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近日有消息稱,英偉達與聯發科合作,將推出面向筆記本市場的APU,并最快在今年四季度或明年初進入市場。
同時,據稱英偉達已經與戴爾旗下游戲本品牌Alienware進行合作,通過更低的功耗,實現RTX 4070同級的性能,并搭載在更輕薄的機身內。
APU(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加速處理單元)是AMD推出的一種處理器架構概念,主要理念是將CPU和GPU集成在同一個封裝,甚至是同一芯片上,使得CPU和GPU可以共享內存資源。這樣帶來的好處是能夠減少主板空間占用,提高能效的同時降低成本,在筆記本應用中優勢尤為突出。
同一封裝集成Arm CPU + Blackwell GPU,WoA生態最強芯?
關于英偉達和聯發科合作的這顆芯片,早在去年就已經有零星的消息被曝光。最早流出雙方合作的消息后,市場認為雙方正在打造面向游戲掌機的SoC產品,隨后又有消息指出雙方合作是面向AI PC芯片。
到了去年10月,有消息稱英偉達與聯發科合作的AI PC SoC將采用3nm制程,當時已經準備流片,并已經有聯想、戴爾、華碩等客戶計劃采用該款芯片。
隨后在今年年初,有更詳細的消息流出。英偉達與聯合科合作的WoA(Windows on Arm) SoC將采用Blackwell架構GPU,擁有180TOPS至200TOPS算力,并將推出兩款產品,分別是面向高端市場的N1X,以及面向中端市場的N1。
其中面向高端的N1X將會率先在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而面向中端的N1則會在2026年推出。英偉達對于這一系列產品的預期非常高,預計在今年四季度出貨300萬顆N1X芯片,在2026年全年出貨1300萬顆N1芯片。
根據英偉達出貨量預期估算,這個規模的出貨量將會給聯發科帶來20億美元的收入,預計會占到聯發科2026年總營收的8%。
而不久后,Geekbench網站上出現了英偉達N1X的跑分成績。不過從跑分結果和芯片規格來看是被限制了性能,只開啟了4個CPU核心,默認頻率僅3.2GHz。而同是聯發科的旗艦手機SoC 天璣9400+上的Cortex-X925超大核頻率已經達到3.73GHz。
Geekbench上的信息還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那就是這款芯片是運行在Windows 11上的。這就可以確認,N1X是面向WoA的AI PC產品,而目前WoA生態中,幾乎只有高通推出的驍龍X Elite一款產品。
從X Elite目前的表現來看,先不論性能如何,在PC市場上這款產品確實說不上成功。除了在續航方面得益于Arm架構的特性,遠遠領先于當時主流的x86 PC,其他方面由于Windows生態軟件對Arm架構的適配度較為落后,導致了市場未能廣泛接受WoA PC。
更不用說后來英特爾推出的Lunar Lake架構處理器,解決了續航短板,令驍龍X Elite的處境更為尷尬。
作為與驍龍X Elite同賽道的競爭者,英偉達N1X擁有后發優勢。在GPU方面英偉達擁有成熟的生態,無論是開發者、工程師的生產力工具,還是3A游戲,都有非常廣泛的支持。N1X使用了英偉達2024年推出的Blackwell架構GPU,性能預計與筆記本電腦版RTX 4070接近。
相比上一代的Hopper架構,Blackwell在架構上升級了第五代Tensor核心,能夠提供高速FP4精度的計算能力,給DLSS4帶來強大的多幀生成能力;圖形性能上升級了第四代光追核心,光線追蹤多邊形相交效率綜合來看是2018年圖靈架構的8倍,是2020年安培架構的4倍,是2022年Ada架構的2倍,但同時內存使用率只有Ada架構的75%。
在CPU方面,預計聯發科會選擇Cortex-X925為超大核,Arm官方就將Cortex-X925定義為“為下一代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提供終極性能”,最高支持14核心。
在通過Arm CPU和Blackwell GPU結合成APU的形式后,預計可以以65W功耗實現過去120W的x86 CPU+RTX4070 Latop的性能。從TDP來看,曉龍X Elite提供23W和80W兩種TDP的參考設計方案,顯然英偉達N1X和N1也是類似的產品定義。
英偉達聯手聯發科,能挽救WoA設備市場嗎?
