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臺媒報道稱,美國商務部派員赴***調查臺積電出貨華為是否抵觸美國法規。對此,臺積電3日予以否認。
美方未派員調查華為供貨
此前臺北《經濟日報》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商務部在臺積電發出不斷供聲明后立即派人赴臺調查,想找出臺積電出貨華為是否違反美國法規,但調查結果讓美國大失所望,只能悻悻然離開。
報道援引消息來源透露,面對美方調查,臺積電透過法務部門和合作的美國權威律師事務所全力說明,最后證明臺積電這項出口管理系統,非常完善且綿密,禁得起檢視,最后美商務部調查人員不得不離開。
然而中央社3日報道稱,臺積電企業訊息處資深處長孫又文說,美商務部并沒有派員到公司調查供貨華為,臺積電也未接到任何要求,針對華為的每批貨,臺積電都會進行盡職調查,若符合規范,則會出貨。
臺北《工商時報》報道,業界認為,美國商務部不會直接對其它國家或地區的民營企業的營運直接進行干涉,依慣例會是透過該地主管機構表達意見。以美國對華為作出禁令情況下,美國商務部應是透過***經濟部向***科技業表達美方立場。
臺積電不受波及仍是難題
《經濟日報》引述業界分析稱,國際大廠相繼暫停與華為合作,主要因受到美國法規限制。而臺積電表態繼續出貨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是經過內部縝密評估,現階段不需改變出貨和技術提供方式,對海思正常出貨,臺積電對本季財測和下半年業績強勁增長的預期不會改變。
不過,面對美方想借由切斷華為其他芯片供應鏈,重傷華為,臺積電能否不受流彈波及,經營團隊仍有難題要解。
對于臺積電與華為的合作,報道稱,華為旗下海思芯片產品目前占臺積電營收比重已達一成,并擠下聯發科,成為臺積電第二大客戶,海思下一代麒麟芯片,也將成為臺積電7納米強化版及5納米制程的第一個客戶,雙方緊密合作不言可喻。
報道稱,臺積電不對美商務部到公司調查出貨華為事件吐露任何口風。業界認為,臺積電守住出貨華為的關鍵防線,順利留住大客戶。而從美系大廠相繼暫停與華為合作來看,華為也將加速自建完整供應鏈來突圍。
中國***網報道,此前美商務部把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禁止令一出,包括Google、高通、美光和安謀(ARM)等國際大廠,相繼宣布停止或暫停與華為合作,部分***電信運營商跟著也“放槍”。
而總部位于***新竹市的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制造廠,被視為華為“生存戰關鍵一環”。5月22日,華為在官方推特上證實,臺積電不會停止供貨。5月23日,臺積電公開表態繼續向華為供貨,臺積電總裁魏哲家當天召開技術論壇,并在開幕演說中表示,5G時代的來臨為半導體產業帶來許多新商機,臺積電會加碼在***的投資。
市值累計蒸發7260億元
臺北中時電子報報道,盡管臺積電強調持續供貨給華為,對該公司本季財測和下半年業績強勁增長預期不受影響,但外資還是投下不信任票,連續19天賣超臺積電,累計高達21.26萬張,市值蒸發7260億元(新臺幣,下同)。
在臺積電3日表示美方未派員來調查出貨華為后,市場疑慮減緩,3日的股價開低走高,終場收在238元,漲2.5元,漲幅1.06%,帶動整體電子類股指數收漲0.24%。
但面對眾方疑慮,臺積電表示,公司為“everybody's foundry(每個人的代工廠),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并保證可繼續供貨華為,對未來營收預測不變;并表示半導體產業增長新動能在5G與AI(人工智能),也是臺積電未來的機會,且強調將加碼在臺投資。
臺北《工商時報》報道,值得注意的是,臺積電將于5日召開股東常會,由董事長劉德音主持,這是劉德音擔任董事長后第一次主持股東常會。業界期望他針對近期美中貿易戰、美國將華為列入禁止出口實質清單、下半年半導體產業景氣等議題,發表最新看法。另外,市場也高度關注臺積電后續能否繼續為華為海思代工先進制程晶圓。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92瀏覽量
427322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87瀏覽量
167003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7瀏覽量
25301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