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跟劉江以及一些《程序員》的熱心作者讀者吃了一頓飯,劉江讓大家談談《程序員》的內容以及未來的方向。在激烈的討論之后,我覺得我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但那篇文章在我的草稿箱里躺了一個月了,就是無法結尾。
那篇文章想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我認為《程序員》應該提供一流的閱讀體驗。至于作者和編輯手上的內容,就如同程序員手上的代碼一樣,都只是為了實現特定體驗的手段而已。就拿《Avatar》來做例子吧,它的內容值多少錢?先別說它內容做得怎么樣,就算做得再好,在中國消費者眼里也就值一張盜版光盤的價格。但是大家都原意花錢去電影院看《Avatar》,而且非 IMAX 不看,這說明大家花錢買的是體驗,而非內容。
文章寫到最后,我認為《程序員》的閱讀體驗相對于一般 IT 雜志而言,就應該如同 IMAX 跟家里電視機的區別一樣大。價格不是問題,大家天天都在家里看電視也不是問題,只要體驗是值回票價的,大家就原意排隊買票看 IMAX 。然而為什么《程序員》應該去扮演 IT 雜志中 IMAX 的角色,為什么《程序員》就不能老老實實地做電視機,這個問題我無法解答,因此那篇文章也無法發布。
最近我重看了一次 Paul Graham 那篇《創造者的品味》,并且花了些時間去看原版。然后周末在 Open Party 上有和 Tin 聊了一下如何培養程序員的品味,我想我已經知道如何回答上面那個問題了。
什么構成品質
對于博客園這樣的草根媒體來說,有高品質的博客,也有低品質的博客,這是可以容忍的。高品質的博客,說的不僅僅是文章內容質量好。就拿 Jeff 的博客來說,模板源自一個漂亮的 WordPress 模板,然后 Jeff 根據他的需求對細節作出了調整。 Jeff 還選擇了一個視覺效果比較貼近 Visual Studio 的代碼著色器,這使得代碼塊的整體視覺效果不會太糟糕。而且 Jeff 自己寫的代碼通常都很簡介很清晰,這保證了他在文章中嵌入一些代碼塊后,可讀性還是十分高的。此外,清晰的邏輯結構和小節的劃分,使得讀者能夠快速跳掃描一遍文章,然后認真閱讀自己想要深入理解的段落。
至于《程序員》,你隨便找一本翻開,和屏幕上 Jeff 的博客對比一下,你可能會覺的 Jeff 的博客才是專業媒體。就拿版式來說,《程序員》和同等價位的時尚、美食、旅游雜志實在沒得比。文章中內嵌大量的代碼塊,而且為了不破壞分欄結構,大多數原本一行的代碼必須分作兩行寫,第二行還不能有縮進,因為縮進了可能就要分作三行寫。至于插入 UML ,往往就意味著破壞分欄結構了,最終導致文字環繞的出現。我想任何一個看過《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的人,都能指出這些版式設計的錯誤。
我知道作為一本程序員的雜志,插入代碼和圖表是必須的,就如同時尚雜志必須出現服飾、美食雜志必須出現食物、旅游雜志必須出現景點一樣。區別在于,凡是出現在雜志上的服飾、食物、景點,展示的都是事物最美好最讓人向往的一面,然而《程序員》雜志上的代碼和圖表并非如此,你看到這些代碼后只會感到厭惡,并且心里想著,「我用 TextMate 隨便打開一份我寫下的代碼都比你這要好看」。
說到品質,有一個對比效果非常強烈的例子,那就是2009年10月《時尚先生》上的 IT 企業家李開復,和2009年12月《程序員》上的 IT 民工李開復。我真的很想知道,如果把這兩張照片剪下來,然后拿去小學做訪談,問小學生想要長大后成為這兩個人當中的哪一個,最終的統計結果會是怎樣的。這個統計的結果,或許可以通過類比猜出來。在《程序員》中找到《架構師接龍》這篇文章,把你大腦里對架構師的認識先抹掉,看著文章開頭兩位架構師的照片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想要成為架構師嗎?我想要成為這兩個人當中的任何一個嗎?」
選擇符合自己審美觀的事物,是人的天性。這種選擇,同時也就是對品質的選擇。這種審美觀,源自長期的積累,就如同熟練的程序員能夠無意識地一下子嗅出代碼中壞味道,而無需刻意去思考「這段代碼違反 DRY 原則了嗎?」
品質影響品味
有人說,「北京有西直門換乘,就不可能有一流的設計師」。因為如果一位設計師每天都要經過西直門換乘,他就必須學會容忍別人的惡心設計,久而久之,他也就學會了忍自己的惡心設計。同樣地,如果你每天看在線版的 MSDN ,你就會習慣了里面一些反模式的示例代碼,習慣了這種滿眼內容但就是找不到你所需信息的文檔,習慣了 MSDN 網站打開的龜速。接下來,你就會覺得自己的代碼偶爾反模式不是什么問題,自己的文檔沒人能讀懂也不是什么問題,自己的 ASP.NET 網站比 MSDN 網站還慢更不是什么問題。
因此,品味是可以被引導的。你每天使用 Visual Studio 的體驗(打開速度、鍵入代碼便捷程度),查閱 MSDN 的體驗(搜索多少次才能找到你要的信息),瀏覽技術博客的體驗(文字是否容易理解、代碼排版與著色是否易讀)……這一切都會影響你的品味。在你寫程序寫文章時,你的大腦里會呈現出「一個優美的程序應該是這樣子的」,或者是「一篇優美的文章應該是這樣子的」。這個具體的想象,源自于你平時閱讀到的程序和文章。正所謂「 Garbage in. Garbage out. 」,輸入的品質決定了輸出的品質。
