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要高可靠性、低誤碼率的場景(如工業控制、醫療設備),無晶振方案影響極大;消費級短距產品在低速模式下或有妥協空間,但需承擔性能降級風險?,2.4G芯片若無晶振,對通信性能的影響程度與其工作模式及具體應用場景密切相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頻率穩定性影響
基礎頻率偏差?
晶振為芯片提供基準時鐘信號,若缺失晶振或使用低精度振蕩器(如RC振蕩器),會導致頻率偏差過大。例如在BLE廣播包模式下,晶振精度需達到±10ppm?,而普通RC振蕩器精度通常為±5%以上,無法滿足需求。
跳頻功能失效風險?
2.4G芯片普遍依賴快速跳頻技術規避干擾?,若時鐘信號穩定性不足,可能導致跳頻同步失敗,顯著增加通信誤碼率。
二、不同工作模式的敏感性差異
高速模式(1M/2Mbps)?
需晶振精度≥±40ppm?,此時若使用低精度振蕩器,雖可能勉強工作,但會降低抗干擾能力和傳輸距離。
低速模式(125K/250Kbps)及BLE模式?
要求晶振精度分別達到±20ppm和±10ppm?,無晶振時幾乎無法滿足標準協議要求,易導致通信中斷或數據校驗失敗。
三、系統可靠性影響
溫度敏感性加劇?
普通振蕩器易受溫度變化影響,而晶振具有更好的溫度穩定性?,無晶振會增加系統在寬溫環境下的失效概率。
長期穩定性劣化?
晶振老化率通常<±5ppm/年?,而RC振蕩器長期穩定性差,可能導致設備使用后期性能斷崖式下降。
四、替代方案局限性
部分集成內部振蕩器的芯片雖可省略外置晶振,但其精度通常僅支持低速模式?,且功耗和成本可能高于"晶振+基礎芯片"方案?。
審核編輯 黃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1984瀏覽量
434158 -
2.4
+關注
關注
0文章
4瀏覽量
776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2.4G芯片DFN封裝的作用是什么
入行嵌入式難度大不大?
安信可推出2.4G LoRa模塊!高線性度抗干擾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