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介紹機械式LiDAR技術,也就是最早的機械式LiDAR產品拉開了自動駕駛的序幕。
2012年5月,谷歌(Google)自動駕駛汽車正式獲得了美國內華達州車輛管理局(DMV)頒發的執照,這是美國歷史上為自動駕駛汽車頒發的第一張執照。同樣重要的是,激光雷達(LiDAR)也首次正式在自動駕駛汽車上露臉。
這個被放置在車頂上被戲謔為“全家桶”的裝置其實就是汽車的“眼睛”——LiDAR。這個“全家桶”不僅尺寸醒目,價格也是讓人瞠目——7萬美元。這就是LiDAR最初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成熟的量產形態——機械式LiDAR。
LiDAR的主要構成要素可概括為發射系統、接收系統和信號處理系統。LiDAR系統的核心組件主要有激光器、掃描器及光學組件、光電探測器及接收IC,以及位置和導航器件等。
所謂機械式LiDAR,是指其發射系統和接收系統存在宏觀意義上的轉動,也就是通過不斷旋轉發射頭,將速度更快、發射更準的激光從“線”變成“面”,并在豎直方向上排布多束激光(即32線或64線雷達),形成多個面,達到動態3D掃描并動態接收信息的目的。以“全家桶”為例,也就是由Velodyne生產的第一代機械式LiDAR(HDL-64E),豎直排列的激光發射器呈不同角度向外發射,實現垂直角度的覆蓋,同時在高速旋轉的馬達殼體帶動下,實現水平角度360度的全覆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全家桶”在汽車行駛過程中,就一直處于360度旋轉狀態中。
下面我們簡單分析,機械式LiDAR主要構成要素。還是以Velodyne生產的第一代機械式LiDAR(HDL-64E)為例來了解其結構。
下面是其內部結構示意圖:
機械式LiDAR作為在自動駕駛車輛上最先應用的激光雷達產品,具有以下優點:
1. 掃描速度快:掃描速度只決于發射模塊的電子學響應速度,不受材料的特性影響,可以實現比光學相控陣更高的掃描頻率。
2. 接收視場小:這種掃描技術是一種發射和接收同步掃描技術,接收視場小,抗光干擾能力強,信噪比高。
3. 可承受高的激光功率:這種掃描技術完全是在自由空間中進行,可以采用高峰值功率的激光脈沖進行高信噪比的探測。
但是機械式LiDAR因為運動部件較多,除了價格高居不下以外,還存在較多不足之處。特別是用于自動駕駛汽車,存在如下缺點:
1. 結構笨重,馬達和多面體棱鏡的重量和體積較大,容易造成機械磨損,不利于長時間運轉使用。可靠性隨著時間逐漸降低,對于以“安全性”為首位的自動駕駛汽車來講,這是無法接受的致命缺陷。
2. 光通過每一個多棱鏡的表面時,都會經歷一段較短的不能接受光信號的時間,降低反射信號接收比,使得信號接收比大幅降低。
3. 裝調工作量大:需要將發射和接收模塊進行精密光學對準裝配,工作繁復,工作量大,大批量生產難度大。
未來,LiDAR在自動駕駛領域,其體積、價格、安全性、量產能力都是需要綜合考量的因素。從目前激光雷達的業界聲音來看,機械式LiDAR僅僅是過渡產品,未來應該是混合固態LiDAR和全固態LiDAR的天下。
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目前主流LiDAR企業的量產的機械式LiDAR的產品布局吧。細數機械式LiDAR企業,也可窺見未來LiDAR技術的發展方向。
1. Velodyne
Velodyne公司的機械旋轉式產品在車載激光雷達領域占據統治地位,后續推出混合固態的產品,成本有所降低,正在逐步研發全固態激光雷達。Velodyne公司獲得百度與福特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到2020年左右成本降至500美金。
從技術方向看,Velodyne公司后續產品在俯仰方向(垂直于水平面方向)均采用了電子掃描技術,在方位方向(水平方向)采用機械360度旋轉掃描。技術路線已經從機械式LiDAR逐步轉向混合固態LiDAR,但全固態LiDAR的產品暫時還沒看到。
2016年1月的CES消費電子展會上,Velodyne展示了“混合固態超級冰球”(Solid-State Hybrid Ultra Puck Auto),由此引入了混合固態激光雷達(LiDAR)的概念。所以之前的幾款主流LiDAR產品應該都算是機械式激光雷達的產品。主要是HDL-64E、HDL-32E和VLP-16三款產品。
其性能指標見下圖
前面已經展示了HDL-64E激光雷達內部照片,下圖是HDL-32E激光雷達內部照片
下圖是VLP-16 激光雷達內部照片
從其內部結構照片,可以看出這三款產品除了HDL-64E的差異較大外,HDL-32E和VLP-16基本一樣,只不過VLP-16是在HDL-32E的基礎上減少了16線,并對結構進行了優化。但實際上HDL-64E和HDL-32E、VLP-16采用的都是同一種技術。
2. Quanergy
Quanergy公司的產品系列主要包括三款LiDAR:M8、S3和S3-Qi,以及利用LiDAR開發的新一代安防解決方案Q-Guard。M8是Quanergy推出的第一代LiDAR,采用8個2D線性激光掃描器,屬于機械式LiDAR。隨后,相繼發布的產品都開始走固態LiDAR路線。S3號稱是全球首款全固態LiDAR,采用了光學相控陣技術,不含任何旋轉活動部件,實現了LiDAR的小型化,并提高了可靠性,規模量產后有望將傳感器的價格降低至250美元以下;S3-Qi則是一款微型固態LiDAR,標準封裝尺寸僅為1 x 1.5英寸,重量約100克,具有較低的功耗,S3-Qi可廣泛應用于無人機、智能機器人、安防、智能家居及工業自動化應用。
3. ibeo
從最早Ibeo Motiv的360度整體旋轉,到跟車廠結合,固定光源和接收器,只是有一個轉鏡的LUX和ScaLa。2010年德國激光雷達供應商Ibeo與法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合作開發并量產的ScaLa,作為一款高精度機械式LiDAR,其最大檢測距離為150米。2016年采埃孚(ZF)收購了Ibeo公司的40%股份,幫助Ibeo公司研發固態LiDAR和更高效的數據標定。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45瀏覽量
167097 -
LIDAR
+關注
關注
10文章
328瀏覽量
29579
原文標題:自動駕駛基礎--機械式LiDAR技術
文章出處:【微信號:IV_Technology,微信公眾號:智車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光電式傾倒開關與機械式傾倒開關對比
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現狀
SLAM技術的應用及發展現狀
無線測量系統的技術優勢
廣播電視發展現狀及趨勢
固態LiDAR發展前景淺析
千兆以太網發展現狀 千兆以太網技術優勢
![千兆以太網<b class='flag-5'>發展現狀</b> 千兆以太網<b class='flag-5'>技術優勢</b>](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E6/04/o4YBAGBWvWSARSdwAAC_H5atQ6c686.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