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紅外熱成像技術的領軍企業,颯特紅外34年來深度融入電力行業安全保障體系。下面以颯特紅外與各地電力局合作攻克檢測難題為例,介紹紅外熱成像技術如何重塑電力巡檢模式。
東莞篇:非接觸式測溫助力輸電線路高效巡視
場景痛點:夏季用電高峰期,供電局輸電線路面臨高負荷運行壓力,傳統人工巡檢存在效率低、隱患漏檢等問題。颯特紅外針對維護型高級紅外熱成像儀與當地供電局合作開展專項培訓,直擊輸電線路巡檢效率瓶頸。
技術突破——非接觸式測溫重構巡檢邏輯:
● 分鐘級全域掃描:熱像儀支持360°無死角掃描,單臺設備每小時可完成單位路段輸電線路巡檢,較傳統人工目視+萬用表檢測效率提升10倍,避免因逐點檢測導致的時間損耗。
● 熱斑智能標記:設備內置智能算法,自動識別電纜接頭、桿塔金具等關鍵部位,溫度異常點以紅色熱斑高亮顯示,解決人工巡檢中“靠經驗判斷、憑肉眼識別”的主觀性缺陷。
● 動態數據回溯:檢測數據實時存儲,可生成線路溫度變化趨勢圖,幫助運維人員預判設備老化周期,變“事后搶修”為“事前預防”。
實戰成效:培訓后,當地輸電運維班組實現“3人1車1設備”的輕量化巡檢配置,夏季保電期間累計發現線路隱患逾百,其中隱蔽性接頭過熱缺陷占比近半,設備缺陷發現率
同比提升55%。
佛山篇:數據驅動革新,HM系列實現檢測流程智能化
傳統困境:供電局在電纜接頭檢測中,長期面臨“人工記錄易出錯、報告生成耗時長”的效率瓶頸。颯特紅外針對HM系列手持工具型熱像儀開展培訓,推動檢測模式從“經驗主導”向“數據驅動”轉型。
智能功能——全流程數字化閉環:
● 一鍵生成專業報告:設備內置報告模板,檢測完成后自動提取熱像圖、溫度數據、缺陷分析等要素,10分鐘內即可生成符合標準的檢測報告,較人工整理效率提升90%。 ● 多維度數據標注:支持在熱像圖上疊加檢測時間、環境溫度、設備編號等信息,形成“一設備一檔案”的數字化臺賬,方便后期追溯與趨勢分析。
● 異常自動預警機制:預設電纜接頭溫度閾值,檢測中超過閾值即觸發聲光報警,避免因人為疏忽導致的漏檢,當地電力局通過該功能提前發現12處危急缺陷。
應用反饋:60位參訓專工在實戰中驗證,使用HM手持熱像儀后單組電纜接頭檢測時間大幅縮短,報告出錯率降為0。“現在不用手寫記錄數據,熱像圖直接生成報告,數據準確還能存檔,太適合批量檢測了!”一位運維班長評價道。
新疆篇:智能系統賦能,雙光檢測設備構建變電站安全防線
場景需求:地域遼闊,變電站分布偏遠,傳統人工巡檢面臨周期長、響應慢的挑戰。颯特紅外紅外智能監測預警系統為當地220kV變電站提供在線監測解決方案。
系統優勢——構建全天候智能防控網絡:
● 全數字化實時監測:通過“一線通”網絡連接,72臺設備實現24小時不間斷測溫,數據傳輸延遲<1秒,運維人員可通過后臺實時查看全站設備溫度云圖。
● 區域定量分析模型:針對變壓器、GIS組合電器等關鍵設備,預設多區域測溫模型,自動計算溫差與溫升速率,當溫升超過5℃/h時立即觸發短信預警,實現故障早期識別。
● 可見光+紅外融合監控:同步集成高清視頻監控,熱像圖與可見光圖像實時疊加,運維人員可直觀定位溫度異常點的物理位置,避免“只知過熱、不知何處”的困境。
規模應用成效:系統投運后,變電站缺陷發現時間大幅縮短至10分鐘級別,尤其夏季高溫期間成功預警多起主變套管過熱隱患,避免了大面積停電事故,成為邊疆電網智能化運維的標桿項目。
結語:從輸電線路的高效巡檢到變電站的智能監測,颯特紅外以場景化解決方案深度融入電力安全體系。未來,我們將持續以技術創新驅動行業升級,與更多電力企業攜手,為能源安全構筑更智能、更可靠的紅外防線。
-
電力巡檢
+關注
關注
0文章
55瀏覽量
10844 -
紅外熱成像
+關注
關注
2文章
395瀏覽量
15557 -
颯特紅外
+關注
關注
0文章
39瀏覽量
187
原文標題:攜手賦能電力安全 | 颯特紅外與各地電力局合作紀實
文章出處:【微信號:satirwx,微信公眾號:颯特紅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