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遠的未來,沒有智能家居系統的住宅將會像如今沒有無線網絡的住宅一般不合潮流,而沒有采用Matter標準的智能家居系統則會像只能講方言的老輩子們難以融入多元社區一般格格不入。
當多元社區的人們(兼容Matter的設備)都在用通用語言(統一協議)進行順暢對話時,它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說自話”,既無法與其他品牌設備實現交互聯動,也難以融入更開放的生態平臺,最終在萬物互聯的浪潮中淪為被邊緣化的“孤島”。
Matter標準,智能家居通信協議中的“翻譯官”
在智能家居領域長達數十年的發展史中,Matter標準是第一個得到谷歌、蘋果、亞馬遜與三星等國際生態巨頭支持的,真正能實現各類家居設備協同運作、無縫交換的應用層協議。它旨在解決不同品牌、不同協議(如Wi-Fi、藍牙、Thread等)智能設備間的兼容性問題,是各種通信協議中的“翻譯官”。

Matter通信協議棧
如上圖所示,通過在應用層上規定統一的技術規范,Matter標準可幫助消費者輕松地實現跨品牌設備間的聯動控制(如在一個家居生態APP上統一調控不同品牌的智能燈具、家電設施等),提升智能家居系統的互操作性、安全性和體驗性。

同時,Matter標準還能保證設備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設備在入網前需經過身份驗證,傳輸數據也需加密),讓消費者無需擔心網絡攻擊或信息泄露。
此外,隨著Matter 1.4版本中HRAP計劃(家庭路由器接入點)的持續推進,經Matter認證的HRAP設備將有望升級為智能家居新一代的基礎設施。
HRAP設備集成了Wi-Fi接入點與Thread邊界路由器功能,可為使用Wi-Fi或Thread協議的Matter設備提供本地化的網絡支持,降低設備的操作延遲,提升消費者的交互體驗。
HRAP設備還具備安全目錄,可用于存儲和共享Thread網絡憑證,使消費者能更便捷地將新的Thread設備添加到現有Thread網絡中,避免網絡碎片化,實現統一的Thread網狀網絡。
Matter標準,正重塑智能家居“價值鏈”
回顧過往數十年,在任何行業中,每發生一次顛覆性的技術創新都會對行業產生不可逆的洗牌效應,而能在無數次洗牌中存活并持續壯大的企業,無一不擁有著前瞻性的戰略目光與快速決策的果決力。
Matter標準的出現,對于智能家居產業鏈中的企業而言,就是一次不可錯失的時代機遇。
現階段,對智能家居設備廠商而言,Matter協議正在重構產品的開發范式。傳統模式下,企業需為不同生態系統開發定制固件,并需通過多個認證,導致研發資源分散、產品迭代遲滯。
而Matter產品的“一次開發,全生態適配”等特性,則可賦能企業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在打磨產品上,聚焦核心功能創新,為用戶提供性能更優的產品。同時,中小企業所生產的智能家居設備也能夠有機會與品牌廠商設備進行互聯互通。
以智能照明為例,企業開發者可直接采用市場中成熟的Matter模塊,在模塊原廠配合下快速完成LED燈具的產品研發后,只需通過模塊原廠提供的技術支持或者認證轉移計劃(CTP)即可快速拿到Matter認證,將產品接入市面主流的生態平臺之中。
這種開發方式不僅可以節省企業在Matter模塊上的開發投入,還可至多提升70%的研發進度,助力企業產品快速上市搶占市場!

借助Matter模塊原廠支持快速通過Matter認證
華普微,作為中國本土深耕細作了二十余載的物聯網無線通信芯片原廠,是CSA連接標準聯盟的高級別會員及其權威認定的 PAA(Product Attestation Authority),具備Matter產品合規證書轉讓及簽發DAC證書等專業資質,可提供性能卓越、成熟可靠的Matter模塊及其技術支持,助力智能家居設備廠商快速拿到Matter證書,打造屬于自己品牌下的Matter產品。
如果您正在為智能家居設備間的互聯互通而頭疼,或想低成本、快速切入Matter賽道,歡迎私信交流。我們提供從模塊選型、軟件定制服務、認證支持到量產落地的全鏈路服務。
-
智能家居
+關注
關注
1934文章
9796瀏覽量
190451 -
Matter
+關注
關注
1文章
275瀏覽量
64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藍牙Matter協議:智能家居、智能穿戴、醫療健康領域的新星
Matter采用基于標準的無線技術
Matter 智能家居的通用語言
Matter 1.4版本:智能家居能源與健康趨勢
Matter大潮下,智能家居雖“貴”但“值”

智能家居領域Matter模塊HM-MT2401的技術規格與應用指南
Matter 1.4如何提升智能家居設備互操作性
為什么說Matter是智能家居廠商的“通關密碼”?

Matter為開發智能家居應用程序所帶來的好處
Matter占用傳感器強化智能家居自動化
泰凌微電子率先支持Matter 1.4,開啟智能家居新征程
芯科科技Matter智能家居參考設計演示
數字時代:Matter打破全球智能家居生態壁壘,加速企業產品融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