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X,相信很玩家最近都有所耳聞的游戲,雖然他本質上是一款大逃殺類型游戲的變種,但他的游戲節奏是大逃殺類型中史無前例的,所以作為一款快節奏的大逃殺類型的游戲,時刻保障游戲流暢性非常重要,可自己的電腦硬件較差,無法維持全局高幀率運行,想要獲得更高的游戲體驗,且花費最低的成本,個人看來去網吧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目前APEX還處于初期階段,雖然玩的人很多,但網吧游戲未必能夠跟上潮流,所以還是需要自行使用存儲設備將游戲帶去網吧。可在這個過程中就有個無法避免的問題:時間。
由于APEX的游戲文件足足有21G,前期游戲拷貝,中期游戲文件驗證,后期游戲加載,都會花去大量的時間,更何況游戲文件不像電影視頻,其內部有大量小文件,對于存儲設備的性能要求非常高(4K讀寫),在網吧這個時間就是金錢的地方,普通機械硬盤和U盤未必能夠滿足網吧黨快速進入游戲的需求,所以對于網吧游戲黨來說,擁有一個價格劃算的急速存儲設備就顯得非常重要。
隨著NAND存儲產品降價,柯達這個老牌也相繼推出了一款特殊的移動硬盤X200。它不同于常規磁碟機械移動硬盤,內部采用NAND存儲顆粒,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固態硬盤作為存儲介質,速度比傳統機械硬盤速度更快,比U盤容價比更高,傳輸性能也更強。
得益于采用全閃存存儲介質,內部沒有任何活動機械結構,使得整個移動硬盤的完全不用擔心震動會對硬盤造成損傷,而且體積非常小,三圍保持在9cm長度,4.4CM寬,0.7CM厚度的規格,重量上也僅有34g之多,比現在市面上任何一款手機都要輕薄,能夠輕松放進口袋帶走。從此拷貝游戲去網吧再用不用專門帶個背包裝載移動硬盤了,往口袋一放,就可以輕松去網吧Happy。
再看看外觀,這款硬盤的外形設計走極致簡約的商務風格,標致的圓角長方形工程塑料機身上還覆蓋有一直層極富科技質感的多層六邊形紋路,這里放大局部,每個六邊形都是非常銳利。
相信各位也注意到機身中部一圈柯達黃的腰線,因為顏色和柯達Logo保持一致,這種顏色也被稱為“柯達黃”。“柯達黃”這個腰線設計融入機身使得原來質樸低調的商務風格增加一絲活躍的感覺,成為整塊硬盤最耀眼的存在,下面數張柯達X200的照片也是如此,黃色腰線非常亮眼,無論怎么看都無法忽略他的存在,第一眼總會落在這個耀眼的腰帶上。
于其說這圈柯達黃腰線為了點綴機身而存在,倒不如說是強調了柯達元素的存在。柯達的Logo從設計之初就將“黃色”這一元素延續下來,而這條腰線則是進一步強調了“柯達黃”在消費者潛意識中的存在感,使得用戶在看到類似顏色時潛意思中更容易會聯想到柯達產品。
當然這圈腰線不僅僅是起到心理玄學和裝飾作用,在實際使用中還有實際用途。這圈柯達黃腰線其實是一圈橡膠纏繞在機身中部,使用硬盤時,這圈橡膠能夠起到防滑的作用,減少硬盤因為意外滑落造成數據斷聯的情況,而在不使用硬盤時,配備的USB-C數據線能夠直接固定在硬盤身上,減少數據線意外丟失的情況發生。
柯達X200共有256G、512GB和1TB三種容量可供選擇,即便是最小容量的256G版,拷貝個APEX也是搓搓有余,按照京東上的定價來看,256g版的性價比最高,只需要299元即可入手。不過我這手頭上這塊硬盤就是 512GB版,測試數據可以作為參考,接下來就對這塊硬盤進行測試。測試平臺使用I7 8700K搭配華擎Z370TaiChi主板,使用硬盤自帶的Type-C轉USB數據線,連接主板上的10Gbps速率的USB3.1接口進行測試。
硬盤測速嘛,就使用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Atto Disk Benchmark這三個最常見且較為直觀的軟件分別進行測試。
通過測試,這款移動硬盤的平均速度達到460MB/S,而430MB/S的連續寫入速度也可以說是和讀取速度保持一致,在數據上看得非常舒服。即便是把4K隨機讀寫考慮進去,這個成績也是完全符合固態硬盤的定位,遠超常規機械硬盤& U盤的速率。
接著是SLC Cache測試,這項測試可以說是TLC固態硬盤測試的必測選項,TLC固態硬盤的性能主要就是由SLC Cache緩存外的速率所決定。在空盤情況下,使用HD Tune進行測試,將測試文件大小設置為150G。
