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配置工程,作為優化水資源時空分布的關鍵舉措,承擔著解決區域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重任。以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為例,它橫跨重慶市長江以北、嘉陵江與渠江以西區域,是重慶市投資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跨區域重大調水工程。其建成后,年增供水量達10.12億立方米,供水覆蓋11個區及高新區,受水面積1.18萬平方公里,惠及近千萬人口,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非凡。
然而,傳統的水資源配置工程管理面臨著諸多挑戰。
1、數據采集與傳輸滯后:以往基礎水利數據,像水量計量、閘門開度、工程運行狀況等,多依賴人工觀測獲取。這不僅導致數據時效性差,還因人為因素影響,準確性難以保障。
2、信息化程度低:水資源調度方案多依靠人工計算與歷史經驗制定,尚未形成涵蓋信息采集、水文測報預報、方案預警管理、運行實況遠程監控、運維業務處理的一體化信息系統。
3、缺乏有效軟硬件支持:傳統的水資源調度實時信息接收、業務處理、綜合監視和調度預報的管理系統落后,難以滿足現代化管理需求。
為有效解決上述痛點,物通博聯提供基于水利數采網關的水資源配置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統。該系統以水利數采網關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樞紐,具備強大的數據采集、傳輸與處理能力。
(一)數據采集
多類型設備接入:該網關能夠無縫接入各類傳感器與監測設備,如雷達水位明渠測流儀、一體化遙測水位計等,實時采集水位、流量、水量等關鍵數據。同時憑借智能數據采集算法,確保采集到的數據精準可靠,極大提升了數據質量,為后續的分析與決策提供堅實基礎。
(二)數據傳輸
高效穩定傳輸:支持多種通信方式,包括4G、5G、WIFI等無線網絡,以及以太網等有線網絡,保障數據在復雜環境下也能高效、穩定地傳輸至管理平臺。同時對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處理,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或篡改,確保數據的安全性與完整性。
(三)系統集成
與現有系統融合:可以與現有的水資源管理軟件、監控系統等進行深度集成,實現數據的共享與交互,構建起涵蓋信息采集、監控、監視、信息傳輸與上層應用的一體化信息化管理平臺,為水資源配置工程的管理提供全面、統一的操作界面。
實現功能
實時監控:管理人員通過管理平臺,可實時查看各個監測點的水位、流量、水量等數據,以及設備的運行狀態,如閘門的開度、泵站的運行情況等,實現對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全方位實時監控,“足不出戶”便能掌握工程運行全貌。
遠程控制:借助系統,能夠對閘門、泵站等設備進行遠程控制,實現“一鍵式”操作。在需要進行水量調度時,可遠程控制閘門的啟閉,無需人工現場操作,大大提高了調度效率,同時也降低了人力成本與安全風險。
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對采集到的大量歷史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挖掘數據背后的規律與趨勢,為水資源調度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建立數據分析模型,預測不同情況下的水資源需求,輔助管理人員做出更加合理、精準的決策,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預警報警:設置水位、流量等參數的閾值,當監測數據超出閾值范圍時,系統自動觸發預警報警機制,通過短信、郵件等方式及時通知管理人員,以便其迅速采取應對措施,防范水災害的發生。
視頻監控聯動:與安裝在河道、渠道、閘口等重點地段的視頻監控設備聯動,在發生異常情況時,可自動切換至相應區域的視頻畫面,為管理人員提供更加直觀的現場信息,便于其準確判斷與處理問題。
審核編輯 黃宇
-
數據采集
+關注
關注
39文章
6681瀏覽量
11504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水閘工程遠程監控信息化管理系統方案

大型農田灌區信息化在線監測系統的協同優勢:集成管理與信息共享

灌溉工程遠程監控信息化管理系統方案

才茂智慧水務信息化監測體系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水資源利用效益
智慧灌區信息化系統助力農作物監控生長與水資源高效利用

智慧市政設施信息化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水資源配置工程數據可視化監測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