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但安全永遠第一汽車作為人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沒有什么比它更能影響著人們的日常出行和生活方式。自1886年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誕生以來,人們就懷揣著無人駕駛的夢想,一直致力于發展和革新汽車技術。現在我們已經欣喜看到一些無人駕駛的概念車型面世,可就在今年3月,Uber自動駕駛汽車撞死行人一事給如火如荼的無人駕駛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也讓人們意識到科技給人們帶來方便和快捷的同時,必須牢記“安全永遠第一”!
圖1 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和Smart無人駕駛概念車據麥姆斯咨詢介紹,雖然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還需等待時日,作為主動防護汽車駕駛安全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簡稱ADAS)正在逐漸成熟和普及。ADAS主要利用安裝在車上的各式各樣傳感器收集數據,在行駛過程中隨時感知周圍的環境,收集數據,進行靜態、動態物體的識別、偵測與追蹤,并結合導航儀地圖數據,進行系統的運算與分析,從而預先讓駕駛者察覺到可能發生的危險,有效增加汽車駕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目前感知環境的ADAS傳感器有攝像頭、超聲波傳感器和毫米波雷達等。當然,自動駕駛汽車還需要車載激光雷達。一直以來,激光雷達因能對周圍環境實現3D感知而備受自動駕駛主流者的“寵愛”。
不過無論是激光雷達還是攝像頭、超聲波傳感器,都容易受惡劣天氣環境影響導致性能降低甚至失效(惡劣天氣環境往往是事故高發的主要原因),因而都存在“致命”缺陷!這種時候,毫米波雷達憑借其可穿透塵霧、雨雪、不受惡劣天氣影響的絕對優勢,且唯一能夠“全天候全天時”工作的超強能力,成為了汽車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傳感器之一!下面,我們和毫米波雷達來一次“親密接觸”,了解一下它的概念和工作原理。毫米波雷達——全天候全天時工作毫米波雷達,顧名思義,就是工作在毫米波頻段的雷達。毫米波(Millimeter-Wave,縮寫:MMW),是指長度在1~10mm的電磁波,對應的頻率范圍為30~300GHz。如圖2,毫米波位于微波與遠紅外波相交疊的波長范圍,所以毫米波兼有這兩種波譜的優點,同時也有自己獨特的性質。毫米波的理論和技術分別是微波向高頻的延伸和光波向低頻的發展。
圖2 電磁波譜根據波的傳播理論,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分辨率越高,穿透能力越強,但在傳播過程的損耗也越大,傳輸距離越短;相對地,頻率越低,波長越長,繞射能力越強,傳輸距離越遠。所以與微波相比,毫米波的分辨率高、指向性好、抗干擾能力強和探測性能好。與紅外相比,毫米波的大氣衰減小、對煙霧灰塵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受天氣影響小。這些特質決定了毫米波雷達具有全天時全天候的工作能力。
-
adas
+關注
關注
309文章
2193瀏覽量
208856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7文章
1053瀏覽量
64540
原文標題:認識毫米波雷達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