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位工程師朋友撰寫的基于Dialog DA14580主要芯片的智能手環/智能鞋子解決方案,詳細地分享了使用Dialog SmartBond DA14580進行設計的心得和建議,也許可以對您的設計提供一些啟發和幫助。
應用領域:智能穿戴方案類型:模塊板卡
主要芯片:Dialog DA14580
方案概述1. 產品功能描述
用戶可通過藍牙連接手機,在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中查看當日的走路步數、跑步距離、騎行距離、爬樓梯步數、檢測體溫或者心率。可USB充電、無線充電。 根據實際用途待機時長可在1個星期甚至更長。
2. 產品應用范圍
老人防跌、兒童防丟、運動等場景
3. 產品特點優勢總結功耗業內最低:如下所示:狀態:電流睡眠: 0.07mA待機: 0.8mA
傳輸數據: 4.8mA
4. 產品實物圖片
【DA14580】DA14580是Dialog公司研制的藍牙單芯片。號稱全球功耗最低,是TI CC2541的四分之一,是運動手環等穿戴類電子產品經常使用的芯片。
可是DA14580的開發門檻不低。適合有藍牙開發經驗的團隊來開發,不適合學習愛好者。
筆者將對DA14580的系統架構和應用開發框架進行分析,之后再解說怎樣進行應用開發。
對于藍牙單芯片應用開發來說,我們要關注的問題是:藍牙協議棧方面怎樣新增一個GATT profile(服務和特征值定義及操作)、SoC內核方面怎樣驅動外圍設備、系統應用框架上怎樣使用定時器和任務間消息通信等等。DA14580單芯片公布時并非一顆裸片,而是帶有開發平臺和SDK包,還有經常使用的應用例程(如防丟proximity)。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SDK和相關的文檔去理解它整個系統架構和應用框架,在這個基礎上才去完成以上三個方面的開發。
一、DA14580系統架構
DA14580是基于Cortex M0架構,內置ROM、OTP和RAM。
當中ROM固化了大部分協議棧和操作系統(單任務)的代碼實現,而OTP一次性編程則是為了減少成本,實現用戶的差異化應用需求。當用戶通過SPI NORFLASH引導或者直接通過JLINK下載代碼到RAM進行調試后,就能夠通過SmartSnippets工具下載代碼到OTP。量產產品即從OTP開始引導運行。
DA14580集成的是第三方公司RW的藍牙協議棧IP,范圍包含GAT和GAP層及下面。因此我們能夠在代碼框架文件夾上看到RW開頭命名的文件夾和頭文件,官方文檔涉及到藍牙協議棧方面大部分都是RW公司出品。
二、DA14580 開發例程文件夾和SDK文件夾結構
DA14580的SDK開發平臺使用keil,我們先來看看開發例程的文件夾結構,再來看SDK文件夾結構。前者簡單一些。后者由于涉及到第三方IP、ROM等原因,文件夾實在是太多太細了,初接手真的會歇菜。
防丟(proximity,英文是接近的意思)的開發文件夾結構例如以下:
這里須要注意的是,ROM里面的固話代碼。包含協議棧和單任務操作系統的相關管理代碼也是整個project應用的一部分,僅僅只是沒有列到開發文件夾里面。
SDK文件夾架構例如以下:
三、藍牙profile和應用的角色和分工
從project的代碼文件夾結構來看,每一個profile都有一個以profile(如proxr)命名的.c文件,也有一個以profile_task(如proxr_task)命名的.c文件;對應地,每一個應用子任務也有一個app_profile(如app_proxr)的.C文件,和app_profile_task(如app_proxr_task)的.c文件。
一般地:
在操作系統ke內核看來,Profile和profile_task共同完畢一個task任務,當中app_proxr_task的task ID標識是TASK_PROXR。但app_profile和app_profile_task并非一個詳細的task任務,在代碼文件夾的app文件夾。全部的task,包含app_proxr_task和app_batt_task(電池)、app_sec_task(安全)共同組成一個task。在app.c中完畢任務創建。task的ID標識是TASK_APP。
各個app_profile_task僅僅只是完畢應用的一個子場景功能,如防丟、電池告警等。
app是主動發送消息給profile,以運行對應的藍牙GATT服務和操作,并接受回調。即app是profile的上層。
Profile任務運行GATT服務/屬性的詳細創建create、開啟服務enable和屬性特征的讀寫等操作,其調用ATT和GAP等底層接口來實現詳細功能。
Profile作為接口供給app層調用。app是通過消息通信來完畢接口調用的。
app_profile的代碼一般包含主動調用的接口實現。而app_profile_task則是接受消息回調的接口實現。兩者的分工是很清晰的。
四、應用開發框架
