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人駕駛概念炙手可熱,商業化發展持續升溫。但由于現階段安全事故的多發,技術、法規和基礎設施的缺失,無人駕駛時代的到來還需一段時間。近年來,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自動駕駛技術迎來了從理論到實際應用的突破性進展,搭配自動駕駛技術的無人汽車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發展成為趨勢。
發展加速,千億市場催人入局
今年年初,我國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要求,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占比要達到50%,同時,L3及以上級別智能汽車要實現市場化應用。有專家據此預測,屆時中國的自動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面對如此強勁的市場潛力,國家和政府紛紛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目前,國家先后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不僅明確支持智能駕駛汽車商業發展,還對相關技術測試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助推下,眾多車圈之外的企業紛紛入局。如今,國內不僅有百度、騰訊、阿里等互聯網龍頭企業與國外谷歌、亞馬遜、Uber等科技公司分庭抗禮,還誕生出了以樂視為代表的一批新興力量加劇市場爭奪??梢哉f,我國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發展態勢十分良好。
問題頻發,無人駕駛未來尚遠
我們在憧憬無人駕駛市場廣闊未來的同時,也要理性認清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現狀,在技術專業性和系統安全性上的諸多不足,讓無人駕駛汽車仍處于問題多發期。
2018年以來,自動駕駛汽車事故頻發。前有Uber自動駕駛汽車在美路測致人死亡事件,后有特斯拉SUV撞到混凝土隔離帶導致司機死亡,造成頻繁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還是自動駕駛技術的不完善,導致本身存在應用弊端。
在本月舉辦的世界智能大會上,360董事長周鴻祎曾表示,360可以利用GPS欺騙的方法劫持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汽車。這雖然給智能汽車的發展潑了一盆冷水,卻也再次指出了當今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突出問題,安全性不僅表現在技術本身存在的應用弊端,還體現在容易被外部劫持。如果安全性無法得到切實保障,那么智能汽車時代可能永遠也不會到來!
當然,除了安全性之外,自動駕駛汽車在基礎設施和使用細節方面,也還無法達到普遍商用的程度。比如美國媒體就十分擔憂自動駕駛汽車的衛生問題,面對一些乘客使用后留下的臟亂垃圾,目前并沒有詳細的管理制度來規定誰去處理;此外,現在的無人汽車也沒有人性化的設計和基礎設施來應對一些暈車、嘔吐等突發情況。
總之,不管是在技術專業性、系統安全性,還是在管理制度、使用細節、基礎設施建設上,無人駕駛汽車的未來都還遠沒有到來。
對癥下藥,全面改進面向未來
綜合來看,目前自動駕駛汽車主要需要解決技術、法規和倫理三個方面的問題。
技術上來說,想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絕不是一項技術或一個交通工具就可以打包完成的。在這種背景之下,可以先通過以駕駛員為核心的智能輔助駕駛率先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應用,依靠輔助駕駛和主動安全系統來首先保證人們安全,再循序漸進依靠技術上的突破,來最終過渡到完全的自動駕駛時代。
技術總有突破和發展的時候,這個無須過分著急,但法規和道德卻是兩個刻不容緩、急需處理的問題。如果沒有法規的約束和規范,沒有人們自身倫理道德的提升,事故追責、無人駕駛汽車非法使用等問題都將難以處理。
在技術終將迎來突破的前提下,率先要做的是國家和政府加緊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企業積極促進行業規范形成,同時雙方共同加快無人駕駛汽車概念宣傳,提高和深化人們認識,助力人們倫理道德水平的提升。
-
無人駕駛
+關注
關注
98文章
4093瀏覽量
121107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53瀏覽量
167150
原文標題:【行業資訊】無人駕駛商業化時代到來還有多遠?
文章出處:【微信號:qidianxiehui,微信公眾號:深圳市汽車電子行業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小馬智行獲準開展自動駕駛卡車編隊無人化測試
NVIDIA DRIVE技術推動自動駕駛發展
全新NVIDIA NIM微服務實現突破性進展
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10.0版即將全球發布
自動駕駛技術的典型應用 自動駕駛技術涉及到哪些技術
自動駕駛技術進展及其對未來出行的影響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優勢?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應用?
自動駕駛的研發為無人駕駛的應用鋪設了堅實基石
迎來“CASE”時代的汽車趨勢和技術課題(3) ~自動駕駛和識別引擎~
![<b class='flag-5'>迎來</b>“CASE”時代的汽車趨勢和<b class='flag-5'>技術</b>課題(3) ~<b class='flag-5'>自動駕駛</b>和識別引擎~](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B/BC/wKgZomYrtemAEs-5AAgluY88UEI940.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