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先看看iPhone的產業發展歷程,從下圖可以得出2007年是iPhone手機發展的元年,其出貨量僅僅139萬臺,歷經數年產品的更新換代,操作系統的軟件升級,同時通過iPhone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和整合,歷經9年才達到行業的巔峰時刻,從iPhone的發展歷程可以推斷折疊手機因橫跨軟硬件集成,也需經歷數年的產品完善,方能成為市場主流。
圖一:iPhone歷年出貨量
早幾年柔性屏還是處于放在玻璃罩子里面的樣品展示,嚴格說來這還不是一款產品,只是實現柔性顯示的功能,如今要在終端產品上應用,并批量量產,何其容易?通過對產業鏈的調研,分析一下供應鏈將面臨哪些TOP級問題挑戰,如下圖所示:
以上列出了制約折疊機量產的TOP問題點,當然這些TOP問題經過前幾年的技術沉淀,已經實現了從0到1少批量的樣機開發,這階段主要是為了滿足各項性能測試,離上市還需要一個艱難的量產爬坡階段。
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展會上,小編調研了關于折疊屏相關的產業鏈,現從目前國內AMOLED產業的發展狀況,客觀分析一下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從如下雷達圖可以得出,要使折疊屏國產化,必須要打造一個自主健全的產業鏈,實現國內AMOLED產業自主供給。
圖三:來自和輝光電產業報告
現在,我們從折疊機構的原理先做簡單的示意說明,如下右圖折疊類似書本折彎的過程,在折疊狀態下內外層會產生長度差,當兩個平面一起折彎時,由于兩個平面的彎曲半徑不一樣,導致在內折平面會“變長”。
圖四:為折疊機構的原理示意圖
如下為兩種為內/外折兩種方式,內折面均會“變長”,故不論哪種方式,都需要通過滑移結構或增加結構避讓空間,來抵消內外半徑長度差,至于這個補償值需要多大,可以從理論上推算出來,再加上公差波動,需要通過驗證得出一個合理的補償值,故折疊結構設計制造及組裝的難點莫過鉸鏈機構。
圖五:來自華星光電產業報告
如下為某終端設計的上一代鉸鏈結構局部TOP視圖,從下圖可以看出,結構件復雜且要求精度高,對于現有MIM工藝有很大的挑戰,該鉸鏈結構開合費力,故該結構下一代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如需詳細了解鉸鏈詳細結構,請再次參看之前寫的一篇《華為|三星|柔派折疊屏手機鉸鏈結構揭秘》。
折疊類手機的創新設計到產品的順利上市,需要產業鏈的集中優勢力量,通力合作才能量產爬坡交付,而產品良率的提升決定項目能否及時交付的關鍵因素,如上分析所知2019年折疊手機的量產爬坡是對供應商極度瘋狂的挑戰。
折疊屏將對現有部分手機供應鏈產生重大的變化,涉及的企業類型有終端、顯示觸控企業、柔性薄膜、FPC、柔性膠材、轉軸,設備有激光、點膠、貼合、檢測等類。
-
柔性屏
+關注
關注
1文章
165瀏覽量
21669 -
可折疊手機
+關注
關注
2文章
486瀏覽量
19437
原文標題:2019年折疊手機的量產爬坡是對供應商極度瘋狂的挑戰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972c3f5bf0d,微信公眾號:艾邦加工展】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