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40萬的購車預算,如果您愿意放棄A4L或C級的進階動力高配車型,而轉投S3 2.0T Limousine或CLA 260 4MATIC,那您將得到的就是在這量產化時代中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個性。的確,S3和CLA都是如此的個性鮮明,以至于我曾一度認為在這兩者中要作選擇肯定是一件無需思考全靠直覺的事。但當這兩款試駕車一同來到編輯部,我才發現要二選其一不但不簡單,甚至是艱難到能讓人對自己的人格產生懷疑。
● 為什么是S3 2.0T Limousine和CLA 260 4MATIC?
奧迪S3 2.0T Limousine的官方售價為39.98萬元,而奔馳CLA 260 4MATIC則是37.8萬元,優惠后兩者的凈車成交價都能到36-37萬元之間。完全相同的價格和車型等級加完全不同的個性,沒什么要比這更能讓選擇困難癥患者更難受的事兒了。
● 三個重點助您了解S3與CLA 260 4MATIC之間的同異:
1.在原車型基礎上,它們走向了兩個不同的方向。
S3與CLA 260 4MATIC(下文如無特殊情況需寫明全稱,否則都以CLA代替),看名字就知道是分別源自于A3和A級的衍生車型。有趣的是,A3(特別是兩廂版)和A級是幾乎各方面都完全對上了的競品,在這兩者中做選擇到最后往往也只有品牌喜好這一理由可依了,但在其基礎上發展而來的S3與CLA卻幾乎是除了車身樣式和等級外,完全不同的兩個存在。
S3是來自奧迪Quattro的高性能版車型,某程度上也是一種作弊般的存在:因為對手的A 45/CLA 45 AMG有自家大哥RS3與之對接,自己甚至連傳家寶直列五缸發動機都不用拿出來,靠完全照搬大眾高爾夫R的動力總成就能在性能上完虐市面上大部分直接對手了,與此同時成本還能壓到可以讓自己在配置方面也完全不輸對手的程度。事實上,當大家為S3比高爾夫R售價還低而嘩然的時候,奧迪的這個小算盤也昭然若揭了。
與S3對比之下,奔馳絕對是吃虧的:首先AMG的動力總成絕對不能隨便用,而自家也沒有奧迪背后有整個大眾集團這樣的產品線優勢,動力總成想要借用還真的辦不到,有限的成本限制之下更談不上專門開發了。還好,在A級兩廂變三廂的過程中奔馳靈活地走起了模仿CLS的方案,在這么一個看臉的時代,足以讓工程上幾乎毫無亮點的CLA也有了讓人過目不忘的素質了。
2.好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CLS的設計精粹就在于通過壓扁車身來營造動感卻又不失優雅的絕妙外形,這樣的處理對于CLS這近5米長的大家伙來說還不算是難事,畢竟座艙內還能縱向“偷取”點空間來彌補垂直高度上的縮減。
然而CLA卻是一款緊湊級三廂轎車,車里頭還能坐進兩排人本身已經是工程學上的勝利了,這意味著所有低矮感、流線型還有那個代表性的大溜背,都只能靠線條上的處理來騙騙眼睛了,想到這點再看看CLA那跟CLS視覺上真是所差無幾的體態,你不得不佩服奔馳設計師們的功力。
至于奧迪S3,可以說就是在奧迪A3的基礎上照著奧迪S的慣例作出相應改動而已,這些改動足以讓您感覺到這不是一臺普通的A3,但卻還差那么一點才達到“我不好惹”的警示功能。
3.對實用完全不同的理解
