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關于51單片機的相關介紹,并對基于51單片機的最小系統焊接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單片機最小系統
單片機最小系統主要由電源、復位、振蕩電路以及擴展部分等部分組成。
對于一個完整的電子設計來講,首要問題就是為整個系統提供電源供電模塊,電源模塊的穩定可靠是系統平穩運行的前提和基礎。51單片機雖然使用時間最早、應用范圍最廣,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一個和典型的問題就是相比其他系列的單片機,51單片機更容易受到干擾而出現程序跑飛的現象,克服這種現象出現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為單片機系統配置一個穩定可靠的電源供電模塊。
此最小系統中的電源供電模塊的電源可以通過計算機的USB口供給,也可使用外部穩定的5V電源供電模塊供給。電源電路中接入了電源指示LED,圖中R11為LED的限流電阻。S1 為電源開關。
單片機的置位和復位,都是為了把電路初始化到一個確定的狀態,一般來說,單片機復位電路作用是把一個例如狀態機初始化到空狀態,而在單片機內部,復位的時候單片機是把一些寄存器以及存儲設備裝入廠商預設的一個值。
單片機復位電路原理是在單片機的復位引腳RST上外接電阻和電容,實現上電復位。當復位電平持續兩個機器周期以上時復位有效。復位電平的持續時間必須大于單片機的兩個機器周期。具體數值可以由RC電路計算出時間常數。
復位電路由按鍵復位和上電復位兩部分組成。
(1)上電復位:STC89系列單片及為高電平復位,通常在復位引腳RST上連接一個電容到VCC,再連接一個電阻到GND,由此形成一個RC充放 電回路保證單片機在上電時RST腳上有足夠時間的高電平進行復位,隨后回歸到低電平進入正常工作狀態,這個電阻和電容的典型值為10K和10uF。
(2)按鍵復位:按鍵復位就是在復位電容上并聯一個開關,當開關按下時電容被放電、RST也被拉到高電平,而且由于電容的充電,會保持一段時間的高電平來使單片機復位。
單片機系統里都有晶振,在單片機系統里晶振作用非常大,全程叫晶體振蕩器,他結合單片機內部電路產生單片機所需的時鐘頻率,單片機晶振提供的時鐘頻率越高,那么單片機運行速度就越快,單片接的一切指令的執行都是建立在單片機晶振提供的時鐘頻率。
在通常工作條件下,普通的晶振頻率絕對精度可達百萬分之五十。高級的精度更高。有些晶振還可以由外加電壓在一定范圍內調整頻率,稱為壓控振蕩器(VCO)。晶振用一種能把電能和機械能相互轉化的晶體在共振的狀態下工作,以提供穩定,精確的單頻振蕩。
單片機晶振的作用是為系統提供基本的時鐘信號。通常一個系統共用一個晶振,便于各部分保持同步。有些通訊系統的基頻和射頻使用不同的晶振,而通過電子調整頻率的方法保持同步。
晶振通常與鎖相環電路配合使用,以提供系統所需的時鐘頻率。如果不同子系統需要不同頻率的時鐘信號,可以用與同一個晶振相連的不同鎖相環來提供。
STC89C51使用11.0592MHz的晶體振蕩器作為振蕩源,由于單片機內部帶有振蕩電路,所以外部只要連接一個晶振和兩個電容即可,電容容量一般在15pF至50pF之間。
基于51單片機的最小系統焊接圖
最近開始對新生進行培訓,首先第一個焊接的就是51單片機最小系統。在開發板滿天飛,如何自己設計并且焊接屬于自己的最小系統實物,在自己焊接的過程中,充分了解了電路原理、硬件知識、萬能板上如何布局……。學完后對整個板子的認識也更加透徹了。
但是如何自己DIY一個51最小系統板?首先,在網上找各種開發板的原理圖,學習借鑒下別人的電路設計,再按照自己的需求合理的應用;其次就是焊接技術的練習了,如何走線,避免虛焊,這些等等都需要自己親手焊接過才能理解的。我根據整體的學習內容,自己焊接了最小系統,如有不足之處,希望給予指正,一起學習。
Tips:
1、首先把所有元件全部先插上去,合理布局;
2、元件從大到小,一個模塊一個模塊焊接,先固定再連線;
3、元件識別正確,特別是按鍵,注意“北”字結構導通方向;
4、本次焊接由于沒有充分考慮,用了3根跳線,后來檢測中發現可以用1根跳線。
5、每焊一個模塊,就用萬用表進行檢測,把風險降到最低。
6、圓孔電源插座引腳太大,所以用小刀再萬用板上轉個洞,洞口不宜太大,剛好合適就行,然后用焊錫固定。
結語
關于51單片機的相關介紹就到這了,希望本文能對你有所幫助。
-
單片機
+關注
關注
6044文章
44624瀏覽量
638955 -
51單片機
+關注
關注
274文章
5705瀏覽量
1243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