令我意外的是,這500G的移動固態硬盤速度竟然這么穩定,整個復制的過程中讀寫速度也一直維持在420MB/S左右,還能說什么呢,穩如poi!!!
在頭腦冷靜下來后我意識這塊移動盤可能是采用了全盤SLC Cache的策略,所以即便是150G大小的測試文件也無法看到SLC Cache用完后的降速情況,當然也有可能是這塊硬盤的SLC Cache大小超過150G。為了驗證這個想法,嘗試用文件將硬盤填充至只有一半的容量,再次用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Atto Disk Benchmark,HD Tune這四款軟件重復測試。
測試結果非常明顯,寫入速度大幅下降,這也證明了之前全盤SLC Cache的猜測,HD Tune也顯示出類似的情況,測試文件10G在5G的時候就已經出現明顯掉速。不過讀取速度倒是沒受影響,基本能保持空盤狀態下的測試數據,即便塞滿硬盤,數據的讀取也是不受影響,就是會苦了后面一半的寫入容量。(ASSD、Atto、Crystal的數據并沒有多大影響是因為測試的文件塊大小都是單獨進行且文件小,另外軟件的默認測試方式均是采取單個文件測試。因為目前硬盤狀態并沒有完全達到一半的占用量,還有少量冗余,所以ASSD、Atto、Crystal無法直觀測試出硬盤掉速的問題)
當然理論歸理論,實際好不好用上“戰場”方能檢驗。所以這里我準備了21 G的APEX源文件進行實際拷貝測試,源文件放置在NVME固態內,不會在兩設備對拷時出現瓶頸,順帶打開Aida64記錄拷貝時的溫度。
在無任何讀取的情況下,硬盤的溫度在42度。
21G的游戲源文件僅用時89s就完成,整個復制過程的平均速度達到242.9MB/S而溫度最高也僅僅達到53度,外殼基本感受不到明顯的溫度變化,待復制完成后,溫度也很快就將至42度的待機溫度。
想獲得這種傳輸速度,硬盤自帶的數據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柯達X200自帶的數據線是10Gbps帶寬的數據線,他的傳輸速率遠超手機自帶的Type C數據線,想要讓硬盤滿血使用,這根高帶寬數據線是必不可少的設備,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柯達會選擇橡膠腰線這種設計,這根數據線對于這種高階外置移動傳輸設備實在是太重要了。
自行攜帶游戲到網吧這僅僅是大容量移動存儲設備的一種用法,隨著移動存儲設備的傳輸速度進一步提高和體積減小,大文件傳輸,戶外移動存儲,這類固態移動硬盤會適用于更多的場景,而價格持續走低的固態顆粒讓NAND存儲的普及速度進一步加快,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類似柯達X200這種移動固態存儲設備會徹底代替傳統磁碟式機械移動硬盤。
-
移動硬盤
+關注
關注
2文章
177瀏覽量
4456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vivo X200 Ultra與瑞聲科技首發WLG超光棱鏡
BOE(京東方)LTPO技術賦能vivo x200 Ultra 超低功耗解鎖專業級影像新體驗
vivo X200 Pro mini 手機將在海外發布
艾為第五代線性馬達驅動IC賦能vivo X200系列

DAC8742H SPI接收到的x200有什么含義嗎?
首發天璣9400,一文告訴你vivo X200系列如何選
輕薄優雅手感好,vivo X200系列已是掌心里的藝術品
專業影像旗艦!蔡司加持的vivo X200滿足你的拍攝需求
影像系統再升級!vivo X200全焦段覆蓋日常拍攝場景
口袋旗艦!vivo X200 Pro mini全新外觀體驗不止于小屏手感
軟硬一體釋放極致影像力,vivo X200系列重新定義影像旗艦

Testin云測上線vivo X200系列真機測試服務
天璣9400第八代AI NPU 890加持,助力vivo X200系列打造智慧旗艦交互體驗

群芯薈萃 性能出眾! vivo X200系列配備匯頂創新組合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