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控開關雙金屬溫度傳感器及其應用,Thermostat
關鍵字:溫控開關雙金屬溫度傳感器及其應用
溫控開關雙金屬溫度傳感器及其應用
雙金屬溫度傳感器(bimetallic temperature Sensor),是用來作開關使用的,常稱為溫控開關。該傳感器的構成,主要是將兩種不同的金屬片熔接在一起。因為金屬的熱膨脹系數不同,當加熱時,膨脹系數大的一方,因迅速膨脹而使得材料的長度變長;而膨脹系數小的一方,因膨脹系數小,而使得材料的長度略為伸長。但由于二金屬片是熔接在一起的,因此.兩金屬片上作用的結果,使得材料彎曲。
下面以雙金屬溫度傳感器在電熨斗、電飯鍋兩種電器中的應用電路為例,介紹雙金屬溫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用電熨斗熨衣服,若溫度過高會燙壞衣服,而且對于不同的衣料,熨衣時所需溫度也不同,因此需要調溫裝置。圖1是電熨斗調溫原理示意圖。
電熨斗調溫電路主要組件是雙金屬片,電熨斗工作時,動、靜觸點接觸,電熱組件通電發熱。當溫度達到選定溫度時,雙金屬片受熱下彎,使動觸點離開靜觸點,自動切斷電源;當溫度低于選定溫度時,雙金屬片復原,兩觸點閉合。再接通電路,通電后溫度又上升,達到選定溫度時又再斷開,如此反復通斷,就能使熨斗的溫度保持在一定范圍內。通過調節螺絲選定溫度的高低,越往下旋,靜觸點越下移,選定的溫度就越高。
為什么雙金屬片受熱會彎曲呢?這是由于它是兩種不同的金屬片緊鉚在一起的,若在室溫時,它是平直的,那么當它受熱溫度升高時,由于兩種金屬的熱膨脹程度不同,雙金屬片便逐漸向熱膨脹較小的一邊彎曲,如圖1(b)所示。溫度降低時,它又逐漸恢復原狀。
電飯鍋是常用的炊具,它能把米燒成飯,還能保溫,全過程自動化,使用很方便。電飯鍋的溫度控制電路圖如圖2所示。
電飯鍋內部有一個磁鋼限溫開關S1和一個雙金屬片保溫開關S2。開始燒飯時,按下開關S1,電路接通,電熱絲通電燒飯。鍋中有水時,飯鍋的溫度不會超過100℃;飯熟后,水干了,飯鍋溫度將超過100℃。當溫度上升到103℃時,限溫開關S1就會自動斷開,電路斷電,達到自動控溫目的。這時溫度較高,S2處于斷開狀態。當溫度下降至60℃時,S2接通;加熱至80℃時,S2又斷開。S2的不斷開合,使鍋內溫度保持在60-80℃之間。
為什么磁鋼限溫開關在103℃時會自動斷開呢?通過參照圖2(b)所示的磁鋼限溫組件工作示意圖就可以明白了。按下按鍵后,動觸點接觸靜觸點而通電,同時,永久磁鋼與感溫軟磁體接觸,軟磁體被磁化而吸住永久磁鋼,這時手不需要按著按鍵,電路仍然接通。感溫軟磁體有一獨特性質,當溫度達到103℃時,磁性便消失,不能吸住永久磁鋼。因此,當鍋底溫度達到103℃時,永久磁鋼便因重力作用而下落,動觸點離開靜觸點而斷開電源,從而達到保護。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智能馬桶水溫NTC溫度傳感器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智能家居產品逐漸走進我們生活。其中,智能馬桶作為一款高科技產品,受到越來越多人青睞。水溫控制系統作為智能馬桶重要組成部分,其需安裝NTC溫度傳感器來實現精準水溫控制
發表于 12-20 11:55
溫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解析
的類型包括: 熱電偶 :利用兩種不同金屬或合金的接點在不同溫度下產生電壓差。 熱敏電阻 (RTD):電阻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傳感器,通常由金屬
工業溫度傳感器的優缺點 溫度傳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
工業溫度傳感器的優缺點 優點 高精度 :工業溫度傳感器通常具有較高的精度,能夠提供準確的溫度讀數,這對于需要精確控制
基于電阻的溫度傳感器原理
原理的介紹: 一、工作原理 電阻式溫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材料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特性。當溫度發生變化時,材料的電阻值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這種變化遵循一定的規律,通常可以用數學公式來表示
機械式溫控器開關說明
不同膨脹系數的金屬層壓而成。當環境溫度升高時,一種金屬膨脹得比另一種多,導致雙金屬片彎曲。這種彎曲動作會觸發一個開關,切斷或接通加熱或冷卻系
溫度傳感器的常見類型和作用介紹
(Thermocouple):熱電偶是一種由兩種不同金屬組成的傳感器,利用兩種金屬在溫度變化時產生的電動勢來測量溫度。它具有廣泛的測溫范圍和
開關量傳感器的類型及其應用
1. 引言 在現代工業自動化領域,傳感器和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是實現自動化控制的關鍵組件。傳感器負責收集各種物理參數,如溫度、壓力、速度等,并將這些參數轉換為電信號。PLC則負責
溫控探頭傳感器溫度顯示負數怎么回事?
溫控探頭傳感器是一種測量溫度的設備,廣泛應用于工業、科研、醫療等領域。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溫度顯示負數的情況。本文將從多個方面詳細分析這一問題,包括可能的原因、故障診斷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