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的漸行漸近,物聯網的規模部署,讓我們迎來了萬物互聯的新時代。美好愿景給產業帶來無限憧憬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作為國內天線制造企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廣東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路通信”)已經為5G和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做好準備。
在本周于北京舉行的“2018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作為這家縱橫天線市場20年名店的掌門人,盛路通信董事長楊華在接受C114專訪時與我們分享了他對于5G天線技術發展的心得。
盛路通信董事長 楊華
有源相控陣是5G天線技術核心
5G大帶寬、低時延等特性,使得遠程機械控制、VR(虛擬現實)、自動駕駛等創新應用都夢想成真;5G毫秒級的時延、高于10Gbps甚至超過100Gbps的用戶速率、提升100倍的聯網設備數量、大幅提升頻譜效率和網絡可靠性等關鍵性能指標,都對傳統的天線系統提出了新的挑戰。
從5G網絡來看,實現高速率和智能化調度的關鍵主要是依靠高頻段毫米波、波束成形等5G關鍵技術,因此要求5G天線必須向多頻段、寬頻段、多波束、智能化、小型化、定制化、從無源天線到有源天線等方向發展。
對于5G天線技術的實現,楊華認為“有源相控陣技術是其核心技術,這也是我們區別于同類天線廠商的差異化優勢。”為了能搶占對于芯片集成和封裝的技術至高點,盛路通信分別全資收購南京恒電、成都創新達技術有限公司,完全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集成和封裝技術,通過對這兩塊的布局具備了20年以上的有源相控陣開發經驗,并且掌握了各頻段有源相控陣的研制及開發技術。”
圍繞三大應用場景布局5G
而作為國內天線制造企業上市的第一股,盛路通信對于5G的布局也相當清晰。
據楊華介紹,圍繞3GPP定義的5G三大應用場景: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mMTC(大規模機器通信)、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盛路通信在5G方面的布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向:
eMBB方面,盛路通信主要在宏基站天線和微基站天線推出一系列產品,對于國內已頒布的5G使用頻段盛路通信已經完成了SUB6G系列16T16R、32T32R、64T64R系列產品開發,并進行了相關多波束產品的研究;針對6G以上頻段,盛路通信已經完成了毫米波的系列寬窄波束產品的開發,并且在國內率先完成了28G頻段 64單元的有源一體化天線開發,該產品也獲得了由工信部組織的5G“綻放杯”大賽二等獎,也是該次唯一以硬件參賽獲獎的民營企業項目。
mMTC方面, 盛路通信在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方面進行布局,通過投資成立盛路物聯有限公司,完全擁有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DDA物聯協議,其在具備與NB-IoTLORA協議優勢的情況下,還具備支持雙向傳輸和低能耗等優勢,目前已經將該協議應用到智慧停車和智能燈桿等項目,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盛路通信還積極與美的、海爾、海信等國內知名家用電器廠家進行合作,開發出針對智能家居的系列產品。
uRLLC方向,盛路通信積極布局車聯網相關產品,通過與各大知名車企進行合作,對現有的車載天線進行優化和整合,推出應用于未來新車型的T-Box產品。盛路通信與國內某電子科技大學的聯合開發,基于三點定位的精準定位系統,具備低成本、超低時延的特點,該系統已通過嚴格測試,可以應用于未來的無人駕駛,已經在一些新車型上安裝應用。
受益于5G和IoT 公司業績大幅增長
通過在5G和物聯網等新興領域的布局,也大大促進了盛路通信業績的增長。
盛路通信發布的2018年半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盛路通信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0.2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48%。
分析人士認為,上半年盛路通信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主要是通信板塊業務受益于5G技術和萬物互聯的發展潮流,促使銷售收入增長。同時,汽車電子產品經過前期的推廣和客戶認證,持續有訂單跟進,也對公司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0.2m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ow Profile Antenna, single,40.5~43.5G
