,有望讓國產氮化鋁產業再上一層樓。
小結
當前國內氮化鋁產業正處于“中低端放量、高端突破”的關鍵階段。盡管在粉體純度、裝備精度等方面仍落后于國際巨頭,但政策支持、產學研協同及下游需求共振為國產替代注入強勁動力。未來3-5年,若能在粉體合成和金屬化工藝上實現突破,國產氮化鋁有望在新能源汽車、5G通信等領域實現50%以上國產化率,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
-
氮化鋁基板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瀏覽量
801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國產5000萬像素圖像傳感器突破!進入華為、小米生態圈,替代索尼正當時

加速高關稅下國產替代!昊芯攜全自研RISC-V DSP家族亮相上海慕尼黑電子展

氮化鋁陶瓷基板:高性能電子封裝材料解析

2024年國產測徑儀的現狀?
國產MCU有推薦嗎?最好是經過市場驗證的!
英銳恩科技,以實力打造國產單片機替代品牌!
氮化鋁封裝材料:讓電子設備更穩定、更可靠

氮化鋁AlN電阻器-厚膜AlN電阻

HDC2024?心得分享#主題演講學習-加入鴻蒙生態正當時
氮化鋁與氧化鈹用于大功率電阻器產品

氮化鋁上的厚膜高功率片式電阻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