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人工智能被列為國家戰略,所有行業都將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整合下,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電視媒體概莫能外。現在的電視已經不完全是傳統電視的概念了,其實它更像是一個大屏,其播放內容與網絡平臺有了更大的相似度。
就電視媒體本身而言,頻道線性播出的節目至少也可以在時間軸上回放,觀眾選擇的自由度與傳統電視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即便這樣,電視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單位時間獲得的信息量不夠大,即傳播效率偏低,只這一點,電視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體沖擊。然而電視也是幸運的,它趕上了人工智能時代,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讓電視從底層設計就開始轉變,匯聚成個性化的適合電視播出的內容,然后讓電視媒體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文根據人工智能發展的邏輯,以及國家戰略中對于人工智能的重視,討論人工智能時代,電視如何為用戶提供個性化信息,如何按照用戶習慣重新排列節目信息,推測虛擬主持人的應用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如何鞏固電視的大眾傳播功能,研究電視行業應該如何提前布局,才能在新的技術環境中確立自己的地位,擴大自己的影響。
一、電視用戶專屬內容的集成從電視觀眾到電視用戶稱呼上的變化也可以看出,接受方對于電視的要求不一樣了。作為電視觀眾的時候,傳播者傳播的內容大致針對某個群體即可,無需了解具體觀眾是誰。因而以前的做法就是為新聞愛好者設立新聞頻道,為體育愛好者設立一個體育頻道,為電視劇愛好者設計電視劇頻道。按類劃分,就能為某個群體提供相應的內容服務,讓不同觀眾按著頻道就可以檢索到想收看的節目。作為電視用戶的時候,電視傳播者的責任就完全不一樣了,不但要了解用戶需要什么,還要了解用戶的喜好,然后才能更好地為用戶服務。從電視傳播者角度來看,準備傳播給用戶的信息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數量上有了天壤之別。以前,電視傳播者只需將每個編導根據自己欄目制作的節目編排播出即可,現在則需要打破這個限定,在更廣泛的空間里選取節目,重新組合編排,精準投放給用戶。
在這個轉變中,人工智能技術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人工智能時代,呈獻給用戶的影像內容,來源異常廣泛,這就牽涉到很多問題。例如影像內容的真實性、導向性,影像的合法性等等,這些問題如果都用人來處理,是完全沒有可能完成的。但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做這個工作,就顯得非常容易。人工智能技術的語音識別系統、影像識別系統、圖像背景驗證、圖像拍攝地點核驗系統,都會幫助信息把關人將符合要求的信息儲存到信息庫中,以方便各種媒體端按照用戶的需求,重新編排節目的播出方式。即便針對一個具體的用戶,電視媒體有可能為其準備的也是海量的信息,這些信息都將與用戶個人有一定的相關性。當然,海量信息是按著用戶的特點重新組合的,并不是每一個用戶獨享海量信息。
海量信息可以為所有用戶共享,但是呈現在具體用戶面前的則是帶有一定用戶個性色彩的信息。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是同一個信息庫中的信息,當呈現在用戶面前的時候,也是用不同的編排方式表達的。這些細微的變化,以及海量用戶的不同特點,只有用人工智能才能實現。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電視行業帶來了復興的希望。關于媒體信息的儲備,目前都采用“中央廚房”的方式,但媒體大面積建設“中央廚房”也是一種資源浪費。每個媒體自己的“中央廚房”,仍然還是信息孤島,只有加強互聯才能形成更大規模的信息儲備。
二、構建用戶鮮明個性化色彩入口用戶的需求千差萬別,用戶的喜好更是五花八門。在人工智能時代,電視播出系統如何重新組合電視節目,才能讓用戶獲得更好的觀看體驗呢?根據現有的經驗,就是依據用戶的喜好。用戶的喜好可以作為節目信息推送的入口。假如一個用戶喜歡足球,那么在他的節目推送中,就應該以足球為切入口,逐漸展開越來越多的節目。節目分布按著用戶的核心關注點向外擴散,使用戶在獲得自己最關心的信息之后,也不錯過這個時間他應該知道的其他信息。而另一個用戶喜歡電影以及相關內容,那么電影就作為節目推送的切入口,圍繞電影為用戶重新組合信息。用戶信息推送入口差異的判斷,只能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實現。就當前發展來看,這一功能在一些新媒體平臺已經實現,不存在技術障礙了。
