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翻譯公司的CEO近日發出警告,由于神經機器翻譯技術的近年來突飛猛進,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一至三年內,全球約有50萬翻譯人員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而陷入失業,多達21000家翻譯機構將被機器翻譯擠垮。大多數手工翻譯將不可避免走上打字機和柯達膠卷的老路。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可以做很多事,完成許多任務,有些事任務AI很擅長,有些則沒那么擅長,目前的趨勢表明,翻譯就屬于AI非常擅長的那種任務。
近日,世界最大的人工翻譯公司One Hour Translation的CEO警告說,很多翻譯從業人員應該盡快認清一個嚴酷的現實:他們的工作可能要被機器取代了。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Ofer Shoshan表示,在未來一到三年內,基于神經機器技術的翻譯將會承擔價值400億美元的翻譯市場上的近一半的工作。
未來三年會有50萬翻譯失業
這個說法與過去我們時常聽到的言論形成了鮮明對比,原來我們總是說,至少在近期的未來,人工智能主要的作用還是增強,而不是直接取代人類的專業人員,Shoshan表示,近年來機器翻譯的質量突飛猛進,多達50萬人類翻譯和21000個機構很快就會失業了。
他說,“AI翻譯和人工翻譯的關系就好比是柯達和數碼相機,當然,柯達并沒有料到自己的命運。此前的老式打字機和文字處理軟件的關系也大致如此。
“兩年前,AI的翻譯質量往好了說,也就是讓你能對文本的內容有個大致了解,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專業的翻譯會告訴你,他們寧愿自己從頭開始翻譯,因為對機器輸出的翻譯內容理解起來很費勁。
“而今天,通過神經機器翻譯,越來越多的材料和類別,人類翻譯只需要對機器輸出的內容進行非常少量的修改,就能獲得人性化的翻譯。”
如果要量化的話,Shoshan表示,今天有平均只有10%的機器翻譯文檔需要經過人工潤色,才能達到世界500強客戶所期望的標準。而就在兩年前,這個比例還高達80%。
通過最先進的機器翻譯工具使用的神經機器翻譯(NMT)可以實現這一點。以前,這些工作依賴一種名為統計翻譯的方法。現在,谷歌、必應和亞馬遜都在其翻譯引擎中使用神經機器翻譯。
如何保住飯碗:專門化、專精化、小型化
為了適應這種快速轉型,One Hour Translation開發了一些工具和服務,旨在區分不同的翻譯服務,并為任何特定的翻譯任務選擇最佳的服務。
“例如,對于旅行和旅游翻譯,可能某種服務可以很好地由德語翻譯成英語,但日語翻譯質量一般。另一種服務可能翻譯法語質量很高,但在翻譯德語方面表現不佳。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指數,來幫助這個行業和我們了解任何語言、任何類型的材料。“
不過,這事兒其實可能并不那么簡單。評估機器翻譯所需的培訓和專業知識水平,要遠低于傳統的“從零開始”翻譯。
“你需要聰明的人,具備良好的語言技能的人,但他們不需要成為專業的、訓練有素的傳統翻譯,因為在文章中的某處潤色一個詞要容易得多。”Shoshan說。
標。
如果你做的事機器也能做,你就有麻煩了
那么,未來是否會有一群翻譯人員在街頭騷亂,并砸碎威脅自己生計的智能翻譯機器?
“我希望不會,”Shoshan說。 “但實際上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就像自動駕駛的卡車運輸,終會成為美國400萬卡車司機的大問題一樣。而且重要的是,我們不是在講五到十年后,而是一到三年之后。
“很明顯,如果你能做的事機器也能做,那你就有麻煩了。很多翻譯和代理商會告訴你,在可預見的未來,某些高度專業化的翻譯服務仍然需要人性化,這話可能不假。“但我估計,今天翻譯市場上的企業客戶付費翻譯的80%的材料,將在未來一到三年內由機器翻譯完成。”
對于希望保持頭腦清醒的翻譯人員來說,可能更應該專注于較小的語種。神經機器翻譯服務要靠大量文獻來訓練算法,對于用戶群較小的語言,可能無法獲得大量的材料,特別是在某些專業技術或學科領域中。
另外對于人類翻譯而言,可能要更加習慣于使用多種機器翻譯工具,為自己的專門化翻譯任務找到合適的工具。
無論如何,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如果一名翻譯還要繼續學鴕鳥,繼續學把頭埋在沙子里,假裝現在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那么等待著翻譯的只有一種結果:失業。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6文章
49011瀏覽量
249374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502瀏覽量
134592 -
機器翻譯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0瀏覽量
15192
原文標題:翻譯們,顫抖吧!三年內你很可能被AI砸了飯碗!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era,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機器翻譯三大核心技術原理 | AI知識科普 2
神經機器翻譯的方法有哪些?
從冷戰到深度學習_機器翻譯歷史不簡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