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東軟集團與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共同開發的《針對配電網臺變重過載的多時空尺度精準預測和狀態推演》項目,成功晉級數字中國建設峰會2025創新大賽?人工智能賽道“基于科學計算大模型的配電網運行狀態感知推演方案”總決賽,并榮獲三等獎。
配電網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的“神經末梢”,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系著各行各業,是電力穩定供應的“最后一公里”。隨著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和電力系統的日益復雜,如何精準感知和有效推演配電網的運行狀態,成為保障能源安全、提升供電質量的關鍵。在此背景下,2025年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人工智能賽道特別設置了“基于科學計算大模型的配電網運行狀態感知推演方案”賽題,鼓勵各方探索人工智能在配電網領域的創新應用,以AI+能源點亮萬家燈火。
東軟與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積極攜手,進行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共同開發《針對配電網臺變重過載的多時空尺度精準預測和狀態推演》項目,成功實現了配電網調控從傳統“經驗驅動”向精準“感知推演”的轉變,通過構建可觀、可測、可預測、可推演、可控的決策支持體系,為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和升級提供堅實的保障。
在預測階段,東軟充分發揮在能源領域積累的行業知識與數據智能分析技術,深入挖掘歷史數據構造多維特征,構造170個有效特征完成模型訓練,對臺區超容用電進行實時的精準預測和及時預警。同時,針對預警臺區,東軟結合氣象等外部因素,構建多元負荷預測模型,能夠精確地預測未來的負荷曲線,為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構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
在推演階段,東軟搭建了基于運行機理的設備狀態演化模型,與數據驅動模型深度融合,形成系統級模型,圍繞柔性負荷參與調控、儲能裝置接入調控等關鍵場景,輸出詳實可靠的成果,實現對臺區負荷的全方位監管與運行狀態深度推演。
在總決賽現場,各支參賽隊伍詳細介紹其技術亮點、創新思路、應用案例及市場前景等內容,評審專家基于項目的完整性、創新性、可推廣性等多個維度進行嚴格評審。最終,《針對配電網臺變重過載的多時空尺度精準預測和狀態推演》項目憑借其卓越的智能推演特性和廣泛的應用前景,贏得了評審專家的一致好評,成功獲得大賽三等獎。
該項目不僅是東軟解決方案智能化戰略在能源領域的創新和落地,更是東軟響應國家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支撐能源行業智能化轉型的一次有益實踐。
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作為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精心打造的高端專業賽事,自2019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六屆。本屆大賽設置了數據要素、數字安全、人工智能、智能科技、數字城市、數字金融、數字文旅、低空經濟、信創、數字智造和青少年AI機器人共11個賽道。在人工智能賽道“基于科學計算大模型的配電網運行狀態感知推演方案”賽題中,共有165支頂尖團隊、303名精英選手參賽,經過初賽評審,僅有15支隊伍晉級決賽,最終6支隊伍斬獲賽事獎項。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3545瀏覽量
27411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4文章
48445瀏覽量
244841 -
東軟
+關注
關注
1文章
93瀏覽量
2851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