對于用戶使用習慣的了解,即用戶畫像,其本質上仍然依靠大數據的整理,即用戶使用的頻率越高,推送方對于用戶的了解越深入,為其推送的節目也就越精準。所謂精準就是,即便兩個相同愛好的人,使用電視媒體的習慣也接近,他們獲得的節目信息也會有差別。當人工智能幫助電視達到這一層面的時候,每一個用戶的具體體驗就是,我所觀看的電視,就是為我一個人服務的,我想了解的信息,電視會以我喜歡的方式逐漸播放出來。這種體驗,會牢牢將電視用戶吸附在電視媒體之中。在融媒體環境中,電視其實與手機媒體一樣,都是媒體的一個端口。在移動狀態下,手機端會顯得方便快捷,而在室內或者靜止狀態下,電視大屏肯定會更舒服。電視端與手機端是可以隨時轉換的,并且用手機端操作電視播出,也是一個很容易實現的技術。這樣,電視端的用戶畫像就可以在全媒體范圍內進行,更有助于個性化播出的操作。
三、虛擬主持人的個性化解讀虛擬主持人現在已經出現了,但還都處于使用的初級階段。按照現在電視的播出規律,每個欄目都有相對固定的節目主持人。電視節目主持人對于欄目有一定的依賴性,因為節目就是主持人工作的平臺。同時,主持人與節目的內容、風格也要有一定的匹配度,否則就無法勝任。節目風格與主持人特點吻合了,節目就會顯得流暢自如。在當前電視傳播現狀下,節目畢竟是有限的,節目與主持人還可以相互配對,只需磨合一下,就可以開展作。但是當電視媒體成為融媒體的一部分之后,節目內容會以海量的方式出現,并且重新組合后的播出也是因人而異的。在這種情況下,水平再高的節目主持人也是無法應對的,因而虛擬主持人登場就是一個必然事件了。用戶使用網絡媒體的體驗就是,所有信息為我所用,我的檢索方法就是我需要的信息的排列方式。作為融媒體一員的電視,實際上就是按著具體用戶的需求重新組合電視節目,然后推送給用戶,其內容是千差萬別的,此時的主持人根本不可能出現在每一個用戶的面前。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通過虛擬主持人就可以實現。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的發展,可以為虛擬主持人、虛擬主持空間提供支持。這些實踐也處于摸索當中,以現在技術發展的速度來看,虛擬主持人成為常態的日子為期并不遙遠。電視媒體從“我播你看”到“我只為你播”的轉變,必然會倒逼其生產流程的變化,生產流程的變化又會導致從業人員的變化,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虛擬主持人會以用戶專屬身份出場,會伴隨著用戶的喜好調節節目的選擇與排列。作為電視用戶,你會感覺到這個主持人非常了解你的需求,知道你什么時候想看個電影,知道你什么時候想獲得環境信息,甚至會跟著你出現在你使用的不同媒體端,保持著你對信息接收的連續性。這個虛擬主持人還會告訴你與你相關的人大致都在看什么,會提示你要不要看看某類信息,因為你所處的這個圈子里的人都在看。
由于排列在播出線上的內容是因人而異的,虛擬主持人的形象特點也是各不相同的。為用戶準備的虛擬主持人有可能有成千上萬種形象,并且可以使用所有種類的語言。這些個性化設置,不僅可以讓用戶感到親切,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擴展可播出的范圍。全世界各種語言甚至各種方言地區,都可以在打開電視的瞬間,虛擬主持人便使用你的語言或者方言為你解讀電視,你看到的可以是任何一地方的信息,聽到的是熟悉的聲音。這將大大提升電視的傳播力度。
四、人工智能對于大眾傳播的影響傳播技術和新媒體的發展強化了用戶走向個性化、群落化、碎片化,但是即便是碎片,人還是有向外界探索的本能的,不見得會完全甘心囿于狹窄的空間。因而在個性化推送的同時,也需要不斷為其展示更廣闊的世界。人們在接收外界信息的時候,有我想知道的信息,還有一種是我不知道是否是我想知道的信息。電視作為大眾傳播媒體,具有向大眾傳播共同信息的職能。
人工智能除了可以為個體用戶畫像之外,還應該通過不同的形式,巧妙地傳播共同信息,強化大家作為共同體存在的身份感。人工智能可以將一個共同信息轉化在足球信息里,或者轉化在新聞中,以最為輕松的方式傳遞給用戶,真正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這種經過人工智能處理的傳播方式,遠好過直接灌輸的方式,會使得大眾傳播更具影響力。
電視人要了解科技前沿,敬畏技術發展,并且不能只看著電視技術的發展,而要用更超前的眼光盯住前沿技術的發展,學會用相互聯系的思維方式,將其與電視相關聯,預測前沿技術對于電視行業的影響,才能真正讓電視立于不敗之地。
-
電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2609瀏覽量
77339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7文章
49035瀏覽量
249784
原文標題:人工智能時代電視的存在方式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cbcc3b6eabf,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研究院】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