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綜合報道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新型儲能技術正成為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要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鐵鉻液流電池憑借超長循環壽命、本質安全、成本優勢及環境友好等特性,成為滿足新型電力系統長時儲能需求的核心技術之一。
與其他儲能技術相比,鐵鉻液流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不涉及物相變化,這一特性使其循環壽命超過20000次,一次投入可滿足25年的使用需求,壽命與全釩液流電池相當,卻遠高于鋰離子、鈉離子、鉛酸及鋅鐵電池。此外,其原材料資源充裕,成本優勢明顯,且具有本質安全的特性,不會出現熱失控等安全問題,這些優勢使其在大規模儲能場景中具有獨特的競爭力。
不過鐵鉻液流電池中,存在著一些困擾世界的技術難題。如析氫問題會降低電池效率與穩定性,影響使用壽命;反應活性差導致能量效率和功率密度低,限制性能;能量衰減嚴重增加使用成本,阻礙大規模應用。
不過近期,中海儲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通過長期的研發,逐漸攻克了鐵鉻液流電池中的這些技術難題,為此,中海儲能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創新。
包括聯合開創三維仿生改性編織碳布電極工藝,有效解決了鐵鉻液流電池負極鉻反應活性差與易析氫的難題,建立了較高的技術壁壘。首創雙極板開流道技術,優化了電解液內部反應流動通道,提高了電池的性能和效率。
同時,自主探索低成本大規模電解液生產制備技術,實現了原材料的國產化替代,降低了生產成本,為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2023年,中海儲能交付了第一個商業化訂單,標志著公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截至目前,公司立足北京總部基地核心,面向國內市場,打造了“一核一北一中一南”的戰略布局。
在產品方面,公司已有33kW級電堆、500kW級產品模塊,現有年產能達1GWh。同時,規劃建設中的內蒙古、河南、廣東產業基地,產能將達9GWh,為大規模市場需求做好了準備。
在項目應用上,中海儲能已承接多個重要項目,包括張家口懷來云數據中心、廣東省惠陽區勝獅集團、北京市綜合能源系統示范區、廣東省惠陽區300MWh獨立儲能電站等,這些項目的實施展示了公司技術的可靠性和實用性。
在海外市場拓展方面,中海儲能順利簽署了沙特首個鐵鉻液流電池長時儲能項目,初步實現了將能源變革支撐性儲能技術轉化為產業能力的全球化布局,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
目前中海儲能已經完成了從0到1的技術突破與基礎構建,接下來,公司將致力于從1到100的全面拓展與深度推廣。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產業布局的完善,鐵鉻液流電池技術將在更廣泛的領域發揮更大的價值,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綠色能源轉型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小結
中海儲能以技術創新破解鐵鉻液流電池的析氫、反應活性差、能量衰減三大國際難題,通過三維仿生電極工藝、雙極板流道優化及低成本電解液制備技術,實現從實驗室到商業化的全流程突破。未來,隨著公司技術的進一步創新和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相信其將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進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更多力量。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新型儲能技術正成為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要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鐵鉻液流電池憑借超長循環壽命、本質安全、成本優勢及環境友好等特性,成為滿足新型電力系統長時儲能需求的核心技術之一。
與其他儲能技術相比,鐵鉻液流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不涉及物相變化,這一特性使其循環壽命超過20000次,一次投入可滿足25年的使用需求,壽命與全釩液流電池相當,卻遠高于鋰離子、鈉離子、鉛酸及鋅鐵電池。此外,其原材料資源充裕,成本優勢明顯,且具有本質安全的特性,不會出現熱失控等安全問題,這些優勢使其在大規模儲能場景中具有獨特的競爭力。
不過鐵鉻液流電池中,存在著一些困擾世界的技術難題。如析氫問題會降低電池效率與穩定性,影響使用壽命;反應活性差導致能量效率和功率密度低,限制性能;能量衰減嚴重增加使用成本,阻礙大規模應用。
不過近期,中海儲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通過長期的研發,逐漸攻克了鐵鉻液流電池中的這些技術難題,為此,中海儲能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創新。
包括聯合開創三維仿生改性編織碳布電極工藝,有效解決了鐵鉻液流電池負極鉻反應活性差與易析氫的難題,建立了較高的技術壁壘。首創雙極板開流道技術,優化了電解液內部反應流動通道,提高了電池的性能和效率。
同時,自主探索低成本大規模電解液生產制備技術,實現了原材料的國產化替代,降低了生產成本,為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2023年,中海儲能交付了第一個商業化訂單,標志著公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截至目前,公司立足北京總部基地核心,面向國內市場,打造了“一核一北一中一南”的戰略布局。
在產品方面,公司已有33kW級電堆、500kW級產品模塊,現有年產能達1GWh。同時,規劃建設中的內蒙古、河南、廣東產業基地,產能將達9GWh,為大規模市場需求做好了準備。
在項目應用上,中海儲能已承接多個重要項目,包括張家口懷來云數據中心、廣東省惠陽區勝獅集團、北京市綜合能源系統示范區、廣東省惠陽區300MWh獨立儲能電站等,這些項目的實施展示了公司技術的可靠性和實用性。
在海外市場拓展方面,中海儲能順利簽署了沙特首個鐵鉻液流電池長時儲能項目,初步實現了將能源變革支撐性儲能技術轉化為產業能力的全球化布局,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
目前中海儲能已經完成了從0到1的技術突破與基礎構建,接下來,公司將致力于從1到100的全面拓展與深度推廣。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產業布局的完善,鐵鉻液流電池技術將在更廣泛的領域發揮更大的價值,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綠色能源轉型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小結
中海儲能以技術創新破解鐵鉻液流電池的析氫、反應活性差、能量衰減三大國際難題,通過三維仿生電極工藝、雙極板流道優化及低成本電解液制備技術,實現從實驗室到商業化的全流程突破。未來,隨著公司技術的進一步創新和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相信其將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進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更多力量。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零下25℃穩定運行!百兆瓦級全釩液流電堆的極寒挑戰
技術路徑。 ? 然而,長期以來,關鍵材料依賴進口、電堆功率密度低、制造成本高昂等問題,制約著該技術的規模化應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近期在新一代全釩液流電池
發表于 05-25 01:53
?1030次閱讀
電解液自動再平衡技術突破!全釩液流電池長期儲能效率提升至 84.66%
和效率下降問題,一直是制約商業化進程的關鍵瓶頸。 ? 近期,揚州大學鄒文江團隊聯合韓國國立全南大學Seunghun Jung教授,在《Applied Energy》發表的最新研究中,開發出一種“不對稱自動再平衡技術(AAR)”,
發表于 05-24 01:13
?1437次閱讀
鐵基液流電池爆發!2025年市場規模或達120億,這些技術突破太關鍵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日,中廣核新能源公安縣50MW/100MWh鐵基液流電池儲能電站示范項目正式啟動EPC招標。該項目位于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楊家廠鎮,由中廣核新能源公安縣有限公司投資
隆基發布全球首款HBC商業化組件EcoLife系列
近日,隆基在慕尼黑國際太陽能技術博覽會(Intersolar)上正式發布高端戶用品牌LONGi EcoLife系列組件產品。該系列產品基于高效異質結背接觸電池技術(HBC)打造,這也是異質結背接觸
IOT平臺助力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突破發展瓶頸
,一個嚴峻問題悄然浮現 —— 重硬輕軟。長期以來,信息化建設的薄弱,如同沉重枷鎖,讓企業深陷 “三難困境”,效率提升艱難、成本居高不下、質量難以保障,發展陷入

