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POIS光學防抖芯片市場長期由海外企業的統占,由于傳感器+SoC的復雜交叉領域和有限面積上增加功能的設計難度,其國產化率不足1%。由此折射出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隱痛——手機、無人機、AR/VR等高端設備的“視覺穩定”命脈,長期依賴進口芯片。然而,這一格局正在被一家深耕半導體芯片領域16年的中國公司的新業務線打破。2025年4月,廣東芯賽威科技有限公司(SiFirst/賽威)宣布業界首款SDC易重構?(Software Defined Controller)光學防抖驅動芯片SFM8801量產,標志著國產芯片首次在高端光學防抖領域打破國外壟斷的局面。
市場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12.4億部。光學防抖(OIS)技術正從旗艦機“奢侈品”向全民普惠加速滲透。但傳統的OIS方案因芯片成本高、系統復雜度大,導致帶OIS功能的手機普及率不足20%,國產替代及降本需求迫在眉睫。芯賽威創始人兼CEO職春星博士敏銳捕捉到這一機遇:“光學防抖芯片的技術門檻在于精密控制與系統集成,這正是中國半導體從‘替代’轉向‘定義市場’的突破口。”
這一判斷的背后,是芯賽威研發團隊耗時兩年多的硬核突破。通過廣泛的客戶痛點收集及前期市場調研,SFM8801芯片創造性地將“軟件定義硬件”理念引入光學防抖領域:通過內置RISC-V處理器(MCU),將傳統方案中分離的MCU、驅動、傳感三大模塊集成于單一芯片,不僅能提升系統響應速度,更憑借易重構?技術,讓邊緣端具有可調性和智能化,比傳統APOIS芯片適配性更廣,降低了馬達對驅動芯片的選擇性和依賴度,實現參數動態調整與馬達款式靈活適應。這意味著,下游廠商無需為不同馬達定制專用芯片,僅需通過軟件調試即可適配不同馬達場景的需求。該芯片同時與市場主流芯片管腳兼容,客戶的方案切換成本近乎為零。
技術壁壘的構建絕非偶然。芯賽威的國際化研發團隊匯聚了平均從業超15年的碩博人才,圍繞防抖芯片設計已在中韓兩國同步申請5項核心專利,覆蓋芯片架構、控制算法及系統集成等關鍵環節。公司產品市場總監陳進波透露:“SFM8801的PID控制算法是傳統純硬件方案難以達到的,我們甚至開放了底層算法接口,讓手機、模組和馬達客戶能參與運動控制策略的優化,形成技術生態的‘滾雪球效應’。”
市場對這款“加量不加價”的芯片反應熱烈。人類信息的攝入,70%來自于影像,手機的眼睛(攝像頭)的性能和可靠性成為了手機終端的關鍵。目前,SFM8801已通過馬達模組測試,預計2025年內實現上機量產;同時與國內頭部馬達模組廠商啟動戰略聯合研發。更值得關注的是,芯賽威正以SFM8801為支點,完成防抖成像馬達驅動芯片完整產品布局,構建“芯片-模組-算法”垂直生態,并將進一步推出模組&馬達整體解決方案及TMR集成式芯片。憑借核心技術升級與算法硬件協同,可將馬達控制精度再提升一個量級,目標是3年內在全球影像防抖芯片市場取得領先地位。
芯賽威的核心價值,不僅在于推出一款光學防抖領域的明星產品,更在于為股東構建了可持續增長的底層引擎。憑借2024年初A輪融資格力產投、石雀資本等產業與市場資本的加持,公司已形成“高端人才+硬核專利+生態協同”的稀缺閉環。其電源管理芯片業務通過穩定的市場渠道和運營能力,為光學防抖新賽道提供現金流支撐;而SFM8801的試產則標志著第二增長曲線正式成型。這種雙引擎發展模式,正推動芯賽威這匹智能影像黑馬以技術戰略框架加速國產替代進程,未來幾年營收有望實現成倍增長。
SDC易重構?是芯賽威在全球范圍首家推出的技術,新鮮的理念,需要在客戶端逐漸建立認知,整個產業鏈的整合,也需要逐步醞釀,繼而才能產生新的更好的方案。芯賽威開發出這一新的可訪問的平臺,將助力新型、異形的馬達設計,實現馬達核心控制三要素:速度、精度、穩定性的飛躍。
“中國半導體產業正從‘替代者’向‘規則制定者’進化。”職春星博士如此定義芯賽威的使命。隨著SFM8801撬動千億級智能影像市場,這家位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企業,正在證明:高端芯片的突圍,需要的不僅是政策與資本,更是在技術積累基礎上,具有敢于定義技術路線的勇氣,與構建產業生態的遠見。
-
光學防抖
+關注
關注
0文章
41瀏覽量
1251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PanDao:光學設計中的光學加工鏈建模
BERTIN ALPAO變形鏡小巧身形,強大性能——重新定義自適應光學集成新標準

凱迪拉克攜手Momenta重新定義豪華純電智能出行
TCL攜手INDEMIND重新定義家庭AI交互邊界
SONY FCB-ER9500如何在智能交通實現多維度防抖捕捉?

重新定義智能安防邊界——SSD2351如何讓邊緣計算更高效
探索全景跟拍防抖直播云臺的強大馬達驅動方案
智能安全帽_AR遠程協助|近電感應|硬件云臺防抖

探索防抖光電云臺無刷馬達驅動方案的技術奧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