程序員每天都要接觸大量的信息源。聰明的程序員會選擇那些高品質的信息源,同時避免在低品質的信息源上浪費時間。如果我從博客園首頁打開一篇文章,然后看到作者在模板上亂改,例如插入拍得不怎么樣的個人照片、消耗我 CPU 的 Flash 時鐘等等影響視覺效果的東西,又或者是把 CSS 改得完全沒有美感連裸奔都不如,我都不會再去看文章的具體內容,直接把窗口關掉。至于 CSDN 的博客,看到鏈接我就繞開了,因為我知道那個鏈接背后的頁面有多惡心,右下角還一定會彈一個小窗口出來。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如果你不在乎博客給人的第一印象如何,我不相信你對文章質量能有多在乎。
有品味才有品質
為什么有些雜志能夠有如此高的品質,來迎合讀者對品味的追求?我覺得這是因為那些雜志的背后有一群有品味的作者、攝影師、編輯……最最重要的是,有一位有品味的 CEO 。盡管我對雜志行業了解不多,但這個道理在軟硬件行業是普遍存在的。
Jonathan Ive , Apple 負責工業設計的高級副總裁,在 Steve Jobs 回歸 Apple 之后帶領著設計團隊創造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產品,包括拯救了 Apple 的 iMac 、美國人手一部的 iPod 以及最近發布的 iPad 。那么在他加入 Apple 之后到 Steve Jobs 回歸之前的這段時間里,他又做了什么呢?在這段時間里, Apple 一直在下滑, CEO 換了兩任, Jonathan Ive 沒能造出任何能拯救 Apple 的產品來。 Steve Jobs 和 Jonathan Ive ,誰的品味更重要一些?
有品質自然會有面包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博客園要把資源浪費在小組、問答、招聘這類項目上。在我看來,博客園有比這重要得多的問題有待解決。舉個例子,文章編輯器和評論編輯器。盡管有不少人用 Windows Live Writer 之類的客戶端,但編輯器依然顯著地影響著作者和評論者的寫作體驗,而這個體驗決定了最終的文章質量、評論質量。
為什么 Mac 軟件的界面設計往往比 Windows 的要好?僅僅是因為 Apple 有 HIG (人機交互指引)嗎?這是因為 Interface Builder 會引導你把控件放到符合 HIG 的位置上去。如果你把一個 Label 和一個 TextFiled 放到一行, Interface Builder 會提示你按照文本的基線對齊,而非按照控件邊框對齊。回頭看看 Visual Studio ,我相信不少人遇到過 Label 和 TextBox 難以對齊的問題,調來調去都不好看,最后索性就不調了。
寫文章的人其實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誰不希望自己隨手寫出來的文章就很美觀呢?但能夠花時間去折騰模板和對每一篇文章進行細節調整的畢竟是少數人。這時候,編輯器能夠達到什么樣的品質,往往也就決定了文章和評論能夠達到什么樣的品質。
或許有人會說,問答很重要,因為工作上的問題解決不了我就會被炒掉。類似地,應該也有人會說,招聘很重要,如果連工作都找不到我哪里有閑情來寫博客。這樣的想法太過短視了。如果你有一個高品質的博客,你不可能沒有好工作。不相信的話,你可以看看那些業界大牛的網站,有哪一個品質不高的?對自己的代碼有什么樣的品質要求,對自己的網站也就有什么樣的品質要求。反過來,企業通過看網站的品質,也就能看出你的品質。
我知道,并不是每一個程序員都懂前端開發,也不是每一個程序員都懂視覺設計,但你必須意識到一點──那些大牛也不是天生下來就懂這些的,他們也必須經歷學習的過程,只是他們為了把自己的網站做到符合自己的品味,不得不學習更多的知識而已。 Jeff 在做模板的時候,也問過我一些前端開發的問題,因此我覺得關鍵不在于你是否懂前端開發,而在于你是否真的想要把事情做好。(當然,你心目中「好」的定義由你的品味決定。)
對于網站和雜志來說,同樣的道理是成立的。有些時候,不是覆蓋越廣的人群和滿足越多的需求,就是越好的商業策劃。如果能力有限,就用心做好一件事情。做到品質完全超越所有同行,錢自然會找上門來。
我最近讀了一篇對 P1.cn 創始人王宇的采訪。 P1.cn 是一個面向高消費人群的 SNS 。王宇說, P1.cn 用戶的家庭月均收入為 ¥8000 ,開心的這數字是 ¥3000 ,人人的則是 ¥2000 , QQ 就更低了。盡管這是未經第三方證實的數據,但至少 P1.cn 上的廣告能夠說明問題──我想你不可能在 P1.cn 以外的 SNS 見到這些廣告:軒尼詩的酒、佳能的數碼單反、賓利的汽車……道理很簡單,你去開心投放這類廣告,回報率不可能高。
最后,用 Steve Jobs 的一句名言來結束這篇文章。在《 Macworld 》的 Mac 20周年采訪中,記者問到了關于 Mac 市場份額的問題, Steve Jobs 的回答是:
Apple 的市場份額比寶馬、奔馳或者保時捷在汽車市場中所占的份額都要大。成為數字領域的寶馬或奔馳有什么不好的嗎?
-
程序員
+關注
關注
4文章
953瀏覽量
2989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阿里云升級通義靈碼AI程序員,全面上線
機械革命發布CODE AI程序員本
AI編程工具會不會搶程序員飯碗
第五屆長沙·中國1024程序員節開幕
京東上萬程序員都AI用它!

程序員節視頻創意大賽,用串口屏贏取千元大獎

程序員節視頻創意盛宴,邀您共襄盛舉!

助力程序員告別困擾已久的夢魘-Bug

大模型時代,程序員當下如何應對 AI 的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