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在農業、林業、礦產、環境監測等領域的廣泛應用,“遙感數據”這個原本屬于科研圈的術語,逐漸走進了更多專業用戶的視野。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支撐這些遙感技術的核心設備,其實長期依賴進口,尤其是在“數據采集”這一環。
而在遙感數據采集系統中,有一個既不起眼卻又極其重要的角色——地物光譜儀。它在遙感國產化進程中,扮演著“突破卡脖子”的關鍵角色。
一、什么是遙感數據采集設備?
簡單來說,遙感系統要“看清楚地球”,首先就得有“眼睛”和“神經”。“眼睛”就是各類傳感器,“神經”則是采集系統、分析系統。
數據采集設備,是整個系統中把“看見”轉化為“能用”的關鍵橋梁。它不僅采集圖像信息,還包括溫度、反射率、輻射強度等多種物理量。這些數據,才是后期建模、分析的原始材料。
二、國產化困在哪?
我國在遙感衛星和無人機平臺領域已有長足進步,但底層傳感器和采集設備的核心元器件,仍有不少依賴進口。這些設備對精度、穩定性、抗干擾性要求極高,不僅技術門檻高,而且很多國家對高端設備出口還設有技術限制。
以地物光譜儀為例,這種設備負責采集地面目標在不同波段下的反射率,是遙感系統進行地物識別、分類和反演的“數據標尺”。沒有高質量的地物光譜數據,遙感圖像就像失去了“色卡參考”,準確性大打折扣。
三、地物光譜儀為什么關鍵?
地物光譜儀的作用就像“做遙感之前先做標定”,它幫助科研人員理解不同地物(如水體、植被、土壤、礦物)在各種波段下的光譜特征。這些特征數據,反過來又用于校準衛星遙感影像、提高分類精度、訓練算法模型。
它的精度越高、波段越全、響應越快,遙感系統的整體數據質量才更可靠。而目前國外高端儀器價格昂貴、供貨周期長、售后限制多,顯然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國產遙感應用需求。
四、國產地物光譜儀的進展如何?
過去十年,我國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產業鏈上下游不斷投入研發,國產地物光譜儀已從“有無”邁向“好用”階段。如今已有部分產品實現400-2500nm寬波段覆蓋,能夠滿足農業監測、礦產勘探、城市熱環境研究等多場景應用。
在技術路徑上,從傳統的分光式儀器逐漸過渡到更輕便的推掃式、成像式光譜設備,應用方式也從野外采集拓展到車載、機載甚至無人機平臺集成。
最后
遙感技術的價值,最終都落腳于“數據”。而數據的準確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地面采集環節的質量。國產地物光譜儀作為這條鏈條上的關鍵節點,不僅是一項技術挑戰,更是一項關系到遙感產業自主可控的戰略任務。
遙感設備國產化,并非一蹴而就,但它正在一步步從“可用”走向“好用”,從“替代”走向“引領”。
歡迎關注萊森光學,了解更多光譜知識。
萊森光學(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光機電一體化集成解決方案的高科技公司,我們專注于光譜傳感和光電應用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審核編輯 黃宇
-
數據采集
+關注
關注
40文章
7150瀏覽量
116381 -
遙感
+關注
關注
0文章
252瀏覽量
171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國產地物光譜儀為什么越來越多被科研團隊選擇?

地物光譜儀在作物營養監測中的應用

地物光譜儀助力海洋與水體生態研究

為什么做遙感研究一定少不了地物光譜儀?

地物高光譜儀的發展趨勢如何?
手持式地物光譜儀:野外遙感環境監測的革命性工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