DA14580的應用開發框架的核心是基于狀態機和消息回調。下面分析以防丟proxr為例。
1. 狀態機每一個任務都必須明白自己的狀態表。比如proxr的狀態表是:
狀態的初始化和轉換是由用戶主動切換的。
在某個確定的狀態時,內核會在對應的狀態響應接口集中遍歷全部發給該任務的消息。每一個任務都會在初始化時被創建。比如proxr任務的創建是:
這時,如果有個其它的任務發一個消息給TASK_PROXR。則會在proxr_disabled中查找對應的消息回調接口,并運行回調。
2. 消息回調
接下來看看各個狀態的響應接口集,比如PROXR_CONNECTED連接狀態時的狀態響應接口集例如以下。可見,其會對兩個消息進行回調,一個是底層ATT收到對特征值的寫操作時運行回調,還有一個應用層主動改寫還有一個特征值。在筆者的防丟和計步應用中,前者是實現防丟告警功能。后者是上報計步數據。
3. 任務間通信
消息發出之后,系統即會運行proxr_jibu_update_req_handler回調。
另外。筆者會依據文章的閱讀量考慮進一步對DA14580的SDK進行分析。如系統啟動過程、服務建立過程以及上面說的。怎樣進行應用開發,即藍牙協議棧方面怎樣新增一個GATT profile(服務和特征值定義及操作)、SoC內核方面怎樣驅動外圍設備、系統應用框架上怎樣使用定時器和任務間消息通信等等。
采用Dialog藍牙智能芯片,小米手環如虎添翼
憑借Dialog DA14580 SmartBond?低能耗SoC擁有的業界頂尖功耗技術,小米手環如虎添翼。
最新發布的小米手環中采用了Dialog 的藍牙超低功耗SmartBond SoC(片上系統芯片)。
借助Dialog的DA14580,只需給小米手環充電一次,就可滿足長達30天的續航時間,這比其最強競爭對手所供的電池能力高出兩倍多,為當今的消費者提供了一款擁有最高能效的連接解決方案。
小米公司自2010年推出基于安卓(Android)的MIUI操作系統以來,所設計并開發出的創新型消費電子產品源源不斷,其中包括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機頂盒、平板電腦、路由器,還有最新出爐的可穿戴設備。小米手環由小米的下屬公司華米科技研發制造。全球競爭對手的運動追蹤手環價格較高、續航能力較弱、能效較低,如今最新推出的小米手環極具競爭力,成為替代其競爭對手的不二選擇。
Dialog半導體有限公司連接性、汽車與工業事業部資深副總裁兼總經理Sean McGrath表示:“小米將DA14580 SmartBond解決方案融入小米手環的核心單元中,這是我們在中國市場業務的一項至關重要的突破。DA14580可為小米產品帶來真正的競爭優勢,因為選用Dialog藍牙SoC的工程師再也無需因為電池容量問題在產品設計上做出妥協:他們能夠打造出更加輕薄、更具吸引力的產品,這些產品不僅擁有業界領先的能效,而且仍然滿足用戶對于性能的期望。因此,消費者可以依靠小米手環來監測他們的運動情況、卡路里攝入量和睡眠模式,同時又避免了頻繁充電的煩惱。”
Dialog的SmartBond是一個高度集成的SoC,其易用性和節省成本優勢獲得了業界認可。比起目前任何其它藍牙智能解決方案,DA14580所需要的外部組件較少,無需使用微控制器也可實現全面托管型應用。借助通用軟件開發包的各種支持,設計人員能夠迅速開發出各類前衛應用,使其應用于人機交互設備(HID)、健康與健身可穿戴設備、醫療、近距感測和智能家庭等迅速擴展的市場。憑借世界一流的高能效技術,SmartBond可兼顧產品設計,是打造數十億電池供電型物聯網設備的絕好選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1831瀏覽量
432319 -
智能手環
+關注
關注
47文章
796瀏覽量
73470 -
DA14580
+關注
關注
7文章
13瀏覽量
24459
原文標題:工程師分享 | 基于Dialog DA14580主要芯片的智能手環/智能鞋子解決方案
文章出處:【微信號:Dialog_Semiconductor,微信公眾號:Dialog半導體公司】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主流藍牙BLE控制芯片詳解(5):Dialog DA14580
智能手表/環--DA14580資料開源下載地址
【FireBLE申請】智能手環
如何快速低成本搭建 DA14580 軟硬件開發平臺
基于Dialog DA14580超低功耗防丟器解決方案
Dialog DA14580產品定制開發,需要的朋友聯系
基于ADI ADXL362三軸MEMS加速度計的小米智能手環設計方案
請問DA14580藍牙透傳的代碼實現原理是什么?
智能穿戴DA14580開發板套件資料分享
<轉> 主流藍牙BLE控制芯片詳解(5):Dialog DA14580 精選資料分享
基于藍牙DA14580的可穿戴智能手環設計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