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移動大會6月27日~29日在上海舉行,5G成為絕對熱詞。與會期間,愛立信首席技術官Erik Ekudden(艾瑞科)接受了包括《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在內的少數幾家媒體專訪。艾瑞科詳細介紹了5G將在哪些行業應用上迎來真正的爆發、中國運營商建設5G網絡技術的路線等行業關切的問題。
Erik表示,在5G標準的貢獻方面,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等作出了很多貢獻,分布較平衡,很難用百分比計算哪個國家在5G標準制定上的話語權更強。Erik同時表示,目前海量的IoT(物聯網)傳感器應用于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城市等,這些是最先獲益于5G應用的商業場景。
Erik表示,據愛立信預測,2023年全球使用5G的用戶將達到10億,其中一半來自中國。其同時表示,預測2023年蜂窩物聯網的用戶有逾60%會在東北亞地區(原文如此),屆時,全球蜂窩物聯網終端設備總數將達35億之多。
愛立信是全球最大的的移動通訊設備商之一,在國際市場上,華為、中興、諾基亞是其主要競爭對手。此次世界移動大會期間,愛立信、中國聯通等聯合進行了國內首個5G超遠程智能駕駛實車演示,與中國移動聯合發布了《5G與智能工廠研究報告》。愛立信CEO鮑毅康在6月28日的主題演講中曾表示,中國將是工業物聯網最先騰飛的地方,中國的智慧城市與智慧農業發展迅猛。
說5G應用
NBD:5G有很多應用方向,比如VR、智能制造、汽車、醫療行業。哪些應用對于企業更具有商業價值?
Erik:目前,海量的IoT傳感器應用于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城市等,這些是最先獲益于5G應用的商業場景。接下來,更先進的5G能力,將可以支持智能制造、無人機物流及更先進的無人駕駛等。
NBD:5G時代,2G、3G、4G、5G網絡多個網絡共存,會對通訊設備帶來什么挑戰?
Erik:我們的設備現在已非常習慣各種標準共存的網絡環境,可以支持2G、3G、4G,現在包括5G。從網絡側看,運營商的確傾向于不斷向新一代技術演進,比如積極將流量從3G轉移到4G網絡,或從2G到NB IOT(窄帶物聯網),以簡化網絡,改善頻譜利用效率。
NBD:現在都說5G改變社會,大家對5G的暢想特別樂觀,這樣會不會導致對于5G宣傳有一點過頭,用戶實際體驗會與之相差很大?以前3G視頻通話是很大噱頭,最后也沒有落實,5G是否也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Erik:要真正把5G發展到很好的高度是需要花費時間的。5G部署在中國以及其它國家,給人們帶來的最大好處是提供一個新的創新平臺,這個創新平臺不但是消費者層面的手機或是眼鏡,更多是為行業提供全新商機。
這不是宣傳噱頭,這是真實存在的機會。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推進速度,不同產業也不同,不同企業部署5G的規模也不同。但較早開始部署5G的國家和運營商一定會從中獲益更多。
NBD:中國的5G建設與美國、韓國、日本相比,目前看有什么不同?
Erik:有一些小的差異,比如頻段,時間點、重心、用例方面(固定無線接入還是移動寬帶)。美國首先側重于部署固定無線接入,為家庭用戶提供高速連接;其他地區會首先發展eMBB(注:提升網速為主的增強移動寬帶),提升消費者的平板電腦或手機使用體驗。
NBD:現在大家很關注AI人工智能,平時在終端里面應用較多。愛立信則是在無線網絡方面有一些實踐,您怎么看待AI對未來無線網絡尤其是5G改變?
Erik:我們稱其為網絡人工智能。在過去6個月時間里,愛立信方面主要涉及了包括網絡管理自動化、運用AI進行網絡設計等工作。上個月,愛立信宣布通過人工智能為軟銀設計其網絡,由于引入人工智能,我們可以節約40%的時間。愛立信希望在人工智能應用于網絡管理中,未來能夠完成50%的任務自動化。
談5G標準
NBD:下一階段,5G R16標準相較于現在的R15標準會增加哪些內容?
Erik:R16會需要再花一年以上時間才能出來,但現在我們已經開始做R16的工作。之后會繼續提升無線能力,并繼續提升5G核心網能力。
NBD:目前R15標準對于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定義比較完整,在R16完成后,會不會對現在已有的探索產生影響?
Erik:不會。R15已經包含了我們建設5G系統所需要的全部功能,包括海量物聯網、增強型移動寬帶、關鍵任務型機器通信,R16只是在這個基礎上的進一步提升。標準總是持續演進的,從現在的R15到R16,甚至到將來的R18,這個標準永遠在演進,隨著標準演進新功能也會不斷加入進來。
NBD:愛立信在5G標準定制當中做出了什么努力?愛立信如何評價中國企業在5G標準制訂中的貢獻?
Erik:建立標準是一個協同合作的工作,各家企業一起坐下來討論,大家提出各種各樣建議或者是接受別人建議。從3GPP建立至今30年,愛立信一直做著強有力的標準貢獻。其他企業,不管是在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各國都做出了很多貢獻,貢獻分布上是已經是比較平衡的狀態。很難拿百分比去計算,哪個國家的企業在5G標準制定上的話語權更強。5G標準涉及到太多組成部分,小公司的創新技術也仍然有可能會被采納。
NBD:中國三個運營商目前選擇先建NSA(注:非獨立組網,4G LTE與5G聯合組網)后建SA(注:獨立組網,新建一個現網絡)路線,這是否說明從NSA到SA仍然是大多數運營商選擇?有沒有直接建設SA的可能性?
Erik:從技術遷移角度看,大多數運營商對此都比較謹慎。如果我們看NSA標準,它結合了LTE和5G新空口,這是可以由5G EPC,亦即升級的分組核心網演進支持的。所以,多數運營商會選擇從NSA開始,而且NSA標準凍結得也更早,成熟度相對更高。
但就技術角度而言,從一開始就直接上SA,用5G新空口是沒有問題的。我們支持NSA,也支持SA,因為從軟件來說是同樣的。
-
智能交通
+關注
關注
12文章
808瀏覽量
43586 -
愛立信
+關注
關注
6文章
1728瀏覽量
50497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16瀏覽量
566456 -
智能物流
+關注
關注
4文章
315瀏覽量
22761
原文標題:專訪愛立信CTO艾瑞科:2023年全球一半5G用戶將在中國 物聯網產業最先獲益
文章出處:【微信號:industry4_0club,微信公眾號:工業4俱樂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瑞蘇盈科網絡研討會 | 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改變智慧城市?
![<b class='flag-5'>瑞</b>蘇盈<b class='flag-5'>科</b>網絡研討會 | 人工<b class='flag-5'>智能技術</b>如何改變智慧<b class='flag-5'>城市</b>?](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72/C1/poYBAGNXQoOAUojlAAA6Yo1bG0M913.jpg)
愛立信5G增強技術測試再獲佳績
5G智能工廠物聯網平臺是什么
什么是物聯網技術?
嵌入式設備中的4G/5G模塊管理
5G智能物聯網課程之Aidlux下人工智能開發(SC171開發套件V2)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8/51/wKgaomYoa52AOP-tAAG_33gJtjA222.png)
智慧車輛監管:4G/5G、定位技術與智能監控的完美結合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7/59/wKgZomYTTLCANTm3AAHh4Q6F_cU648.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