從現階段的Windows for Arm生態來看,簡單的辦公是能夠滿足的,但windows過去的重要優勢就在于極為豐富的軟件,以及較高的自由度。
而傳統的 Windows 應用程序大多是為 x86 架構開發的。盡管微軟在windows11 for Arm上通過模擬器支持了部分x86應用,但性能和兼容性仍然存在局限,用戶體驗可以稱得上糟糕。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曉龍X Elite在推廣初期,PC產品價格都定位至中高端,甚至有不少是萬元級別的產品,均價大概在7000到8000元。這對于一種并不完善的產品來說定價毫無疑問是過高的,去年業內也有不少人士吐槽WoA設備售價過高的問題。
確實,市場反饋是最真實的,今年我們也可以看到,搭載曉龍X Elite的PC產品價格已經下降至3000到4000元級別。在價格下降后,明顯看到市場輿論開始對Arm PC產生了更多的興趣,至少是相關對新技術感興趣的極客或發燒友玩家口中,風評開始逐漸轉變。
當然除了價格之外,市場認知和產品定義、加上開發者的參與,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WoA 的發展,其實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微軟的推動。有觀點認為,微軟在推廣WoA方面的態度并不夠積極,未能有效引導開發者適配ARM平臺,也未在硬件廠商中形成足夠的號召力。
過去在談論RISC-V的發展時,我們曾表達過一個觀點:RISC-V的推廣需要更強的硬件基礎。那么對于WoA來說這樣的邏輯會不會同樣成立?聯發科和英偉達的入局,可能帶來WoA設備中最強的芯片性能,加上英偉達的生態號召力,或許這次N1X的推出,會是WoA設備的一個拐點?
同時,據稱英偉達已經與戴爾旗下游戲本品牌Alienware進行合作,通過更低的功耗,實現RTX 4070同級的性能,并搭載在更輕薄的機身內。
APU(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加速處理單元)是AMD推出的一種處理器架構概念,主要理念是將CPU和GPU集成在同一個封裝,甚至是同一芯片上,使得CPU和GPU可以共享內存資源。這樣帶來的好處是能夠減少主板空間占用,提高能效的同時降低成本,在筆記本應用中優勢尤為突出。
同一封裝集成Arm CPU + Blackwell GPU,WoA生態最強芯?
關于英偉達和聯發科合作的這顆芯片,早在去年就已經有零星的消息被曝光。最早流出雙方合作的消息后,市場認為雙方正在打造面向游戲掌機的SoC產品,隨后又有消息指出雙方合作是面向AI PC芯片。
到了去年10月,有消息稱英偉達與聯發科合作的AI PC SoC將采用3nm制程,當時已經準備流片,并已經有聯想、戴爾、華碩等客戶計劃采用該款芯片。
隨后在今年年初,有更詳細的消息流出。英偉達與聯合科合作的WoA(Windows on Arm) SoC將采用Blackwell架構GPU,擁有180TOPS至200TOPS算力,并將推出兩款產品,分別是面向高端市場的N1X,以及面向中端市場的N1。
其中面向高端的N1X將會率先在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而面向中端的N1則會在2026年推出。英偉達對于這一系列產品的預期非常高,預計在今年四季度出貨300萬顆N1X芯片,在2026年全年出貨1300萬顆N1芯片。
根據英偉達出貨量預期估算,這個規模的出貨量將會給聯發科帶來20億美元的收入,預計會占到聯發科2026年總營收的8%。
而不久后,Geekbench網站上出現了英偉達N1X的跑分成績。不過從跑分結果和芯片規格來看是被限制了性能,只開啟了4個CPU核心,默認頻率僅3.2GHz。而同是聯發科的旗艦手機SoC 天璣9400+上的Cortex-X925超大核頻率已經達到3.73GHz。
Geekbench上的信息還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那就是這款芯片是運行在Windows 11上的。這就可以確認,N1X是面向WoA的AI PC產品,而目前WoA生態中,幾乎只有高通推出的驍龍X Elite一款產品。
從X Elite目前的表現來看,先不論性能如何,在PC市場上這款產品確實說不上成功。除了在續航方面得益于Arm架構的特性,遠遠領先于當時主流的x86 PC,其他方面由于Windows生態軟件對Arm架構的適配度較為落后,導致了市場未能廣泛接受WoA PC。
更不用說后來英特爾推出的Lunar Lake架構處理器,解決了續航短板,令驍龍X Elite的處境更為尷尬。
作為與驍龍X Elite同賽道的競爭者,英偉達N1X擁有后發優勢。在GPU方面英偉達擁有成熟的生態,無論是開發者、工程師的生產力工具,還是3A游戲,都有非常廣泛的支持。N1X使用了英偉達2024年推出的Blackwell架構GPU,性能預計與筆記本電腦版RTX 4070接近。
相比上一代的Hopper架構,Blackwell在架構上升級了第五代Tensor核心,能夠提供高速FP4精度的計算能力,給DLSS4帶來強大的多幀生成能力;圖形性能上升級了第四代光追核心,光線追蹤多邊形相交效率綜合來看是2018年圖靈架構的8倍,是2020年安培架構的4倍,是2022年Ada架構的2倍,但同時內存使用率只有Ada架構的75%。
在CPU方面,預計聯發科會選擇Cortex-X925為超大核,Arm官方就將Cortex-X925定義為“為下一代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提供終極性能”,最高支持14核心。
在通過Arm CPU和Blackwell GPU結合成APU的形式后,預計可以以65W功耗實現過去120W的x86 CPU+RTX4070 Latop的性能。從TDP來看,曉龍X Elite提供23W和80W兩種TDP的參考設計方案,顯然英偉達N1X和N1也是類似的產品定義。
英偉達聯手聯發科,能挽救WoA設備市場嗎?
