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已到,全球史上最大芯片并購案塵埃落定,關于高通收購恩智浦案的幕后種種,讓我們來慢慢梳理,
兩位主角
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1985年創辦,芯片銷量超過75億顆,中國手機廠商的好朋友,是全球最成功的半導體企業之一,同時在移動通信領域近乎壟斷性地位,在智能手機時代簡直“躺著賺錢”,而且面向AI和物聯網趨勢,也懷抱壯志雄心,巔峰市值已達1000億美元。
荷蘭恩智浦公司,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2005年正式從飛利浦集團分拆,全球前十的半導體大廠,在汽車、家居等場景應用中都地位不凡,身價一度超過400億美元。
所以兩位主角尋求在一起,原因并不難猜。
你風華正茂勢頭洶涌,我有名門又有本錢,只要在一起,絕不會止于1+1。
但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
高通和恩智浦要在一起,得尋求9位證婚人同意。
沒錯,因為寡頭并購,關乎市場競爭,這二位的并購要征得主要市場國家的監管部門同意,而且是全部都要say yes。這9國主要有美國、歐盟、中國、韓國、日本和俄羅斯。
9國證婚人
于是,從2016年10月高通正式拋出想法開始,征得各國監管同意也便已經開始,這是一場靠誠心誠意打動恩智浦股東和各國監管的努力。
對此,高通展現出了強烈的結婚欲。
高通先是提高了收購價格,把聘禮從380億美元提高到了440億美元,其中還未計算將會一并埋單的100多億美元恩智浦債務。
而一旦收購案完成,這肯定也是載入歷史性的第一大半導體并購案。
無論是禮金還是歷史意義,高通都展現得清清楚楚。
其后,高通還通過了對壟斷最挑剔的歐盟的反壟斷調查。
高通承諾,在未來8年內繼續對外提供恩智浦的MIFARE技術和商標授權,授權條款至少不會比目前的差。
MIFARE是一種被用于票務或收費平臺的技術。高通將保證在未來8年內為其芯片和其他公司相應產品提供同等水平的互用性。
此外,高通不會收購恩智浦的NFC標準必要專利以及部分NFC非標準必要專利。這些專利將會轉移給第三方,后者要保證在未來三年內向高通提供免專利費的全球專利授權。
最后,對于高通獲得的恩智浦非標準必要專利,高通不會借此對其他公司發起專利訴訟,將會以免專利費的形式提供授權。
或許你也時常能夠目見耳聞,歐盟向來喜歡對科技巨頭以壟斷之名,進行天價罰款。
然而這一次,歐盟都被感動了。
針對高通做出的上述的承諾,歐盟委員會在聲明中稱:“我們最后得出了結論,在高通作出相應的承諾之后,這筆交易不再存在競爭方面的擔憂。不過該決定是有條件的,高通必須要遵守全部承諾。”
一句話:記住你的承諾,未來好好照顧恩智浦。
通過!
另外,歐盟之前,高通還先后搞定了美國、日本和俄羅斯等,甚至護犢子三星心切的韓國,也通過了。
于是最后也最關鍵的一票,握在了中國手中。
中國說yes,整件事情就yes;中國說No,整件事情就No。
一票否決。
博通搶婚
這期間,高通甚至還阻擊了一起搶婚策劃。
不過不是別人搶購恩智浦,而是有人想直接讓高通入贅。
這戶半導體巨頭背景相對復雜,中文叫博通,英文名Broadcom,身是美國身,但由于2016年被新加坡安高華(Avago)收購,所以心更多被算為新加坡心,或者可以說就是新加坡公司吧。
博通家底雖然沒有高通強,但也位列全球半導體前十。在2017年11月,高通正在各國游說表誠心之際,博通忽然宣布要作價1300億美元收購高通。
跟搶婚戲碼一樣,博通和高通經歷了多輪出價、董事會人選爭奪,看得全世界目瞪狗呆。為了符合特朗普的“民族主義”作風,新加坡公司博通甚至表示可以馬上將總部搬到美國。
然而特朗普還是拒絕了,理由是:博通并購高通可能妨礙美國國家安全。”
總之到今年3月12日,高通總算甩掉了門外癡漢博通,又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恩智浦上了。
萬萬沒想到,這時候中美關系隨貿易糾紛,風云大變。
中國能說“不”?
我們之前講過,只要中國同意,高通就能正式迎娶恩智浦。
而實際一路也算得上順利。按照原計劃,高通和恩智浦可以在2018年4月25日正式領證。
但后來又是高通祖國美利堅和特朗普,跟中國搞起了貿易糾紛,而且就在這個時候,中國通信行業的“國字頭”公司中興還被美國封殺了,芯片啥的統統不給供應、不給用,中興直接處于“歇菜”狀態。
其實事情也不是一步就發展成這樣,中國這邊在中興遭禁之前,也暗暗透露過:我們這邊也有底牌。
不難猜,這底牌就是:高通和恩智浦并購案。
于是自然而然,在中興事件解決前,高通恩智浦結婚證是領不到了。
所以領證之日,先被推到了5月25日,其后又被推到了7月20日,最終被定到了7月25日。
而且高通那邊明確表示:將不會再繼續推遲收購時間了。
7月25日之前北京通過,我們就把婚結了,北京不通過,那就不再耗費精力和時間了。
當然,7月12日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對高通恩智浦來說特別利好的標志性事件:中興事件解決了。
按理說,中國多半也就換個人情,蓋章通過。
但中國說了不。
高通+恩智浦,就這樣黃了。
你可能會有疑問,為啥一家美國公司并購一家荷蘭公司,決定權會落在中國手里?
程序流方面的緣由之前介紹了,下面說說中國可以說“不”的核心原因。
根據中國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
第三條,經營者集中達到下列標準之一的,經營者應當事先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一)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全球范圍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并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
(二)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并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
很明顯,這兩條高通和恩智浦都中。特別是高通,2017年財年的223億美元營收中,65%——2/3來自中國市場。
高通當然可以繞過中國,跟恩智浦“私奔”,但相應代價也顯而易見:失去中國這個貢獻2/3營收的市場。
留給高通任性的本錢,幾乎沒有。
后果
現在結果已出,中國沒同意,一樁持久并購案也就宣告結束。
高通的算盤也完全落空。
如果這筆收購成功,那么意味著高通將躋身全球前三大半導體廠商,僅次于三星和英特爾。
天終不遂人愿,在放棄收購恩智浦后,高通的未來將會如何我們不得而知。高通收購恩智浦案已經結束了,但高通在另一條賽道上和華為爭奪5G的競賽還遠遠沒有結束,正所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7文章
51317瀏覽量
427981 -
高通
+關注
關注
77文章
7514瀏覽量
191286 -
恩智浦
+關注
關注
14文章
5887瀏覽量
10848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