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一則令人頗感意外的市場動態(tài)在半導體和AI圈內引發(fā)熱議:英偉達H20顯卡在中國市場部分“解禁”,背后竟有華為的技術支持身影?
雖然官方并未明言合作關系,但行業(yè)鏈條中的蛛絲馬跡清晰地描繪出一個耐人尋味的技術協(xié)同邏輯:華為提供“國產(chǎn)AI服務器”硬件平臺,英偉達H20作為“加速卡模塊”嵌入其中,繞開整卡禁令,以“組合式”方式重返中國AI市場。
一、“變通方案”:解禁不靠美國放行,而靠“中國組合拳”
眾所周知,H20是英偉達為規(guī)避美國出口管制專門設計的一款“低算力版”A100繼任者。它曾被寄予重返中國市場的厚望,但2024年底遭遇二次禁令“封殺”,相關訂單一度停滯。
然而,到了2025年Q2, H20服務器系統(tǒng)悄然在部分云廠商上線使用 ,包括“政務云AI推理平臺”和“金融風控模型訓練集群”。令人詫異的是,服務器整機品牌赫然是“華為昇騰高性能平臺”,GPU模塊為“可替換式AI加速卡”,內部型號顯示為“H20”。
這意味著——
華為提供平臺架構,英偉達提供算力模塊,中國客戶通過本地組裝與模塊化采購實現(xiàn)“政策繞行” 。
一句話:不是美國“松綁”了,而是中國市場“另辟蹊徑”了。
二、“幫”or“博”?華為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外界對“華為是否在幫英偉達解禁”意見不一,實質上這里更應從技術路線與供應鏈策略博弈角度來看:
- 華為 并未采購整套英偉達服務器產(chǎn)品 ,而是基于自己的“昇騰900+”平臺,設計出兼容H20接口的AI主板;
- 通過ODM廠商進行“AI計算模塊”與“昇騰平臺”的集成,確保算力組件來自海外,但系統(tǒng)整體屬于“國產(chǎn)服務器”范疇;
- 模塊化采購模式 有效繞開了美國對系統(tǒng)級產(chǎn)品出口的審查機制 ,相當于把“AI心臟”插入“國產(chǎn)軀殼”中。
從商業(yè)策略看, 華為更像是用技術開放性實現(xiàn)了中美競爭下的供應鏈多元化 :不再一味排斥美系GPU,也不被其卡脖子;而是通過“可替換設計”,實現(xiàn)對英偉達、AMD、昇騰、寒武紀等多源芯片的兼容使用。
三、影響幾何?中美科技脫鉤下的“再連接現(xiàn)象”
這場“非官方合作”背后,反映出一個更大的趨勢信號:中美科技“脫鉤”并不意味著絕對割裂,而是進入更復雜、更技術化的“再連接”階段。
對中方而言:
- 華為平臺的開放性讓“AI國產(chǎn)化”不再是閉門造車,而是 兼容并蓄、多種路徑并行 ;
- 以華為為代表的本土巨頭,在供應鏈上的靈活組合能力, 重構了國產(chǎn)AI生態(tài)的適配能力 。
對英偉達而言:
- 繼續(xù)占據(jù)中國AI市場一部分份額,即使方式是“嵌套式”、“模組化”;
- 利用“技術灰區(qū)”維持部分商業(yè)利益,同時避免激怒美國監(jiān)管機構。
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博弈模式,或許就是 未來科技全球化的新常態(tài) 。
寫在最后
華為“幫”英偉達H20解禁,并不是簡單的商業(yè)合作,而是一次供應鏈協(xié)同的高難度操作。在“技術高墻”與“監(jiān)管封鎖”之間, 技術路徑與市場需求總會找到縫隙和出路 。
它不止是一次技術解鎖,更像是一場關于開放架構、自主可控與全球算力博弈的縮影。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5209瀏覽量
255868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109瀏覽量
279608 -
英偉達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950瀏覽量
93725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AI推理需求井噴!英偉達Q1營收大漲,H20禁售難擋增長步伐

黃仁勛中國行的背后,AI芯片暗戰(zhàn)與英偉達生存博弈
H20禁令反轉!國產(chǎn)AI芯片強勢崛起,誰將成為破局王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