目前盛路通信的產品線已經涵蓋主干網傳輸天線、基站覆蓋天線、室內分布天線與器件、終端天線、汽車天線、大型TR組件、北斗定位系統、車載信息智聯系統等領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通信設備、汽車電子、車聯網、物聯網等產業鏈,例如NB-IoT基站天線&無線智能終端系列、多頻多模/超寬頻基站天線系列、E-Band雙極化微波天線系列、15GHz/80GHz雙頻雙極化微波天線系列、SUB6GHz&毫米波有源天線陣列模組系列、無人駕駛厘米級低時延定位模組系列。
經過20年的積累,盛路通信已經發展為集移動通信、汽車電子、軍工電子、物聯網、產品檢測服務為一體的集團公司。面向未來,楊華表示,盛路通信將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運營商,以及華為等設備商客戶建立更加穩固的戰略合作關系,尤其在通信領域聚焦物聯網和5G核心技術的研發和運用,力爭在5G和物聯網自主創新方面取得更大成果。
回顧:
盛路通信如何不斷突破自身,引領行業發展?▼
從做“八木天線”起步堅持“不走尋常路”1998年,從鄉鎮企業西南通訊設備廠走出的技術員楊華和拍檔李再榮、何永星創辦了盛路通信。當時國內還沒有大舉倡導創新驅動、“工匠精神”,但這由技術人員牽頭組建的盛路通信自成立之初已深深埋下創新基因。
創業之初,“八木天線”是業內最簡單的天線,但國內只能依靠人工生產,效率低、成本高。如何既節約生產成本,又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盛路通信董事長楊華帶領公司技術團隊 以“不走尋常路”的鉆研精神,對“八木天線”進行了工藝、結構、技術上的調整,在國內率先成功實現了自動化生產。
“可惜當年沒有申請專利。”說起“八木天線”實現自動化生產的這個創業之初的創新成果,楊華仍有遺憾,這促使盛路通信格外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 盛路通信如今擁有發明專利9項,總專利78項,還有一批發明專利在申請中。擁有核心自主技術的、多元化的天線產品使盛路通信很快在行業中站穩腳跟,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
借力資本市場進入發展高速通道隨著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盛路通信將發展目光向更有前景的天線產品項目。“當時雖然有好的項目,但缺乏充足的資金。”楊華說,技術研發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上市是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充足資源的最佳路徑。
2010年,盛路通信正式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成為“中國通信天線第一股”。充實的資金、資源為企業研發、擴張提供了有力支撐, 公司市值由2013年的10多億元,發展至今已超130億元。在楊華看來,資本市場為企業帶來更充足的資金支持,但企業要做強,關鍵仍是要堅持主業,將創新擺在核心戰略位置。
企業上市以后,有人建議楊華進軍房地產。他婉言拒絕了,并將更多的資源、資金投入到天線產品領先技術的研發之中,以雄厚的資金實力打造起行業領先的實驗室體系。盛路實驗室獲得國家CNAS檢測實驗室認可。
2015年,盛路通信的研發投入占到營業收入4.02%,研發人員數量同比增長了24.74%,企業研發氛圍始終濃厚,實力不斷增強。繼去年在“數字微波通信天線”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之后,盛路通信今年再度在“高交叉極化天線”取得突破,填補了國內行業技術空白。
-
天線
+關注
關注
71文章
3282瀏覽量
142362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815瀏覽量
573926
原文標題:對話盛路通信董事長楊華:5G時代的天線變革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f97d2589983b,微信公眾號:高速射頻百花潭】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來華天調研

說說中興通訊的歷任董事長

中興通訊40年來首位女董事長 方榕出任中興通訊董事長

英特爾任命王稚聰擔任中國區副董事長
湖南鋼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建宇蒞臨拓維信息考察調研

長電科技不斷突破封測難題 點亮5G通信新時代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5G與AI的融合正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
移遠通信推出八款天線新品,覆蓋5G、4G、Wi-Fi和LoRa領域

彭攀接任TCL智家董事長一職
長電科技深耕5G通信領域,提供芯片封裝解決方案
5G RedCap通信網關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