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先成美商務部“祭旗”,切斷其七年通信設備芯片與元器件供應命脈,外界認為,接下來華為也可以成為美方目標之一。對此,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在美國的定位和態度十分明確“無論發生什么事,華為還是聚焦做好自己的事情,服務好客戶,才能長期生存和發展”。
對手身陷麻煩華為低調表態
美國商務部16日晚間宣布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出售零部件產品的消息再次引發行業關于中美貿易戰的討論。而隔天17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就在深圳舉行的分析師大會做出如上表示。
他說,華為的愿景是希望把數字世界帶給每一個人,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對于中興被美制裁事件,徐直軍表示,華為在美國的定位和態度十分明確。無論發生什么事,華為還是聚焦做好自己的事情,服務好客戶,才能長期生存和發展。
徐直軍進一步說,“有些事情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放下了反而輕松。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打造更好的產品,服務好我們的客戶。”
不過,這樣的回答或許過于“官方”,倒是他對于美方針對的芯片產品,給出了更為明確的回答。徐直軍明確表示,沒有將麒麟芯片對外銷售的計劃。
麒麟芯片自家用構不成所謂“威脅”
今年初,華為也在美國市場遭逢一連串打擊。旗艦手機Mate 10通過運營商渠道進入美國市場計劃臨時叫停,接著在大型零售商也遭下架。據悉,美方尤其FCC正是對于華為手機采用的自家麒麟芯片產生“安全疑慮”。
此外,中興通訊此次被美國禁止購買的產品其中就涉及到芯片禁售。被問到華為旗下的麒麟芯片是否有計劃對外銷售時,徐直軍就說,華為并不會將麒麟芯片定位為對外創造收入的業務,而是為了實現華為硬件上的差異化,沒有計劃將麒麟芯片對外銷售。
徐直軍進一步表示,華為智能手機一直都是多芯片運營的戰略,不會全部使用麒麟芯片,而是高通、聯發科、麒麟這三家都會采用,這個戰略會繼續堅持,這樣才能保證智能手機業務的健康發展。同時三款芯片也是互相競爭的,可提升內部麒麟芯片的競爭力。
華為此番表態,被外界解讀是,針對美方的疑慮進行澄清,因為既然麒麟芯片純屬自家用,那么也就不會構成對高通的威脅;而且照樣向高通采購移動芯片。
華為持續加大研發力度
根據華為的資料顯示,2017年,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為1.53億部。不過,由于麒麟芯片近年來大獲成功,相傳華為有意從高端產品,也將自家芯片往下延伸到中低端產品線,以擴大AI手機市場占有率。
剛剛發布的2017年報,華為全球銷售收入6036億元,同比增長15.7%;凈利潤475億元,同比增長28.1%。其中,研發投入138億美元,僅次于亞馬遜的161億美元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139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三。
從研發投入上,2017年華為研發費用達8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4%,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超過3940億元。與2016年相比,華為研發投入占收入的比例明顯提升,2017年的數字已經達到14.9%。徐直軍會上透露,華為未來十年仍會保持將15%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
他分析指出,到2025年全球智能手機保有量將超80億,手機上網用戶達80%;擁有智能機器人的家庭占比將從1.5%上升為12%;企業數字化水平達到80%,上云比例85%,應用AI的比例將達86%。
對于AI技術,徐直軍表示華為是通過將AI引入智能終端、云和網絡,從而向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解決方案。他舉例,將AI應用到手機產品,智能手機就會演變為智慧手機;應用到網絡,就可成為“自動駕駛”網絡。
布局5G 拿到全球首張商用許可
除了AI,早在2009年,華為就啟動5G研究,至今已至少投入6億美元,在全球已建立11個5G研究中心,參與5G研究專家達數千人。2017年更在5G方面投入了40億元人民幣,2018年計劃進一步加大投資。
近日,全球商用5G NR(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NR,以下簡稱5G)產品順利通過歐盟專業認證機構TüV 南德意志集團(以下簡稱“TüV SüD”)認證核查,獲得全球第一張5G產品CE-TEC(歐盟無線設備指令型式認證)證書。代表華為5G產品正式獲得市場商用許可,向5G規模商用成功邁出了一大步。
據介紹,CE是歐盟對進口和銷售產品的一個必備質量要求,也是進入歐洲市場的一個強制性認證標識,被視為打開歐洲市場的“通行證”。華為5G產品獲得CE證書,代表符合歐盟準入要求,具備正式向歐洲市場銷售和商用的資質。
-
高通
+關注
關注
77文章
7519瀏覽量
191383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76瀏覽量
253375 -
麒麟芯片
+關注
關注
6文章
284瀏覽量
15638
原文標題:華為低調表態:麒麟芯片不外賣 繼續采購高通芯片
文章出處:【微信號:DIGITIMES,微信公眾號:DIGITIME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