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力傳輸網絡中,導線溫度異常是威脅電網安全運行的隱形殺手。長期超負荷運行或環境侵蝕會導致導線與線夾溫度攀升,加速設備老化,甚至引發短路、火災等重大事故。FH-9003輸電線路導線測溫在線監測裝置的誕生,為電網安全構筑起一道精準的數字化防線。
技術原理:多維度感知與數據閉環
該裝置采用接觸式與數字測溫融合技術,內置高精度傳感器可緊密貼合導線,測量范圍覆蓋-40℃至120℃,誤差控制在±0.5℃以內。設備支持多參數同步監測,除導線溫度外,還可選配環境溫濕度、氣壓、風速等傳感器,形成立體化環境感知網絡。
數據傳輸采用2.4GHz無線通信技術,通信距離突破500米,確保偏遠區域數據穩定回傳。采集間隔可按需調整,默認10分鐘/次,最小間隔達2分鐘,滿足不同場景的監測需求。設備采用等電位設計,外殼與導線電位一致,有效避免電磁干擾對測溫精度的影響。
供電系統采用太陽能與蓄電池雙重模式,在-40℃至70℃的極端環境下仍可持續運行,IP65防護等級保障設備在暴雨、沙塵等惡劣條件下穩定工作。數據存儲模塊支持至少30天循環存儲,配合遠程調試功能,可實時修改采樣參數或提取歷史數據。
核心優勢:從預防到決策的全鏈條價值
安全效益顯著
在某±800kV特高壓工程中,部署的1200套監測裝置成功預警3起重大隱患,故障發現時間從傳統人工巡檢的2小時縮短至10分鐘,重大事故率同比下降63%。2023年四川電網通過山火監測平臺覆蓋的1200公里線路,成功預警47次火情,響應時間壓縮至15分鐘。
經濟效益突出
上海電網在重點區域部署的2.6萬個電纜接頭溫度監測點,2022年累計發現過熱隱患127處,避免經濟損失超億元。單條500kV線路年運維成本降低40%,故障排查人工成本減少75%,設備電池壽命達3年以上,減少更換頻次。
智能化決策支持
后臺系統集成AI算法,可對溫度數據、環境參數進行關聯分析,自動生成趨勢曲線圖。當溫度超過預設閾值時,系統通過短信、APP推送等多渠道發出預警,并聯動啟動融冰裝置或調整輸電功率。2022年某省級電網通過該系統預警327次線路異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萬噸。
行業應用:從特高壓到城市配網的全面覆蓋
在特高壓工程中,設備可實時監測導線覆冰厚度,指導融冰裝置精準啟動;城市電纜網中,上海電網通過密集布點實現接頭溫度全覆蓋;災害防御領域,四川電網建立的山火監測平臺已成為森林防火的重要技術支撐。
該裝置還兼容國家電網PMS系統,支持PC端與移動端同步訪問,運維人員可遠程修改采樣頻率或網絡配置。2025年新增的6英寸氧化釩晶圓量產線,將推動傳感器成本下降15%-20%,進一步拓展其在智能家居、車載熱管理等領域的應用空間。
技術演進與未來趨勢
當前行業正聚焦解決晶圓制造產能不足與算法同質化問題,頭部企業研發投入占比維持8%以上。雙波段測溫、多點矩陣式傳感等新技術已進入實測階段,預計2026年實現關鍵材料國產化率80%的目標。隨著5G、數字孿生技術的融合,該裝置將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更重要的數字化支撐作用。
FH-9003輸電線路導線測溫在線監測裝置,以毫米級精度感知溫度變化,用數據流構筑安全網,正在重新定義電網運維的智能化標準。其技術突破與規模化應用,不僅保障了電力傳輸的"生命線",更為能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成功范式。
審核編輯 黃宇
-
輸電線路
+關注
關注
1文章
691瀏覽量
23661 -
電力安全
+關注
關注
2文章
75瀏覽量
1149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你用電,我用心!這些 “電力衛士”高壓鐵塔傾斜在線監測裝置守護電網安全
局部放電在線監測裝置—守護電力設備安全

電流電壓雙重監控儀:確保電路安全的智能守護者
輸電安全新保障:輸電線路導線溫度在線監測裝置介紹

無人機光伏巡檢系統光伏電站智能守護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