潛力巨大的有機液流電池
分子結構的可逆電子轉移實現能量存儲與釋放。 ? 相比傳統的液流電池,如全釩、鐵鉻體系等,郵寄液流電池的材料更多樣,其活性物質來源廣泛,可通過化學合成定制分子結構,適配不同電壓與能量密度
比亞迪CTO展望固態電池未來:2030年或迎穩定商業化
實現較為穩定的商業化應用。 據孫華軍透露,比亞迪計劃在2027年左右啟動固態電池的批量示范裝車應用,但真正的大規模應用可能要在2030年之后才會到來。這一時間表不僅展示了比亞迪在固態電池技術
解析PPLN晶體在量子技術快速商業化的關鍵作用(一):應用技術
量子技術,曾經似乎是僅存在于科幻小說中的天方夜譚,但如今逐漸深入到我們的日常中改善我們的生活。而在前端的科研領域,量子技術同樣令人興奮,影響也將越來越顯著,而非線性光學(NLO)晶體將在該技術的

政策與技術并行,共推Robotaxi商業化進程?
高級別自動駕駛的發展離不開政策與技術的雙重驅動。政府對“車路云一體化”建設的支持推動了基礎設施的完善,同時高級別自動駕駛的監管體系逐步完善,為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提供了政策保障。從技術角

“全球 Robotaxi 第一股” 文遠知行:榮登 2024 中國無人駕駛商業化先鋒 TOP10
2024 年,全球科技蓬勃發展,無人駕駛技術成為熱門賽道,文遠知行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在無人駕駛商業化的進程上取得了眾多突破。 2024年12月20日,“全球Robotaxi第一股”文遠知行

Robotaxi商業前景如何?
(無人駕駛出租車)正逐步走向商業化,成為未來智能出行的關鍵一環。這一領域的迅猛發展不僅預示著出行方式的變革,還對技術創新、商業模式探索和政策制定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Robotaxi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