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高特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高特電子”)創業板 IPO 申請正式獲受理,這家被業界譽為“BMS第一股”的老牌企業,在穿越鉛酸檢測、動力電池、儲能浪潮三次產業周期,即將登陸資本市場。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高特電子本次IPO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 股)不超過 12,000 萬股(不含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的股票數量),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不超過 25%且不低于 10%。
高特電子概況
高特電子自 1998 年成立以來,始終聚焦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技術研發和產品制造,作為國內最早深耕電池監測與管理領域的企業之一,歷經二十余年技術迭代形成覆蓋“數據采集-均衡管理-算法診斷-安全防護-能量管理”的自主技術體系,構建了以多維信息高精度采集技術、雙向主動均衡技術、精準 SOX 診斷算法、熱失控預警模型、能量管理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壁壘,持續引領儲能系統安全與能效管理技術革新。
高特電子BMS產品主要是儲能BMS模塊及相關產品,并依托BMS數據采集與聚合的特性,拓展了一體化集控單元及數據服務,同時涵蓋后備電源 BMS、動力電池 BMS 等產品。
主要BMS產品矩陣,圖片來源:高特電子招股說明書
高特電子儲能BMS產品由儲能BMS模塊、高壓箱、匯流柜、一體化集成母排CCS 和線束等構成。
BMS 相關產品的應用場景,圖片來源:高特電子招股說明書
主動均衡系列BMS產品,圖片來源:高特電子招股說明書
主動均衡系列產品,圖片來源:高特電子招股說明書
高特電子營收及產品結構
2022-2024年,高特電子儲能BMS相關產品收入分別為 30,424.95 萬元、69,345.13 萬元和 85,845.19 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88.34%、89.09%和 93.46%,復合增長率為 63.3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 3,019.39 萬元、7,904.20萬元和 8,704.21 萬元,復合增長率達到 69.79%,主要業務經營情況持續向好,主營業務收入按產品分類情況如下:
各類BMS產品營收及占比情況,圖片來源:高特電子招股說明書
報告期內,高特電子主要BMS產品的銷售量、平均售價及其變動情況如下:
儲能BMS產品產銷量,圖片來源:高特電子招股說明書
主要BMS產品平均售價,圖片來源:高特電子招股說明書
募集資金及使用情況
本次IPO擬募集資金8.5億元,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投資于以下項目:
募集資金及使用情況,圖片來源:高特電子招股說明書
本次募投項目“儲能電池管理系統智能制造中心建設項目”投資總額為67,413.83 萬元,計劃使用募集資金 60,000.00 萬元,建設期擬定為 3 年。
項目建設完成后可實現公司現有產品的擴產,預計年產被動均衡電池管理模塊ESBMM(從控模塊)1,900,000Pcs、主動均衡電池管理模塊 ESBMM(從控模塊)1,900,000Pcs、電池簇控制管理模塊 ESBCM(主控模塊)712,500Pcs(其中 475,000Pcs 直接對外出售;60,000Pcs 配套本項目生產的高壓箱出售;177,500Pcs 配套其他渠道生產的高壓箱出售)、電池堆控制管理主機 ESMU(顯控模塊)73,000Pcs(其中 61,000Pcs 直接對外出售;12,000Pcs 配套本項目生產的匯流柜出售)、高壓箱 60,000 臺、匯流柜 12,000 臺的生產能力。
BMS行業競爭現狀
近年來,境內外新型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儲能 BMS 產品的市場需求快速增加。
境外市場方面,根據 CNESA 數據統計,全球新型儲能新增裝機快速增長,新增裝機由 2022 年的 20.4GW 提升至 2024 年的 74.1GW,年復合增長率高達90.59%;境內市場方面,隨著我國儲能市場規模快速爆發,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增長迅速。
快速增加的市場需求,帶動了儲能BMS廠商業務規模的增加,以BMS為代表的配套產業鏈快速崛起,并確立了全球核心生產國地位,尤其是旺盛的國內市場需求驅動 BMS 廠商加速技術自主化進程。
目前,BMS廠商主要分為綜合性廠商和第三方專業BMS 廠商,主要廠商如下:
國外主要BMS廠商,圖片來源:高特電子招股說明書
國內主要BMS綜合性廠商,圖片來源:高特電子招股說明書
國內主要第三方專業BMS廠商,圖片來源:高特電子招股說明書
綜合性廠商基于上下游產業鏈拓展策略布局開發 BMS 產品,配套自身的系統集成產品使用,但相關 BMS 產品基本不對外銷售;
第三方專業 BMS 廠商專注于 BMS 技術研發,通過模塊化設計、高精度算法、電池狀態診斷、電池安全及熱管理、雙向主動均衡、智慧運維服務等構建差異化技術性能優勢,并通過關鍵材料國產化替代、規模化生產等方式打造低成本、高可靠性等競爭優勢。
在新型儲能領域,第三方專業BMS 廠商憑借技術、成本、品牌和客戶資源等多方面的優勢,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尤其在2024年展現出顯著的市場競爭力:
技術優勢。第三方BMS廠商在電池均衡管理技術領域具有突出優勢,例如高特電子推出的雙向主動均衡技術,可在簇內跨模組、跨PACK實現單體間雙向能量轉移,有效控制電池單體離散性,延長循環壽命20%,提升系統收益20%。此類技術突破解決了大型儲能電站對BMS均衡能力的核心需求。
成本與效率。第三方廠商通常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通過專業化的研發和規模化生產降低單位成本,在價格競爭中保持優勢。根據 CESA 發布的《2024 中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白皮書》,高特電子位列 2023 年中國新型儲能 BMS 企業 TOP10 名單第一位,其技術方案在效率與成本控制上優于部分系統集成商。
品牌與客戶認可度。頭部第三方廠商如高特電子、協能科技等,憑借長期技術積累獲得市場廣泛認可。數據顯示,2025年第三方BMS廠商仍占據市場主要份額,儲能集成商和電池廠商更傾向于與專業BMS供應商合作以確保性能穩定。
結語
從產業角度看,隨著儲能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上游鋰電池廠商依托電芯技術協同優勢向下滲透,下游系統集成商憑借終端渠道資源向上整合,第三方BMS廠商可能會逐步喪失競爭優勢,這方面比亞迪和弗迪動力的案例或許可供參考;
從技術層面看,隨著單體電池容量及系統規模擴大,BMS 的精準監控與維護能力成為保障電池系統可靠性的必要技術手段,未來具備雙向主動均衡功能的BMS產品,可更好地減少不同電芯之間的一致性差異,確保儲能系統的安全性并提升其使用壽命。
本文為嗶哥嗶特資訊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和授權,不得轉載
審核編輯 黃宇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603瀏覽量
79519 -
bms
+關注
關注
109文章
1119瀏覽量
6793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估值700億,國產智能手機芯片第一股沖擊IPO!
儲能BMS龍頭高特電子創業板IPO受理
儲能BMS通信“卡殼”?CAN轉EtherCAT讓電池數據“跑起來”
國星宇航沖刺港股“商業航天第一股”
2024年中國MEMS產業最后一個IPO來了!募資15億元,年均增長近80%!

英諾賽科香港上市,國內氮化鎵半導體第一股誕生
“醫療大模型第一股”訊飛醫療在港交所上市
小馬智行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文遠知行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全球通用自動駕駛第一股
全球通用自動駕駛第一股文遠知行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中國自動駕駛第一股的地平線機器人正式上市
募資54億港元!地平線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開啟智駕新征程

智能汽車AI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儲能BMS芯片需求爆發!三劍齊發,國產儲能BMS芯片新品齊上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