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芯片是電子系統中用于管理、轉換和分配電能的關鍵集成電路。它就像是電子設備的“心臟”和“血管系統”,確保各個部件獲得穩定、合適、高效的電力供應。
圖示為電源管理IC SC2674 SOP-7 24W 原邊反饋電源芯片
核心作用:
1.電壓轉換:
降壓: 將較高的輸入電壓轉換為較低的輸出電壓。例如,將電池的12V或USB的5V轉換為處理器需要的1.2V或3.3V。常用芯片類型:Buck Converter (降壓轉換器)。
升壓: 將較低的輸入電壓轉換為較高的輸出電壓。例如,將單節鋰電池的3.7V升壓到5V或更高,供顯示屏或某些模塊使用。常用芯片類型:Boost Converter (升壓轉換器)。
升降壓: 輸入電壓可能高于或低于輸出電壓時,都能穩定輸出所需電壓。常用芯片類型:Buck-Boost Converter (升降壓轉換器)。適用于電池供電設備。
負壓生成: 產生負電壓(如 -5V, -12V),供某些特殊電路使用。常用芯片類型:Inverting Converter (反相轉換器)。
線性穩壓: 通過耗散多余功率的方式,實現“純凈”的降壓:輸入必須高于輸出。效率較低但噪聲極小。常用芯片類型:LDO (Low Dropout Regulator, 低壓差線性穩壓器)。
2.電源管理:
電源時序控制: 控制系統中不同模塊的上電、下電順序,避免閂鎖或損壞。
開關控制: 控制某些模塊電源的通斷,實現節能。
電壓監控: 監測關鍵電源電壓,在電壓過低或過高時發出復位信號或中斷,保護系統。
電池管理: 包括充電控制、電量計量、保護(過充、過放、過流、過溫)等功能。常用芯片類型:BMS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 Charger IC。
選擇電源芯片的關鍵考慮因素:選擇電源芯片是一個需要權衡多方面因素的決策過程:
1.輸入電壓范圍: 芯片能承受的最低和最高輸入電壓是多少?必須覆蓋你的實際輸入源的波動范圍。
2.輸出電壓: 芯片能提供的輸出電壓是多少?是固定值還是可調?精度要求如何?
3.輸出電流能力: 芯片能持續提供的最大電流是多少?必須滿足負載的最大需求,并留有一定裕量(如20-30%)。峰值電流能力也很重要。
4.效率: 轉換效率有多高?尤其是在電池供電設備中,高效率至關重要,直接影響續航。效率通常在特定輸入/輸出電壓和負載電流下給出。
5.尺寸與封裝:
芯片本身的物理尺寸和封裝類型必須符合PCB空間限制。
封裝的熱性能直接影響散熱能力。
6.外圍元件:
需要哪些外部元件(電感、電容、電阻)?它們的參數、尺寸和成本如何?
7.保護功能:過溫保護:芯片過熱時自動關斷。
過流保護:輸出短路或過載時限制電流或關斷。
過壓保護:防止輸出電壓過高損壞負載。
這些功能對系統可靠性至關重要。
8.成本:
芯片本身的價格。
外圍元件的總成本。
設計、測試、生產的綜合成本。
9.供應鏈與交期:
芯片的供貨是否穩定?交期是否可接受?避免選擇容易缺貨的型號。
選型流程建議:
明確需求:詳細列出輸入電壓范圍、輸出電壓/電流要求、效率目標、尺寸限制、關鍵保護功能、噪聲要求、成本預算等。
初步篩選:利用主要供應商(如TI, ADI, Maxim, ST, Infineon, MPS, Diodes, Onsemi)的在線選型工具或參數搜索功能,根據關鍵參數(Vin, Vout, Iout, 拓撲)篩選候選芯片。
深入比較:
仔細閱讀候選芯片的Datasheet(數據手冊),重點關注電氣特性、效率曲線、典型應用電路、外圍元件要求、熱性能、保護功能、布局指南。
比較效率(在典型工作點)、靜態電流、方案尺寸、BOM成本和復雜度。
查看評估板報告和用戶評論。
熱計算:估算最惡劣工況下的功耗和結溫,確保安全。
考慮設計資源:選擇有良好參考設計、設計工具和支持的型號。
檢查供應鏈:確認供貨和交期穩定。
最終決策:權衡所有因素,選擇最符合需求的型號。
審核編輯 黃宇
-
電源芯片
+關注
關注
43文章
1186瀏覽量
7868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