從現階段的Windows for Arm生態來看,簡單的辦公是能夠滿足的,但windows過去的重要優勢就在于極為豐富的軟件,以及較高的自由度。
而傳統的 Windows 應用程序大多是為 x86 架構開發的。盡管微軟在windows11 for Arm上通過模擬器支持了部分x86應用,但性能和兼容性仍然存在局限,用戶體驗可以稱得上糟糕。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曉龍X Elite在推廣初期,PC產品價格都定位至中高端,甚至有不少是萬元級別的產品,均價大概在7000到8000元。這對于一種并不完善的產品來說定價毫無疑問是過高的,去年業內也有不少人士吐槽WoA設備售價過高的問題。
確實,市場反饋是最真實的,今年我們也可以看到,搭載曉龍X Elite的PC產品價格已經下降至3000到4000元級別。在價格下降后,明顯看到市場輿論開始對Arm PC產生了更多的興趣,至少是相關對新技術感興趣的極客或發燒友玩家口中,風評開始逐漸轉變。
當然除了價格之外,市場認知和產品定義、加上開發者的參與,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WoA 的發展,其實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微軟的推動。有觀點認為,微軟在推廣WoA方面的態度并不夠積極,未能有效引導開發者適配ARM平臺,也未在硬件廠商中形成足夠的號召力。
過去在談論RISC-V的發展時,我們曾表達過一個觀點:RISC-V的推廣需要更強的硬件基礎。那么對于WoA來說這樣的邏輯會不會同樣成立?聯發科和英偉達的入局,可能帶來WoA設備中最強的芯片性能,加上英偉達的生態號召力,或許這次N1X的推出,會是WoA設備的一個拐點?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聯發科
+關注
關注
56文章
2729瀏覽量
257469 -
英偉達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953瀏覽量
938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今日看點丨傳英特爾或被拆分,臺積電、博通考慮接手;英偉達聯手聯發科開發AI PC和手機芯片
1. 拓展終端市場,傳英偉達聯手聯發科開發 AI PC 和手機芯片 ? 據報道,為拓展終端AI芯
發表于 02-17 10:45
?710次閱讀
英偉達與聯發科聯手打造2025年AI PC芯片
英偉達與聯發科正攜手深化其合作關系,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一款專為人工智能優化的PC芯片。據悉,這款備受期待的芯片有望在當年的臺北國際電
聯發科采用AI驅動Cadence工具加速2nm芯片設計
近日,全球知名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大廠Cadence宣布了一項重要合作成果:聯發科(MediaTek)已選擇采用其人工智能驅動的Cadence Virtuoso Studio和Spectre X Simulator工具,在
英偉達新應用引發用戶不滿:游戲幀率受影響
近日,英偉達公司推出的全新游戲優化應用——“英偉達應用”(Nvidia App)在部分用戶中引發了一些不滿和爭議。這款應用原本被設計為取代現
首次!聯發科打入蘋果供應鏈,利好2025年營收再上新臺階
? 據外媒消息,近日蘋果有意在明年大幅度升級Apple Watch功能,確定聯發科來提供部分Apple Watch新品調制解調器(基帶)芯片,拿下原來英特爾的訂單,這將是聯

聯發科或將首入蘋果主力硬件供應鏈
近日,有消息稱蘋果計劃明年對Apple Watch進行大幅功能升級,并有意引入聯發科作為其新品數據機芯片的供應商。這一舉措若成行,將標志著聯發
聯發科加入蘋果供應鏈 為Apple Watch提供芯片
Watch 的部分新機型提供數據芯片,而這一合作也意味著聯發科順利打入了蘋果的核心供應鏈系統當中。 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對聯發
英偉達GeForce Now云游戲服務調整會員游戲時長
英偉達近日宣布,將對其云游戲服務GeForce Now進行重大調整,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并優化服務體驗。 自2025年1月1日起,新加入的Performance或Ultimate GeForce
聯發科與英偉達合作AI PC 3nm CPU即將流片
據業內消息人士透露,聯發科與英偉達聯手打造的AI PC 3nm CPU即將于本月進入流片階段,預計將于明年下半年正式量產。這一合作標志著
NVIDIA攜手聯發科,G-Sync技術獲重大突破
8月21日,NVIDIA攜手聯發科在德國科隆游戲展上震撼宣布了一項戰略合作新舉措,標志著NVIDIA全套G-Sync技術的重大突破——該技術將被直接集成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