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能源和優化分配是物聯網對公用事業的主要好處。但是,如果沒有得到公民的認可,公用事業的努力將是徒勞的。
希望利用物聯網技術推動內部和外部利益的電力供應商和公用事業公司將在制定鼓勵客戶參與的計劃時取得成功。
智能計量和先進的計量基礎設施是這一進展的第一步,可以在配電網絡中開發近乎實時的電力使用和可靠性指標。這些系統能夠提供更強的預測能力,從而通過更高效的電網調度和可靠性來降低發電成本,同時使客戶能夠預測支出模式,并更好地規劃他們的能源使用情況。
物聯網與系統集成的認知和教育計劃對于讓客戶了解任何新的物聯網相關項目的好處至關重要。公用事業的物聯網活動,例如公共和私人合作伙伴之間的智慧城市應用,有潛力改變客戶體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高業務靈活性;例如,智能建筑可以提供有助于交通管理系統變革的人口流動模式;智能路燈可以減少照明浪費,而且可以在行人和車輛不在時通過調暗燈光來減少照明浪費,并提供部署槍聲監測技術所需的基礎設施,以提高區域安全性;智能水網可以利用配水傳感網絡實時收集信息和識別泄漏。所有這些系統都可以通過公用事業支持的通信網絡傳輸信息。然而,如果公民不認可這些系統,那么通信和集成活動的所有規劃和前期投資可能都是徒勞的。
我們已經進入物聯網時代。從這些技術中釋放價值需要的不僅僅是對技術的盲目投資,那些最有可能領先于競爭對手的組織將專注于安全性、性能和標準實施,以推動成功,并盡早讓他們的客戶參與進來。
物聯網在公用事業中的一些應用和好處:
智能電表是消費者公用事業線路上的物聯網傳感器。與需要每月手動讀取數據的傳統計量系統不同,居民和企業連接到智能電表后,智能電表會自動向公用事業公司報告用電數據,從而實現實時獲得監控和報告。傳感器和智能電表還可以近乎實時地記錄和分析數據,在維護問題出現之前向供電公司發出警報,并幫助定位停機位置,從而更快地恢復服務。
公用事業公司使用與其基礎設施相連的傳感器來測量資源性能并改進基于狀態的維護模式。流量、溫度和電壓數據通過通信網絡收集,以便根據分析確定問題并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
智能建筑可以使用連網的傳感器和建筑控制系統實時控制光線和溫度,以獲得最大的舒適性和效率。特別是對于室內農業,LED照明通常用于大幅降低成本,同時保持全光譜要求,并提供對光周期和溫度的精確控制。
具有物聯網傳感器的智能灌溉系統,包括滴灌和地下方法,大大降低了用水量,并能夠與公用事業需求響應系統集成。需求響應計劃有助于減少電網供電受限期間的峰值需求。灌溉系統通常使用大型電泵,這些電泵可以遠程控制,以滿足公用事業的需求,并有助于區域電網的可靠性。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407瀏覽量
756634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4文章
44939瀏覽量
377081 -
智能計量
+關注
關注
2文章
21瀏覽量
13426
原文標題:物聯網對公用事業及其消費者有什么好處?
文章出處:【微信號:iotmag,微信公眾號:iotmag】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