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日,中廣核新能源公安縣50MW/100MWh鐵基液流電池儲能電站示范項目正式啟動EPC招標。該項目位于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楊家廠鎮,由中廣核新能源公安縣有限公司投資和開發,規劃建設總容量為200MW/800MWh,其中本期建設容量為50MW/100MWh。項目計劃于2025年5月10日開工,預計在2025年6月30日前完成全容量并網發電。
鐵基液流電池正快速發展
鐵基液流電池(Iron-based Flow Battery, IBFB)是一類以鐵鹽溶液為電解液,通過鐵離子的氧化還原反應實現電能存儲與釋放的電化學儲能技術。
其核心原理是將溶解于電解液中的鐵離子作為活性物質,通過正負極電解液的循環流動完成充放電過程。與其他液流電池(如全釩液流電池)相比,鐵基液流電池的優勢在于原材料成本低、資源豐富,且安全性高。
例如鐵資源豐富,地殼含量約5%,電解液成本低廉,FeCl?價格約1元/kg。并且水系電解液無燃燒風險,適合大規模儲能場景。理論循環次數超10000次,實際應用中可達5000次以上,還沒有重金屬污染,電解液也能夠循環使用。
指標 | 鐵基液流電池?? | 全釩液流電池 | 鋰離子電池 |
---|---|---|---|
成本(元/kWh)?? | 150-300 | 3500-4500 | 500-800 |
循環壽命(次) | >5000 | >15000 | 3000-5000 |
能量密度(Wh/L) | 10-15 | 20-25 | 300-600 |
安全性 | 高(無燃爆風險) | 高 | 中(熱失控風險) |
適用場景 | 電網級長時儲能 | 大型儲能電站 | 移動設備、短時儲能 |
目前鐵基液流電池技術路線上主要分為三種,全鐵液流電池,正負極均使用鐵基活性物質,避免交叉污染;鐵鉻液流電池,正極Fe3?/Fe2?,負極Cr3?/Cr2?,但受限于Cr2?析氫副反應;以及鋅鐵液流電池,正極Fe(CN)?3?/Fe(CN)???,負極Zn2?/Zn,需解決鋅枝晶問題。
例如,國家電投在河北張家口建成全球首個250kW/1.5MWh鐵鉻液流電池示范項目(容和一號),并在內蒙古霍林河推進1MW/6MWh項目,驗證了該技術在電網調峰中的可行性。鐵鉻液流電池采用鹽酸體系電解液,循環壽命可達20000次以上,能量密度約25-35Wh/L,適合長時間儲能。
但目前鐵鉻液流電池的初始制造成本較高,關鍵材料如質子交換膜依賴進口,且能量密度低于鋰電池。但通過規模化生產和材料國產化,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全鐵液流電池上,中科院金屬研究所通過電極界面缺陷設計和極性溶劑調節,提升了鐵負極的可逆性,實現了-20℃低溫下穩定運行100小時。該技術將電解液凝固點降至-20℃以下,并通過優化鐵沉積均勻性,使循環穩定性提升10倍,功率密度達80mW/cm2。
鋅鐵液流電池領域,緯景儲能在內蒙古包頭建設了3GW鋅鐵液流電池智造基地,預計2025年投產。鋅鐵液流電池以鋅為負極、鐵為正極,成本更低且安全性更高,適合大規模長時儲能。
關鍵技術突破與發展趨勢
目前的鐵基液流電池仍然存在一些技術上的瓶頸,例如枝晶生長,不過中科院團隊通過金屬刻蝕在碳電極表面構建缺陷結構,促進鐵均勻沉積,成功抑制了枝晶生長,并將電流效率提升至99%,循環穩定性提升了10倍。
在電解液上,中科院團隊通過引入極性溶劑(如乙二醇)降低凝固點至-20℃,實現低溫穩定運行,并且將FeCl?濃度提升至3M,能量密度達15Wh/L,而傳統的全釩液流電池約為25Wh/L。
當然,還有一些挑戰需要應對,例如目前質子交換膜、雙極板等關鍵材料國產化率不足,其中全氟磺酸膜(如Nafion)占成本15%-20%,國產化率不足30%,且性能(如質子傳導率)遜于海外產品,需加快研發高性能替代材料,可以采用石墨烯復合膜來替代。此外,電解液回收、系統集成等環節尚未成熟,需建立從原材料到運維的完整產業鏈。
好在目前國內已經有部分企業開始推動國產替代,例如科潤新材料的離子交換膜、東岳集團的雙極板等都已經開始在本土量產,降低了供應鏈風險。
同時上海電氣、大連融科等均在規劃吉瓦級電堆制造基地,目標在2027年將成本降至1500元/kWh以下。
成本上,以4小時儲能的方案為例,全鐵液流電池初始成本約2500-3000元/kWh,其中電極和離子交換膜占比超40%。而2024年全球鐵基液流電池產能不足1 GW,難以通過規模生產攤薄成本。
可以開發高活性碳基復合材料,比如缺陷碳氈來提升反應動力學,降低析氫副反應。同時可以引入寬溫域溶劑(如離子液體)或新型鐵鹽(如FeCl?-乙二醇絡合物),兼顧低溫性能與成本。
另外,鐵基電解液需定期更換,導致長期運維成本增加,比如鐵鉻體系年損耗率約2%。此外低濃度FeCl?電解液易析氫,需添加一些鉛鹽等抑制劑,也會推高成本。
從市場規模來看,2025年鐵基液流電池市場規模約120億元,預計2030年超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而在中國市場,隨著政策推動下,2025年裝機容量目標達10GW,重點覆蓋西北風光基地配儲。
整體市場來看,短期儲能市場以鋰電為主,2024年全球占比仍然超過90%,鐵基液流電池需在長時儲能領域建立差異化優勢。另一方面,鈉離子電池成本快速下降,預計到2027年0.3元/Wh,可能會擠壓鐵基液流電池在中低端市場的空間。
小結
鐵基液流電池的商業化挑戰本質上是技術成熟度、成本控制與市場生態的綜合博弈。短期來看,需突破電解液穩定性、材料耐腐蝕等核心技術,降低系統成本;中長期需依托政策支持,通過規模化示范項目積累數據,建立產業鏈協同。若能在長時儲能(尤其是10小時以上場景)中凸顯成本優勢,結合鐵資源的全球可及性,其未來有望成為分布式儲能、電網調峰的重要補充技術。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產業前瞻 2025年中國康復機器人市場規模及行業發展前景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預測
2024年全球芯片市場規模將達6298億美元
2024年AI IC市場規模預計達1100億美元
2035年Chiplet市場規模將超4110億美元
全球半導體市場回暖: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6000億美元

RFID電子標簽預計在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75.1億美元

GaN技術引領功率電子產業新風潮,預估203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43億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