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衣行業是公認最難實現自動化替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之一,然而在廣東溢達制衣廠針對各個工序,自行研制開發了25種自動化設備。如今,溢達做一件梭織襯衫全部52道工序,有65%出自這些“縫紉機器人”之手。
位于高明荷城的溢達制衣廠是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較早設立、也是較早探索縫紉自動化的工廠。車間里,那種幾百上千臺縫紉機棋盤一樣排成一大片,每個縫紉機前坐一名女工,低頭凝視、手腳并用、可勁兒忙活的壯觀景象,如今已經很難看見了。
在2樓的自動化制衣梭織車縫車間,一條由機械手、電子眼等各種部件組成的自動化生產線,將拉筒、修剪頸窩、壓燙粘樸、開鈕門四道工序連成一體,在電腦程序指揮下精準運作,不出30秒,一件襯衫的左前幅就一氣呵成地做出來了;
而過去“唱主角”的制衣工,現在倒成了“打下手的”,有的給機器送料,有的監控設備參數,狀態輕松而悠閑。
2010年溢達啟動大規模自動化制衣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邊試邊改,“摸著石頭過河”。鼓搗了大半年,公司第一臺自動袖側機應運而生。
像這樣各種功能的“縫紉機器人”,溢達已先后投入使用了1600多臺,將全集團梭織(以襯衫為主)和針織(毛衫、彈性較大的T恤等)制衣的自動化率分別提升到65%和35%。
廣東溢達針織布廠的機械手臂(針織自動驗針機)
2013年,溢達聯合廣州一家設備供應商,研發出一種轉、釘一體化的自動釘扣機,利用圖像識別感應器自動把紐扣轉到同一個方向,然后釘到衣服上。如今,溢達推廣使用了20多臺這種釘扣“小能手”,不僅使工作效率提升了20%,還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溢達工人的工作狀態在自動化升級中悄然改變,從過去單純地車縫工變成了機器的操作工、技術工。
工人更輕松,工作的技術含量更高,產品品質也更加穩定。楊梅制衣廠梭織總經理孫志平介紹,工廠車縫的一次性通過率從過去的85%提高到現在的94%左右。在推進自動化改造過程中,溢達在確保員工收入不受影響的前提下,還鼓勵工人結合生產實踐,提出優化改造的合理化建議。越來越多的工人擺脫了單純的雇工角色,主動參與到“縫紉機器人”的研發中。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3文章
29756瀏覽量
213054 -
自動化
+關注
關注
29文章
5785瀏覽量
84974
原文標題:【應用】縫紉機器人原來這么高大上!
文章出處:【微信號:indRobot,微信公眾號:工業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盤點#機器人開發平臺
【「# ROS 2智能機器人開發實踐」閱讀體驗】視覺實現的基礎算法的應用
【「# ROS 2智能機器人開發實踐」閱讀體驗】機器人入門的引路書
【「# ROS 2智能機器人開發實踐」閱讀體驗】+內容初識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58】ROS 2智能機器人開發實踐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基礎模塊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大模型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1.初步理解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初品的體驗
開源項目!用ESP32做一個可愛的無用機器人
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盛大開幕,人形機器人成焦點
軟通動力與智元機器人攜手亮相世界機器人大會

MT6501磁編碼IC——縫紉機器人的新突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