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純電動汽車的眾多電子系統中,功率電子設備是核心所在,而半導體在其能源管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確保能源的高效使用。由碳化硅制成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MOSFET)更是能將電動出行的效率提升到全新的水平。雖然半導體技術已在某些領域廣泛應用,但在某些汽車應用中仍處于初期階段。作為半導體制造商和汽車專家,博世對碳化硅的未來持樂觀態度。
碳化硅屬于寬禁帶半導體材料,這種較寬的禁帶相較于硅具有若干優勢:得益于更高的擊穿場強,這些特殊半導體能夠在較低導通電阻下阻擋更高的電壓,使其成為高壓應用的理想選擇。此外,改進的溫度穩定性確保該半導體即使在接近400華氏度(約204攝氏度)的高溫下也能保持其性能。碳化硅的另一個關鍵優勢在于其更高的載流子遷移率,這使其相比傳統硅基解決方案能夠顯著提高開關頻率。這些優勢共同提升了整體效率。
01為什么碳化硅值得關注
碳化硅的主要優勢因芯片應用的車輛部件不同而有所差異。在電動汽車中,碳化硅主要增強了電力電子設備,尤其是逆變器、DC/DC轉換器和車載充電器。碳化硅在逆變器中的應用提高了效率,從而增加了續航里程。
碳化硅MOSFET的開關瞬態比硅基IGBT高,允許更快的開關速度。通過提高開關速度,總體開關損耗減少了大約50%。此外,碳化硅技術支持更高的開關頻率,可達到24 kHz。這一能力顯著提升了DC/DC轉換器和車載充電器的效率,使系統更為緊湊、輕便。配備碳化硅半導體的逆變器提高了電驅動系統的整體效率,結合其它系統改進,減少了電能消耗。這增加了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或者說,可以根據車輛類型和應用優化電池容量以節省成本。
02碳化硅芯片正在占領市場
盡管有眾多優勢,但目前并非所有電動汽車都配備碳化硅芯片。其中一個原因是碳化硅半導體比相應的硅元件更昂貴。碳化硅晶錠的生產需要極高的溫度——約3600華氏度(約1982攝氏度)——并且在原材料變成芯片之前需要超過300個工藝步驟和十多個掩膜或結構層。因此,碳化硅的使用通常需要經過仔細的成本效益分析。
目前基于碳化硅技術的逆變器主要用于高性能車輛,在這些車輛中碳化硅的優勢最為明顯,特別是基于800伏技術的車輛應用中。隨著產量的增加,碳化硅的成本最終將下降,使得該技術在更多車輛部件和車型中使用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03為電動駕駛而設計
博世是碳化硅技術的早期采用者。公司于2001年開始開發首批碳化硅半導體,并在2011年推出了首款MOSFET原型。從一開始,博世的半導體開發就針對汽車行業的需求量身定制。車用半導體與其他應用半導體相比面臨完全不同的條件。例如,汽車所經歷的溫度波動對電子元件造成了重大壓力。此外,博世還必須應對更高的質量要求。考慮到汽車的使用周期較長,半導體器件的壽命必須能夠與整車壽命相匹配。博世的芯片設計反映了這些需求。
溝槽MOSFET的柵氧化物設計是一個典例。博世為碳化硅芯片開發了自己的制造工藝,適應了博世自有的溝槽蝕刻技術。該工藝通常在行業內被稱為“博世工藝”,最初于1994年為MEMS傳感器開發。它能夠將高精度的垂直結構蝕刻到晶圓材料中。與傳統的平面結構不同,柵極是垂直的。絕緣氧化物不僅覆蓋芯片表面,還深入其中。這種結構確保了更高的功率密度,同時保證了較長的使用壽命。這一點尤為重要,由于該元件將在車輛中長時間持續承受高電壓,其可靠性至關重要。
汽車行業是推動碳化硅技術發展的關鍵參與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生產量的增加,行業將實現規模經濟,從而降低成本,未來碳化硅的應用市場廣闊。博世作為碳化硅技術的先鋒,始終追求卓越,專注技術創新,致力于推動電動出行的發展。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829瀏覽量
236255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10009瀏覽量
141371 -
碳化硅
+關注
關注
25文章
3056瀏覽量
50343
原文標題:碳化硅半導體如何在電動出行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文章出處:【微信號:AE_China_10,微信公眾號:博世汽車電子事業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EAB450M12XM3全碳化硅半橋功率模塊CREE
碳化硅功率器件在汽車領域的應用
Power Integrations發布1700 V SiC開關集成電路,專為800 V電動汽車設計

英國超越德國,成2024年歐洲最大純電動汽車市場
2025年電動汽車市場前景樂觀
什么是MOSFET柵極氧化層?如何測試SiC碳化硅MOSFET的柵氧可靠性?
鴻騰精密投5000萬美元,入局沙特電動汽車市場

特斯拉占據美國加州電動汽車市場超過50%份額
國產電動汽車拿下全球66%市場,但90%芯片仍依賴進口

搶占SiC,誰是電動汽車市場的贏家?

SK On計劃裁員應對電動汽車市場挑戰
印度馬恒達集團:三年內斥資14億美元加速電動汽車市場布局
比亞迪攜手巴基斯坦巨頭,加速進軍電動汽車市場
到2025年底,國產SiC元件將大規模進軍電動汽車市場
CoolSiC? MOSFET G2助力英飛凌革新碳化硅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