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距離新近重命名的MWC巴塞羅那大會(MWC Barcelona)——其前身為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不到一周時間了。根據我的電子郵件流量,它有望成為一個非常繁忙的展會。預計將有2400多家公司參與這一被廣泛認為是移動和無線行業年度盛事的活動。
在它還叫做3GSM、在戛納舉辦的時候,我就參加了這個活動。我看到它被重新命名,以跟上網絡技術的步伐以及移動技術重塑其他行業的速度。今年我也會去參加這一活動,因為我預計將有幾個關鍵主題來定義本屆展會和這個行業的近期未來。
或許沒人會感到意外,5G將成為巴塞羅那的一個大話題。據傳,包括華為、LG和OnePlus在內的幾家手機制造商將推出支持5G網絡的新機型。5G網絡已經開始在全球推廣。
與此同時,運營商將大力宣傳5G用戶將能夠擁有高網速,但很可能不會怎么透露它們將計劃如何收費。這并不一定是因為它們缺乏透明度,而是因為它們不清楚,什么樣的價格才能產生投資回報,并能為用戶提供誘人的服務。
雖然智能手機可能在每個人的腦海里,但我更感興趣的是5G將能在手機之外為什么賦能,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自動駕駛領域。在我看來,5G對人與人之間的通信只能提供一種增量式改進,但它將會變革機器與人及機器與機器的通信。
對我來說,這是5G的真正前景。以前我們從來沒有能夠以很少的延遲甚至沒有延遲地、以很少的管道約束進行連接。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5G的挑戰。當幾乎任何可以接收或發送數據的設備都可以真正連接時,可能的應用程序是無窮無盡的。這使得其銷售更加困難。
在過去的幾年里,很明顯,世界上充斥著數據——但是如果沒有智能,數據就毫無用處。因此,我希望在MWC Barcelona上聽到更多關于AI的內容——包括能夠理解數據的智能工具,以及找出如何使用這些數據改進企業流程、消費者服務和設備性能的方法。當然,保持懷疑是很重要的,因為每一款新產品都有可能被貼上“智能”的標簽,或者其他任何類似的詞匯(它們的本意是增加價值,而不是提供更多意義)標簽。
盡管炒作很多,但在未來三年內,我確實希望看到AI改變商業、產品以及公司與客戶互動的方式。這種改變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
但對于軟件、機器人、醫療保健和零售領域的公司來說,現在是投資的時候了。我希望MWC Barcelona的許多參展商能夠討論新的平臺和工具,并宣布跨市場或跨國的合作伙伴關系,以最大化用于訓練它們的模型的數據集,從而使它們的推理引擎能夠提供最好的結果。
目前,我們仍然處于人工智能的實驗階段。企業正在部署主要致力于降低成本和簡化流程的試點項目。我預計,在三年內,我們會在零售、醫療、金融和娛樂等多個垂直領域內看到AI的更廣泛采用。
以零售業為例,如今,數據被用來訓練幫助管理基于需求的庫存的模型。很快,我們將能夠在在線和實體店實現根據一組變量動態調整供應和定價。隨著時間的推移,機器人甚至可以提供基于情感分析和自然語言處理的實時個性化營銷。
在參加了多年的MWC和CES之后,我開始覺得巴塞羅那的展會更多的是立足于商業現實,而不是為了技術而技術。在MWC Barcelona上談論技術時,更多的是關注投資、合作、商業化和投資回報率。
MWC Barcelona的參展商和與會者來自世界各地,但該展會在歐洲的強大影響力可能會將今年的討論引向歐盟一直在主導的一個特定話題:隱私。
旨在使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現代化的《通用數據保護規例》(GDPR)于2018年5月25日生效。簡而言之,GDPR讓人們有權獲取企業持有的關于他們的信息,責成企業更好地管理這些數據,并實施一種新的罰款制度。
為了方便起見,許多跨國公司甚至決定在歐盟以外的地方也遵守GDPR要求。由于GDPR的重要性以及歐盟似乎對Google和Facebook等科技巨頭采取的堅定立場,我預計隱私問題將是本次展會上許多與會高管很關心的問題。
數據,就像互聯互通一樣,將塑造許多企業的未來。保持數據安全和私密性已經成為蘋果和微軟等公司的強大區分因素。展望未來,消費者和企業可能會更加關心數據的安全和私密性。
我們將在MWC Barcelona展會上看到的許多趨勢,將需要數年才能在你家附近的商店、企業或你居住的城市中變為現實。有時技術進步得很快,但公司、法規和基礎設施卻沒有及時到位。
對于那些問我今年將會看到什么的人,我會說更多相同的東西 - 但更接近現實。
對于那些問我今年我們將會看到什么的人,我的回答是會看到更多已出現的東西——但它們距離變為現實已更接近。
-
網絡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296瀏覽量
30121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6文章
48987瀏覽量
249109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808瀏覽量
573452
原文標題:MWC Barcelona 2019 | 隱私問題和人工智能的崛起
文章出處:【微信號:IEEE_China,微信公眾號: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AI人工智能隱私保護怎么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