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9日舉行的中國芯片發展高峰論壇上,“展銳是全球前三大手機芯片設計公司”這句話被提到數次。
毫無疑問,全球前三的意思就是排名第三。第二的說法是全球前二,第一的說法則是全球老大。
不管怎么樣,“全球”+“前三”絕對是實力的體現,正如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所說:“紫光展銳是現在國內唯一的以移動芯片為主的大型通訊芯片制造商。不僅在中國市場,印度、非洲、南美等市場也有展銳的身影,其中在印度移動芯片市場占比達40%。”
紫光集團董事長 趙偉國
中國企業風光地走出去,并在得意地攻城略地的同時,自家陣地卻顯得略為難堪。趙偉國在演講中表示:“在中國,90%的芯片設計公司是不賺錢的。且都處于低層次的競爭,都屬于惡性的重復競爭,背后也充分反應我們的創新程度不夠。”此外,趙偉國還說了一組數據:去年全球集成電路的產值約為4100多億美元,今年則約在4500億美金到4700億美元之間,而中國的進口應該在2800到2900億美元,占到整個產值約三分之二。
顯然,這個三分之二道出了當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尷尬”——依賴進口,不僅如此,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總裁丁文武也承認了中國高端芯片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差距:“在制造業方面,中國第一名企業與全球第一名企業整體實力落后十倍,我們在研發投入、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與此同時,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國際形勢也非常嚴峻。”
只談挑戰不談機遇就是耍流氓,一個是5G到來給產業帶來很大的機遇,另一個是中國領導層的重視和全民關注集成電路的熱潮,這些也是中國集成電路發展的決心所在。此外趙偉國還將目光拋向了存儲器這塊:“去年年底我們研發出了32層3D NAND芯片,今年開始了小規模的量產。要知道,去年主流存儲的全球產值約1280億美元,今年可達到1500億到1700億美元。”
當然過去10年,中國集成電路發展并不是沒有成績,就拿IC設計來說,臺積電中國業務發展副總經理羅鎮球給出的一張圖反應了中國產業的發展速度。
你要說中國一心砸錢求發展就能完全追上頂尖國家的步伐嗎?這個問題乍一看是肯定解,再仔細想想卻越發不對勁。
畢竟我們的對手也不是原地等著你的,中國科學院原秘書長侯自強從另一角度理性分析了競爭對手:“美國國防戰略研究所啟動了‘電子復興計劃’,主要目的是應對摩爾定律的挑戰,雖然該定律已經走到了盡頭,但背后還是有很多新的方法。”
隨后侯自強舉了一個“三維思維”的例子:麻省理工與斯坦福兩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和電氣工程師們,攜手開發出了一種集成了內存和處理器、并采用碳納米管線來連接的 3D 計算芯片。他表示:“這種三維片上系統希望能夠在2022年實現,采用90nm工藝做的三維片上系統在做深度學習的時候,性能比7nm的平面SoC強50倍。”
所以說,當我們一面高喊口號,一面按照老路走,只顧擴大產能、硬著頭皮往14nm及更高工藝研發的時候,是不是該“換個思路”?如果四年后美國拐彎了,我們是不是就會撞墻了?
最后,把趙偉國董事長現場說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再合適不過:“未來5年,中國集成電路基本可以站穩腳跟,再過5年,也就是2028年、2030年左右,中國集成電路將會在全世界有一席之地。什么叫一席之地?就是三分天下或者四分天下。”
-
芯片
+關注
關注
460文章
52520瀏覽量
441103 -
紫光展銳
+關注
關注
15文章
890瀏覽量
41749
原文標題:一句“全球前三”,道出了紫光展銳多少心事?
文章出處:【微信號:TechSugar,微信公眾號:TechSugar】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