談到實用性,奧迪S3絕對是優勝的,因為它在車身尺寸及結構上與A3 Limousine毫無二致,因此它在日常使用中的表現就正如A3這款緊湊級家用車一樣,提供不多不少恰到好處前后排及后備箱空間,后排出風口依然在那,而后備箱空間也十分規整。您絕對可以叫上三到四位好友,帶上他們的行裝,然后就開S3一臺車奔襲到一兩百公里開外的賽道上過一個兩天一夜的Track weekend,中途不會有任何人抱怨旅途上的不適。
至于CLA,的而且確它的后排對于任何身高超過170cm的人而言,多坐一分鐘都是折磨,但它前排的兩張座椅卻要比S3上那近乎桶椅般的“硬板凳”包容得多。再考慮到其出乎意料般巨大的后備箱空間,以及異常適合開長途的較為松弛的駕駛特性,您大可以把它當作一款小型GT或者是雙座的旅行車來看待。算上能直接當成后備箱延伸的后排,一個28吋行李廂或一整套高爾夫球具,另加大大小小若干個行囊,以及不多不少兩位乘客,這樣的陣容才是CLA的最佳使用方式。
● 靜態對比:CLA長得更“用力”
CLA在兩廂變三廂的過程中流用CLS方案可不是簡單的靈光一現,這決定的背后是有完整的數據基礎的:針對北美地區CLS車主的一項調查已經用數據說明60%的CLS買家都是為顏值掏的腰包。所以真的不要小看長相的作用,即便為了“好看”兩字,CLA的客戶要比購入A級的對應車型平均多付出個2萬左右。
要把A級變成CLA可不僅僅是加個溜背式的美臀就完事了,無框車門的引入意味著從A柱開始所有的線條都基本上需要重新刻畫。雖然在C柱之前改動的幅度都不算太大,但都足以讓A級本來的硬朗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正如CLS一般的柔美。
相比短小精悍的A級,CLA在并未加長軸距(1mm的增加相信僅僅就是懸掛微調的結果而已)的基礎上足足增加了近40cm的車長以營造出很少見于緊湊級三廂車之上的完美車身比例。作為參考,A3(S3)的Sportback(兩廂)和Limousine(三廂)之間車長的差距也就在不到15cm而已。
奔馳的設計師團隊在精心雕琢CLA后半部線條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之呼應的前鼻。經過潤色的車頭雖然還帶有A級的影子,但更加豐富的線條變化及更修長的視覺效果都有效地讓CLA更趨和諧,不至于給人前后割裂的違和感。特別是頂配的CLA 260 4MATIC,因為有配備了全套的AMG運動外觀套件,相對夸張的細節進一步讓CLA的體形在視覺上得到放大,給人更舒展的感覺。
至于內飾方面,不得不說奔馳在這里還是給我們留下了遺憾:照搬A級的設計雖說可以理解,但在這基礎上用料及配置完全沒有提升那就真的有點說不過去了。最起碼后排中央扶手及后排空調出風口得給到吧?即便你我都知道后排的使用率也就那樣了。
再看S3,幾乎可以確定的說:與普通版的A3 Limousine相比,S3沒有哪怕一面鈑金是和A3有區別的,車身上所有的幾何改變都只發生在前后杠和側圍這些塑料件上了。而且這前杠的造型還不是S3獨有的,進口的A3 e-tron運動型也是完全一樣的設計方案。
然而正因如此,S3基本上可以被當作“如何區分S與A”的完美案例(事實上每一款S都是完美案例,因為它們的修改步驟都!一!樣!)。與A3相比,S3的外觀升級包括了更具空(shi)力(jue)效果的前后杠造型和側裙、銀色磨砂鋁合金材質的進氣口肋條與后視鏡外殼、S-Line 18吋輕量化輪轂、雙邊四出尾喉、再附送個貼片式的尾廂蓋鴨翼,齊活了!哦對,S3的車身高度較A3當然也有明顯的降低。
有鑒于上述修改思路與90%的汽配城出品是基本一致的,這導致了筆者即便幾乎天天都有留心觀察樓下停的鄰居那臺A3,都得到半年后第一次近距離看它跑過才能確定其身份只是A3,還是根據聲音的不同來判斷的!
