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熱度也自然而然轉化到了另一款看起來“也是鴻蒙”,“也是電腦”的產品之上,它叫做開鴻Bot。
5月24日,深開鴻發布了全國首款面向開發者的開源鴻蒙學習平臺——開鴻Bot系列產品。
有人會好奇,這是鴻蒙電腦的競爭突然激烈起來了嗎?開鴻Bot跟華為推出的鴻蒙電腦究竟有什么不同?
剝開開鴻Bot的神秘面紗,我們能夠很清晰發現它的獨特之處:它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電腦,而是內置了KaihongOS 桌面系統,“開箱即用”的開源鴻蒙開發環境、完整應用開發工具鏈、硬件調試、能夠支持系統二次開發的一站式學習平臺覆蓋從學習、開發、適配、應用部署的全流程。傳統意義上的電腦不具備這些專為開源鴻蒙開發者打造的功能。
由此就能發現開鴻Bot更深處的不同,他面向的受眾不是消費終端用戶,而是希望學習和探索開源鴻蒙的開發者。二者的目標用戶與定位使用者有著根本的不同。開鴻Bot的產業定位,是構建開發者進入開源鴻蒙的第一站。
再層層剝開開鴻Bot,我們還能發現其更為深長的意味。
開鴻Bot最為本質的東西是一個態度,用五個字總結,叫做“開發者優先”。
我曾經采訪過一所工科大學。在學校里的科技創新社團,老師和同學們都十分渴望了解開源鴻蒙技術,學習最新的開源鴻蒙開發經驗。
在采訪時,學校里并沒有開源鴻蒙相關課程和學習條件,于是老師會帶領同學們一起看相關發布會與技術峰會的直播,守在屏幕前一點點做筆記,會打客服電話問技術細節,以此來一點點學習開源鴻蒙。
顯然,年少的開發者們面對開源鴻蒙時有著壯懷與斗志,但他們面對的困難也依舊很多。如果不能有效降低開源鴻蒙的學習與入門門檻,會把大量心向鴻蒙事業的開發者擋在門外。那不僅是開源鴻蒙無法承受的損失,更是對數字中國人才建設的辜負。
總結開發者們的入門難題,可以歸納為三點:
1.產業場景復雜,初學者無從入手。
目前階段,開源鴻蒙融入工業、能源、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的程度不斷提升。而這些產業場景涉及具體的業務需求與復雜的硬件體系,這對于剛剛進入開源鴻蒙生態的開發者來說門檻過高。
2.遷移成本過高,阻攔了開發熱情。
此前,進行開源鴻蒙開發很多需要再Windows等系統完成,再遷移到開源鴻蒙環境進行驗證運行,往往需要在多個設備之間進行流程繁瑣、兼容性復雜的切換。開發者需要一站式的開源鴻蒙直達,才能避免開發熱情“半路熄火”。
3.缺乏學習平臺,成長速度受限。
對于開發者來說,想要快速成長需要一系列的學習資料、開發工具。這些持續性成長能力的缺失,會導致入門之后的開發者能力長期停滯不前,無法實現商業閉環,繼而導致生態發展受限。
開源鴻蒙作為面向萬物互聯、分布式協同的基礎操作系統,正在走出實驗室,邁入產業落地的深水區。其肩負的時代責任越來越重,既然如此,就絕不能將開發者拒之門外。
于是,“即買即用”的一站式開發者學習探索平臺,就成為開源鴻蒙事業的剛性需求, 成為打開開源鴻蒙大門的一把鑰匙。
開鴻Bot,正為此而生。
相比于高大上的理念、眼花繚亂的技術細節,在開發者眼中第一站最重要的是簡單與務實。
長期扎根開源鴻蒙操作系統落地工作的深開鴻,非常了解真實的開發場景與開發需求。他們知道開發者需要的是順手的工具,并且一定要有“上手快”的體驗。
為此打造的開鴻Bot,就秉持著這樣一種務實、簡單、好用的邏輯,以求成為“生態探路者工具”。
在過去,圍繞開源鴻蒙的應用開發大多依賴Windows平臺,開發者需借助PC完成代碼編寫后,再通過復雜的部署流程將應用遷移至鴻蒙設備,開發體驗較為割裂。而開鴻Bot的出現,這種情況正在被徹底改寫。
開鴻Bot首次將開源鴻蒙操作系統與北向應用開發環境進行深度整合。最大亮點之一是VS Code的系統級適配,不僅把這一主流開發工具遷移至開源鴻蒙底座,還通過自研插件將ArkTS語言、ArkUI組件庫、編譯器等關鍵能力集成進來。開發者可以在開鴻Bot上實現“所見即所得”的本地運行體驗,代碼一經編譯即可真機運行,擺脫了USB連接設備調試的繁瑣過程。
