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大學工學院占肖衛課題組在強近紅外吸收的稠環電子受體的分子設計及高效半透明太陽能電池的應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材料領域著名期刊《先進材料》發表了3篇論文。
近幾年,半透明太陽能電池在光伏建筑一體化和產能窗戶等領域的美好應用前景引起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興趣。顧名思義,半透明太陽能電池在吸收光能轉化為電能的同時,能夠讓部分的可見光透過,從而保證一定的透明度。而在各種光伏技術中,有機太陽能電池被認為最適合制備半透明器件。迄今為止,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大多數集中在透明頂電極,而活性層的研究比較缺乏。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活性層通常是聚合物給體和富勒烯受體。由于富勒烯受體光吸收很弱,基于富勒烯受體的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普遍較低,單結電池效率一般在4~6%,疊層電池效率一般在7-8%。
2017年,占肖衛課題組提出理想的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應該具有強的近紅外吸收和較弱的可見光吸收等特性。這種活性層能夠充分利用太陽光譜中近紅外部分的輻射來發電,而在可見區保持較高的透明度。基于這個理念,他們設計并合成了一個新的具有強近紅外吸收的六并稠環電子受體材料IHIC,其光學帶隙為1.38 eV(吸收邊898 nm)。IHIC與廣泛使用的窄帶隙聚合物給體PTB7-Th共混制備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的效率為9.77%,可見光區平均透過率為36%,且具有優異的光穩定性。工作發表在Adv. Mater. 2017, 29, 1701308(博士研究生王偉和嚴岑琪是共同第一作者),發表后9個月內被引用50余次,入選ESI熱點論文和ESI高被引論文,Wiley網站Materials Views China以“高效率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為題進行介紹評述。
在此基礎上,他們設計合成了一種基于八并稠環噻吩為核、氟代氰基茚酮為端基、強近紅外吸收的稠環電子受體材料FOIC,其光學帶隙為1.32 eV(吸收邊942 nm),吸收邊比六并稠環電子受體材料IHIC紅移44 nm。FOIC與PTB7-Th共混制備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可見光區平均透過率為37.4%,效率提高到10.3%,這是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世界最高效率(Adv. Mater. 2018, 30, 1705969,博士生李騰飛是第一作者)。Wiley網站Materials Views China以“高性能稠環噻吩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為題進行介紹評述。
之后,他們設計合成了一系列的強近紅外吸收的稠環電子受體材料,系統比較了給電子稠環核的大小對材料吸收光譜、電子結構、薄膜形貌和器件性能的影響,發現拓展稠環核是實現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同時提高的有效分子設計策略(Adv. Mater. 2018, 30, 1706571,博士后代水星是第一作者)。
本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北大博雅塔照片(a和b分別為相機鏡頭被半透明太陽能電池遮擋前后)
-
太陽能電池
+關注
關注
22文章
1224瀏覽量
70223 -
電子
+關注
關注
32文章
1929瀏覽量
90583
原文標題:北京大學合成強紅外吸收材料,在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JCMsuite應用:太陽能電池的抗反射惠更斯超表面模擬
太陽能發電與傳統能源比較
15.8% PCE與20% AVT,全背接觸中性色透明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實現無縫模塊化

邁向27.51%效率,非晶/微晶材料在HBC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太陽能板發電效率和溫度的關系
太陽能電池板是半導體還是超導體
特文特大學: 準分子激光器制造更好的太陽能電池

抗反射涂層對太陽能電池性能的影響

國內首秀:半透明鈣鈦礦電池成功并網發電項目正式運行
摻雜分布對太陽能電池薄膜方阻和接觸電阻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