進入車內,內飾修改的程度雖然也是十分有限,但從功能層面來說所有該優化的都有做到了:首先是方向盤,雖然框架上與普通A3大同小異,然而平底造型及加粗的握把都能在很好地強調身份的同時提供更好的手感,在激烈操控中這小改動帶來的好處會更明顯。
此外,S3的座椅不但包裹性更強,還引入了Alcantara面料,雙管齊下把駕駛中發生不必要姿勢改變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順便說一句,內飾的這些升級也是可以在A3 e-tron運動型上面看到的,不同之處只在于方向盤和座椅靠背上的S3標識及副駕前方中控上的Quattro標識而已。
● 駕控對比:各有優劣
奧迪S3搭載大眾第三代EA888 2.0TFSI渦輪增壓直列四缸引擎,輸出為210kW(286PS)@5100-6500rpm、380Nm@1800-5100rpm。歧管噴射+缸內直噴雙合一的供油方式、缸蓋集成排氣歧管及雙渦管渦輪等技術升級帶來了動力、節能及自潔能力等多方面的顯著提升。無論以“高性能引擎”或者只是單純“引擎”的標準去衡量,它都算得上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2.0T動力之一了。
至于CLA 260 4MATIC,它是在售CLA系列當中的頂配車型,搭載中功率版M274 2.0T渦輪增壓四缸引擎,輸出為155kW(211PS)@5500rpm,350Nm@1200-4000rpm。作為一款當代的2.0T,這樣的數據表現處于相對較好但遠不算出彩的水平。
S3上與2.0TFSI搭配的6速DSG雙離合變速箱也是可以用上“無可挑剔”來形容,日常起步、換擋邏輯等基本范疇基本趨于完美不說,這臺里程達到13000多km的試駕車、在其變速箱經受過可以想象的無數次粗暴對待之后,彈射起步的成績卻竟然與官方數據基本一致。如果您對大眾集團DSG變速箱耐久性和穩定性仍然存疑的話,現在我可以告訴你這擔心純屬多余。真要挑缺點的話,換擋撥片竟然不是標配就是唯一一個了。
CLA所搭載的變速箱是標配于目前所有出自MFA橫置平臺上的那具7速雙離合,離合是濕式設計,所以日常使用上會少了很多可靠性方面的擔憂。而為了與A級拉開差距,也為縮短與CLS的落差,作為頂配的CLA 260 4MATIC正如名稱所見那樣是搭載了4MATIC四驅系統的,形式是與S3一樣的多片離合中央差速器式。
除了聲音實在不敢恭維(還好音量真不算大),CLA的動力總成還是值得稱贊的。2.0T引擎輸出雖不暴烈但足夠厚實,而7速DCT變速器能在90%的時間內讓任何人都滿意,只是仍會有諸如急加速起步結合過于粗暴導致嚴重頓挫、30-40km/h定速行駛時會跳擋、低檔位慢速行駛松油門會有拖拽感這些缺點,差一點才稱得上完美——誰叫它的對手是奧迪呢?
駕駛上,S3給到駕駛者的各種刺激實在是太多了,優秀的DSG變速箱連同Quattro四驅系統沒有浪費210kW(286PS)里頭的哪怕一丁點,每深踩一腳油門S3都能實實在在地把您“拍”到座椅靠背上。此時如果手動開啟了動態排氣模式的話(油門到底觸發Kick Down也會自動開啟),厚實的聲浪和每次換擋時清脆的回火爆鳴更會讓您完全舍不得抬起右腳,即便速度表指針已經劃過了當前道路的最高限速。
不過,要是把這些刺激都排除開的話,S3的整體駕駛感受與A3乃至于同平臺的高爾夫相比也仍舊沒有質的改變。即便它的加速性能可以把地球上起碼95%的車子比下去,但它仍舊與一臺1.6L高爾夫那樣好開,沒有一點點脾氣,溫順得除了在每個紅燈變綠燈的瞬間滅掉一堆車,您就再也想不出有什么把戲可以玩的了。“All Audis are boring”,慢慢覺得這還真不是先入為主的成見。
經過降低和補硬的懸掛給予了車子在彎道、加速及制動過程中最好的支撐,配合薄如蟬翼的輪胎,S3幾乎可以讓您通過手和屁股感受到剛才壓過的硬幣到底是哪面朝上。而雖說S3只是基于前置前驅平臺,但在最高可把50%扭矩分配給后軸的四驅系統幫助下,車子在彎道中推頭的傾向被減到了完全可以接受的程度——前提是您得像對待任何一輛四驅的性能車那樣,踩著油門過彎。
與S3原廠就跟自帶絞牙避震一樣有所不同,CLA的懸掛甚至較A級來說都有了一定的軟化,好處是對沖擊的過濾會更充分,但自然而然地支撐性跟S3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CLA雖然是一款轎跑車,但與拳拳到肉的豁車相比,更多時候它會更喜歡你開著它去兜風、去巡航、去開長途,過份緊繃的駕駛動態反而是不適合的,它更追求平衡。形象一點來說,就是開CLA時,您只需要用到開S3時50%的注意力和體力,就能享受到S3能帶給你的駕駛樂趣的80%了,與此同時脊椎和耳朵需要承受的壓力也僅僅只有在S3上面的60%左右而已。除非您就只在意操控,否則這筆帳還是挺劃算的。
