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9日,小米股票在香港主板敲鐘上市,發行價為17港元/股,對應公司市值約為539億美元,幾位創始人共同見證了小米這一高光時刻。
8年成就了今天的小米
小米是一家成功的公司,雷軍更是一個值得敬佩和學習的人。
8年前,小米以互聯網模式做手機起家,曾一度掀起業界前所未有的熱潮。隨之也引來大批模仿者跟隨,造就“互聯網公司都來做手機”的盛況,毫不夸張的說,小米帶領我們走進一個新的互聯網手機時代。
從2010年小米發布第一代MIUI內測版被用戶熟知,到之后搶占千元機市場,小米手機成為中國市場份額第一名。隨著市場的消費升級,小米憑借MIX完成自我升級,逐漸轉型中高端市場。
與此同時小米開始大量擴張實體店規模, 據了解,2017年小米在國內開設了超過300家線下實體店,用以完善用戶購買渠道。
然而,隨著“BAT+TMDJ”等互聯網巨頭的陸續興起,各大平臺間的流量圍墻高筑,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小米亮出自己的祖傳殺手锏——“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件獲客、服務獲利”,從“軟件+硬件+互聯網”變成為“硬件+新零售+互聯網”。
除此之外,小米逐漸形成了智能硬件和IoT平臺2個核心業務,讓其互聯網服務的變現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毫不夸張的說,雷軍在小米8年發展中所做的每一個關鍵性決定,都配得起他所說的“持之以恒的勤奮,踏踏實實的厚道就能成功”這句話。
小米的上市意味著成功,同時也意味著更重的責任和更嚴峻的挑戰。
小米的命門
雖然表面看,小米一路的發展順風順水,即使有危機也都安然度過,但并不能忽略平靜表面下的激流暗涌。
小米的手機業務是其軟肋,16年由于線下渠道不足,小米手機業務受到沖擊,后因為供應鏈的問題,遭受更大的危機。之后雷軍經歷了艱苦一戰順利解決,但是暴露出來的問題,足以讓雷軍恐慌。
小米在國內的增長份額,幅度始終處于下跌狀態。國內市場仍舊被華為、OPPO、vivo所占領,最大的增長份額依賴于印度等低端手機市場。
由于整體客戶群體明顯偏向中低端,優質流量乏力,小米這幾年來互聯網業務遲遲未見起色,從每個用戶身上得到的平均收入也遠遠低于騰訊阿里等。從小米旗艦+高端旗艦的手機產品(2000元以上)占比窗口進一步縮小中我們可以看見,小米手機業務的流量變現想象空間非常有限。
小米的未來
手機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是有目共睹的,全球的中高端市場牢牢把握在蘋果、三星、華為三巨頭手中,中低端市場也有OPPO、vivo虎視眈眈。小米的高性價比戰略缺乏強大的不可替代性。
又是由于小米依舊對手機業務有著重量級的依賴,目前手機行業中日趨白熱化的競爭,將會讓小米在研發投入、市場營銷、以及渠道管控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對于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只有及時搶占技術制高點才能存活發展,快速拉開身位;而對于已充分競爭的行業,企業所面臨的是更嚴峻的轉型問題,在重要賽道上一旦沒有搶到轉型的技術關鍵節點,就很容易被人甩開。
在這動蕩的2018年,互聯網創投狂潮步入尾聲、獨角獸爭相上市、金融環境矛盾凸顯、投資人與創業者都集體陷入焦慮,盡管已經上市了,對于小米和雷軍來說,前途依舊渺茫,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5文章
11242瀏覽量
106215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465瀏覽量
147070 -
智能硬件
+關注
關注
205文章
2386瀏覽量
109161
原文標題:小米上市了,就能成為大公司了嗎?
文章出處:【微信號:nq6819,微信公眾號:AI聶潛】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