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堤防隱患如何實現毫米級監測?河湖生態治理如何做到智能預警?大模型技術如何賦能傳統水利決策?這場匯聚100+技術單位的行業盛會給出了創新答案。
近日,由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主辦的第二十屆水利先進技術推介會在蘇州召開。海康威視攜水文監測、數字孿生、工程安全監管等領域創新成果亮相,并發表了《智能物聯技術在水利行業應用》主題報告,以物聯感知和人工智能技術助力水利行業數智化轉型。
01 物聯感知+AI,讓水利感知更豐富易用
多環境適應:針對水利的多種特殊場景需求,海康威視提供多元產品方案——在低照度環境下,海康威視有黑光和臻全彩系列產品;面對河湖面積廣大、需遠距離觀察巡視的場景,海康威視有云臺和高空瞭望的鷹眼產品;此外,針對易臟、低溫、水下、無電無網等20+場景,海康威視均有對應的場景化產品,助力水利全要素感知。
多數據融合:在防汛、水利工程安全、河湖管理等業務應用方面,對雨情、水情、工情、墑情、險情、災情、涉水活動等數據有不同采集需求,海康威視提供視頻、雷達、光譜、北斗、無人機等多感知融合的新型監測技術和產品,滿足水利業務對數據和信息在空間尺度、時間頻次等方面的需求,助力構建“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建設。
02 AI+雷達,水利決策更精準
毫米級監測:海康威視雷達水位觀測槍球集雷達水位測量、視頻監控、AI智能、RTU通信于一體,并支持4g低功耗休眠保障續航。產品雷達系統全天候監測水位變化,水位監測精度±1mm,通過濾波算法減少由于水面波動引起誤差,同時結合視頻智能復核過濾異常誤報。
零延遲報警:當監測數據觸發預設閾值時,會產生超限加報,并可選視頻聯動抓拍,幫助有關部門及時掌握水情動態并提前部署?。若水位數據短時間發生大幅度變化,可快速喚醒聯動視頻實時查看,也可存儲報警數據方便后期對水位異常數據進行事件回溯。
這款設備可應用在河道、水庫、渠道、城市內澇等多種場景,目前已在江蘇、湖南、山東等27個省份應用。
03 智能算法加持,智能決策中樞升級
遠距離可視化監測:視頻水位和測流球機,內置水尺水位、水流速智能算法、水流量計算等功能,支持全天自動讀取標準水尺獲取水位數據、表面流速,最遠可達100米測量距離,更好助力防汛監測和預警,在河道流量監測、灌區渠道監測等場景均可應用。
虛擬水尺測量:對于現場無水尺或者水尺出現臟污、刻度模糊和水面倒影等問題,采用全新升級虛擬水尺技術,以較穩定的背景參照物為依托,如圖中橋墩,可基于實體水尺、特殊水位標記先標定虛擬刻度位置,再根據水面分割線距離,計算水位數值,水位測量的落差從0-40m,檢測精度為正負2cm。
此外,海康威視還有高光譜水質監測儀、多光譜植被監測儀、GNSS位移觀測球、視覺位移監測相機、電子界樁等多感知融合的產品,服務水利復雜多變的業務場景,助力管理者科學決策。
04 AR增強技術疊加水文監測數據
構建低成本、輕量化數字孿生系統
數字孿生預演:通過水利感知網獲取的各種數據,如雷達測雨數據與水文水位站點、氣象監測站點等實時監測數據,整合連入智慧水利平臺,并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對流域汛情進行模擬預演,準確率可達92%,提前預判重要河段的受影響范圍,為防汛指揮調度提供科學有力的決策數據支持。
05 水利智能體+數據驅動
大模型賦能水利行業高質量發展
圍繞水利行業大模型構建的智慧水安綜合管理平臺,通過整合語義理解、跨模態對齊、智能推理等核心AI能力,為水利數字化轉型提供智能化支撐。平臺創新性地將專家經驗驅動模式升級為數據智能決策體系,重點面向水災害防御、水利工程管護、農水灌區管理等核心業務場景,通過部署水利智能體,平臺實現智慧巡河、水文數據質控、水利知識智能問答、工程調度方案智能推薦等大模型應用。
隨著“天空地水工”感知網絡與數字孿生平臺的深度融合,水利治理正經歷從經驗判斷到數據驅動、從事后處置到事前研判的變革。這場技術革新不僅重塑著水利治理的底層邏輯,更在數字孿生流域建設中,為每一條江河裝上“智慧大腦”。
海康威視將持續致力于將多維感知能力和數智融合技術應用,為水利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
海康威視
+關注
關注
16文章
483瀏覽量
73928 -
數字孿生
+關注
關注
4文章
1426瀏覽量
12688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2957瀏覽量
3693
原文標題:助力水利數智化轉型,海康威視這樣做
文章出處:【微信號:hikvisionsecu,微信公眾號:海康威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