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初,大量日本制造商選擇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轉而把東南亞新興經濟體作為海外投資的“大本營”。然而昨日,有日媒刊文稱,中國如今的政策讓這一現象發生了轉變
越來越多的日本制造商重新把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之前他們把焦點轉向東南亞新興經濟體。
在2月結束的財年中,安川電機在中國銷售暴增大約30%。他們預計中國的營商環境“至少到2025年”仍將是積極的。情緒改善的很大一部分應歸功于中國的政策,比如“一帶一路”倡議等。安川電機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在江蘇開設一個新工廠。刺激銷售強勁增長的是對生產智能手機的零部件和機器人的需求增長。
安川電機的競爭對手日本發那科公司在3月結束的財年年度報告【發那科2017營收7266億日元,中國貢獻了多少?】中說,與其他地區相比,在中國的投資尤其活躍。過去一年該公司在中國的銷量增長了一倍多,總收益達到7266億日元。對于環境友好型家用電器和電動汽車來說,中國是一個關鍵市場。半導體制造商羅姆公司也說,其收益在3月結束的財年同比增長12.8%。
“中國正被重新評價”,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的一名高級經濟學家說,日本公司正在從投資中國制造能力提升上獲得收益。“東盟之前被高估了,但是不會再被高估了。”在21世紀的前十年,日本制造商根據“中國+1”戰略開始從中國向其他地區轉移,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原因是工資上漲和政治風險。大部分生產轉移到了其他亞洲國家。
根據瑞穗綜合研究所的研究,北京近來的舉措使營商環境變得更加穩定和可預測,日本制造商對于把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感到越來越滿意。“中國制造2025”極大地刺激了投資、加快了生產,還列出了節能環保、信息技術、農業機械等重點領域。來自其他發達市場的公司也更加積極看待中國。大眾公司和通用公司的目標是擴大在中國的銷售,英特爾公司已增加其在大連的生產設備;德國巴斯夫公司去年宣布計劃在南京設立新工廠。
美國制造商在東莞的一個車間 圖源:美國《外交政策》雜志
中國經濟去年增長率為6.9%,來自各行各業的公司有望從日益增強的中國經濟中受益。日本方便面生產商日清食品公司把中國定位為其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去年在浙江省新開了一家工廠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在接受瑞穗綜合研究所調查時,一些公司的擔憂包括“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國的經濟狀況”和“日中關系”。相比2016年,更多公司對中國制造商構成的日益激烈的競爭感到擔憂。
對于日本公司來說,東盟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地區,但是調查顯示他們的焦點正在開始從東南亞轉移出去。當被問到他們認為潛力最大的地區時,回答“中國”的公司的比例比前一年增加了1.4個百分點,回答“東盟”的公司比例下降了1.3個百分點。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61瀏覽量
181261 -
半導體制造
+關注
關注
8文章
426瀏覽量
24176
原文標題:中國政策讓日本制造企業投資重心回到中國
文章出處:【微信號:gkongnews,微信公眾號:工控頭條】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MBK Partners收購日本基板制造商FICT
自帶尺寸標注的3D預覽為制造商組件提供更強勁的客戶體驗
谷歌前CEO施密特投資3D打印火箭制造商Relativity
勝高CEO:中國半導體硅片替代加速,已造成勝高重大業務損失
![勝高CEO:<b class='flag-5'>中國</b>半導體硅片替代加速,已造成勝高重大業務損失](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5/D3/wKgaomZBeIyADEqiAACsZ19UYWk044.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