此外,就本次測試的CLA 260 4MATIC而言,其凈重要比S3多了超過70kg,更高的簧上質量肯定是對懸掛的反應速度乃至作用效率都有好處的。但很可惜,即便能傳進車廂內的碎震已經比S3少了很多,但內飾異響的問題卻來得竟然要比S3嚴重。作為奔馳,在這直接關乎消費者對車輛品質印象的項目上上落后,是最不應該的。
● 性能/油耗對比:2.0T+雙離合的兩種演繹
0-100km/h加速
S3 2.0T Limousine:掛入S擋、關閉ESC、剎車和油門踏板都踩死,恭喜你已經成功激活S3的彈射起步功能。此時2.0TFSI引擎轉速將維持在瘋狂的4000rpm,等待著左腳松開剎車踏板的瞬間。強悍的是,即便是如此粗暴的起步,Quattro四驅系統還是能確保整個過程里面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輪子打滑,最終成績為4.96秒。
CLA 260 4MATIC:調至運動模式,在關閉ESP情況下,仍然受制于雙離合保護程序。而且本來發動機轉速就不高,再加上離合器結合的質量并不好,劇烈的頓挫也浪費了不少動力。值得慶幸的是四驅系統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加速期間并無任何輪子打滑浪費更多的動力;最終成績為7.81秒,與官方數據有一定距離。
100-0km/h制動
S3 2.0T Limousine:S3的制動系統是經過升級的高性能版本,因此可提供更強大的制動力。與此同時同樣是高性能版的懸掛能讓車身姿態得到非常好的控制,也側面加強了制動效果;最終成績為36.10米,十分優秀。
CLA 260 4MATIC:全力制動過程中,制動系統工作相當積極,制動力平穩,前懸提供了足夠的支撐力,點頭現象并不明顯,姿態保持得不錯。最終測得百公里制動距離為38.83米,制動表現相當不錯。
噪音測試
由于兩者都采用了大輪轂+超薄運動型輪胎的設定,所以實際測試中兩者的噪音表現都不算太理想。不過因為CLA來源于引擎方面的聲浪要少得多,所以到一定速度之后還是能稍微領先對手。
油耗測試
按照老規矩,測試路線是在大學城加油站加滿油后,繞廣州環城兩圈再回到原油站。外環限速80km/h,不過由于目前全路段正處于瀝青重鋪工程,擁堵路況約占40%,緩慢行駛(時速40km/h以下)占20%,剩余為正常高速行駛路況。
此處不得不有獻給奧迪TFSI的掌聲:在賬面輸出和實際動力性能都要大大優于對手的前提下,S3在油耗測試中竟然還能打敗對手,而且領先幅度達到了0.5L/100km,實在是叫人驚訝。
● 總結:
其實CLA和S3之間的關系真的是典型得不能再典型了,都源自所屬品牌的入門級車型,但都靠去達成超出等級之外的功能,來標上更高的售價,而這讓兩者的區別變得至關重要:CLA能讓駕駛者通過外界來找到認同感,但S3卻注重讓車主在駕駛的時候就獲得了自我的滿足。可以說,S3和CLA之間根本就不存在實際上的競爭,如果您還在它們倆之間糾結,那只能說明您還沒正視并明了自己而已。
-
奔馳
+關注
關注
1文章
415瀏覽量
23381 -
奧迪
+關注
關注
4文章
530瀏覽量
3385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亞馬遜云科技發布Amazon S3新功能
禾賽科技獲得奧迪新車型激光雷達量產項目定點
esp32-c3或者S3是否無法支撐電池類型藍牙間隙廣播?
ESP32S2和S3中的RTC ADC和DIG ADC的最大采樣速率和ESP32的一樣嗎
爆奔馳CLA將搭載激光雷達!明年4月落地
小米智能手表新品獲3C認證,預計為S3系衍生型號
華為享界S9將于5月31日推出,搭載鴻蒙智行系統
奧迪RS5 Avant性能更強大,并將采用混動系統,超越寶馬奔馳
奧迪S3 2024款性能優化,搭載全新RS3扭矩分配器
高通推出全新S3和S5音頻平臺,提升中端設備音頻體驗
Arm Neoverse S3 系統 IP 為打造機密計算和多芯粒基礎設施 SoC 夯實根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