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與智能駕駛
車聯網和自動駕駛密切相關,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對自動駕駛高階版本的增強和補充,通過車與車、車與人、車與交通基礎設施、車與網絡的互聯互通,讓對環境已經具備感知能力的自動駕駛汽車,再增加“預知未來”的能力,如果說L4級的無人駕駛是達到了人類駕駛員水準,可以代替人類完成對汽車的控制,那擁有車聯網技能的自動駕駛便已經超越了人類駕駛員的水平,可以做到人類無法達成的操作。
例如擁有車聯網技能的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通過對上海市所有車主的上下班時間收集,通過導航來統籌規劃每輛車合適的出發時間,行駛路徑,從而達到交通效率的最優解。再或者人類駕駛員無法看到的視野盲區,突然有一輛車竄出來,不僅人類通常無法做出及時有效的處理,單純依靠傳感器感知路面環境的自動駕駛也很難避免車禍的發生,但是車聯網通過基于兩輛車的數據分析,提前預知到“車禍”的可能性,對兩輛車完成協調,避免潛在事故發生。
車輛網在近年來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5G技術的部署,更高效的數據傳輸能力讓汽車行駛過程中的海量數據能夠實時聯網,體積更小,計算效率更高的納米級芯片技術,讓汽車和網絡對數據的計算能力更強,一切都在快速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車聯網的未來發展就沒有什么制約因素了么?不,數據壁壘正在成為制約車聯網的一大障礙,事實上,數據壁壘是制約整個互聯網發展的一大障礙,前段時間一篇“百度搜索引擎已死”迅速引發廣泛共鳴,但搜索引擎低效的表象之下,埋藏的是其實互聯網企業間的數據壁壘問題,人類越來越意識到數據的非凡價值,因此出于商業競爭,將自己掌握的數據“保護”起來,無疑是一種必然。
或許10年前的人類不會想到,自己日常活動產生的一些互聯網數據,會變成今日互聯網大佬爭相搶奪的寶貴資源。同樣,10年前的車主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出行數據會成為今日汽車研發企業的寶貴資源,特斯拉爭取和每一位車主簽訂協議,共享車身傳感器和行車電腦里記錄的出行數據,類似的還有通用的安吉星,谷歌和百度的導航地圖。在過去的上上萬年中,人類最在意的資源都是圍繞“活下去”展開的,提供身體能量的糧食,提供御寒的獸皮或蠶絲,提供生產能量的石油和煤炭,但“數據”這個資源似乎第一次沖破了“活下去”這個主題,它來自于人類直接或間接的“生產”,而服務于另一個主體,那便是“AI”,人類需要用大量的數據去喂養人工智能,人類做了上萬年食物鏈消費者,或許在汽車領域的未來,人類會首次成為食物鏈中的“生產者”
車聯網與智能副駕
同樣,在車載娛樂系統領域,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數據壁壘”,一輛汽車的車機智能與否,已經不是取決于變成技術或硬件技術,畢竟在這兩個領域拉開的差距不會很大,而且收益也不高,遠不及數據開放帶來的用戶體驗好。
阿里和騰訊的車載OS比Carplay 更聰明,不是因為阿里和騰訊比蘋果的軟件硬件更強,而是獲取的數據開放權限更大,Carplay智能讓Siri打電話,放首歌,或者導航。但車載OS不僅可以實現這些,還可以控制車窗、空調、座椅加熱,甚至阿里通過與寶馬的合作,將天貓精靈植入寶馬的“智能副駕”,不僅可以開放汽車交通的數據,還可開放家庭生活的數據,可以在車里控制家里的電器,而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會開放消費數據,汽車可以給到你合適的購物建議,開放辦公數據,汽車可以安排你明天的行程。
現階段的在“數據壁壘”的邊緣試探只是一個開始,車聯網的發展必然會一層一層的打開各家公司手里攥緊的數據資源,從分布式變成集中式,那時就不僅僅是車聯網,而是萬物互聯,“萬能的網”,匯集生活方方面面各個領域的數據,給每個人提供最智能最懂他的貫穿式服務,手機、車、智能家居等設備里的AI都將是同一個,它不僅擁有車的控制權限,還擁有家居的控制權限,比你自己更懂你自己,也比你更懂得自己下一步是要做什么。
車聯網與共享化
按照數據從分布式到集中式變化的趨勢而言,共享無疑會是未來汽車的存在形式。現階段共享汽車的潰不成軍,只是因為進入的時機不對,僅僅是汽車產能過剩的產物而已,并不具備發展壯大的客觀環境。隨著未來汽車的智能駕駛、車聯網技術成熟,人類會失去擁有一輛汽車的欲望,每個人只需要有一個專屬的“智能副駕”即可,它進入任意一輛車內,智能副駕便會接管這輛共享汽車,來滿足人交通出行的需求。
-
車聯網
+關注
關注
76文章
2606瀏覽量
91800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41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32瀏覽量
16701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