此外,開鴻Bot通過自研的ArkTS Project Manager插件內置在VS Code環境上支持代碼高亮、智能聯想、錯誤提示和AI輔助編程等能力,為北向應用開發者提供端到端的開發體驗。更重要的是,它打通了從代碼編寫、編譯、部署到運行的全鏈路流程,真正實現“一機在手,開發全能”。
與以往以學習、演示為主的鴻蒙開發板不同,開鴻Bot不僅服務應用開發者,也考慮到南向系統開發者甚至“發燒友”群體,提供系統級源碼包和組件化SDK,支持深度定制。這種三向兼容能力,讓開鴻Bot成為當前開源鴻蒙生態中最完整、最貼近實際產品開發的工具平臺之一。
由此一來,無論是北向應用開發、南向設備開發,還是系統二次開發的開發者,都能夠獲得有效的工具支持,找到高效融入開源鴻蒙生態的鑰匙。
在開發者眼中,說多少大道理也不如一次實踐;看多少PPT也比不上一臺看得見摸得著的設備。
有工具,能上手,才是打開開源鴻蒙的最佳方式。
Apache基金會的墻上刻著這樣一句話——“社區大于代碼”。
這句被奉為開源哲學圭臬的思辨,提醒我們這樣一件事:強盛的開源軟件生態如同其他所有科技創新一樣,最終依靠的是人。
開鴻Bot的底色,就是深開鴻深刻地理解,開源鴻蒙最后能走多遠,是需要一個個距離單位累積起來的。而這個距離單位,就是人才,就是開發者。
換言之,開源鴻蒙事業價值的度量衡,不是裝機量,不是產業規模,而是開發者。他們能否在開源鴻蒙中找到機會,是否愿意不斷探索開源鴻蒙生態,是否能基于開源鴻蒙完成創新創造?這些問題,才決定了“大鴻蒙時代”的旗幟究竟能打多遠。
為此,深開鴻對開鴻Bot的定位不是消費產品,而是為開源鴻蒙生態提供試驗田,為開源鴻蒙人才提供通行證。從開鴻Bot到移動機器人、四足機器狗、無人機等產品,都是深開鴻提供給開發者學習、驗證開源鴻蒙能力的工具入口。
只有堅持開發者優先,人才優先的原則,實現開發者繁榮之后,才能有生態繁榮,產業繁榮。
在提供開鴻Bot系列產品為代表的生態工具之后,深開鴻還會推動其支持多樣性的教學使用,適配于職業培訓、認證考試與生態開發者競賽。
與此同時,深開鴻啟動了“開源鴻蒙Origin計劃”,計劃在未來五年投入5億資金,在“技術賦能、資金支持、營銷推廣、創業加速”四個方面賦能開發者。幫助他們完成從應用開發到商業落地的閉環。
沒有人才爭先恐后地加入,沒有開發者靈感迸發的創造,沒有社區的生生不息,開源生態終將一無所成。開源生態的比拼,到最后就是人才吸引力的比拼。
深開鴻CEO王成錄在發布會上表示:“操作系統的成功,取決于生態體系的競爭力。開源鴻蒙生態的建設,必須始于開發者。”他強調,開發者是生態的原點,是推動技術演進與產業創新的關鍵力量,而開鴻Bot系列正是服務這一核心人群的有力支撐。
在開鴻Bot的最深層,或許是這樣一句對開源鴻蒙事業期待:“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審核編輯 黃宇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4090瀏覽量
275204 -
開發者
+關注
關注
1文章
625瀏覽量
173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九聯開鴻亮相2025開源鴻蒙開發者大會
全新開源鴻蒙電腦開鴻Bot系列即將上市,搭載的KaihongOS桌面版四大體驗引期待

"開機即戰"時代來臨!開鴻Bot系列創新開源鴻蒙開發新范式

潤開鴻受邀參加華為云開發者日南京站
KaihongOS 4.1.2開發者預覽版正式上線,誠邀開發者免費試用!

KaihongOS 4.1.2開發者預覽版正式上線,誠邀開發者免費試用!
軟通動力子公司鴻湖萬聯攜多款重磅創新產品亮相華為開發者大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