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观看视频-91在线观看视频-91在线观看免费视频-91在线观看免费-欧美第二页-欧美第1页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三星GalaxyS10+評測 一臺Galaxy旗艦一臺最好的智能手機

454398 ? 來源:工程師吳畏 ? 2019-07-16 11:04 ? 次閱讀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究竟什么才算是一臺合格的旗艦手機?對于手機行業的從業者而言,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小米也許會告訴你,極致的性價比就是答案,因為消費者期待在更低的售價區間內獲得更好的硬件體驗,于是我們看到了小米9,這是當前售價最低廉的高通驍龍855移動平臺產品;而OPPO和vivo則認為,不計成本地追尋更好的全面屏體驗,追尋大眾認知的美,或許才是一臺旗艦產品必須遵守的準則,于是Find X以及NEX橫空出世,它們開拓了真全面屏的新高度。

華為和蘋果的答案,或許更符合我們對于旗艦手機的期待——旗艦必須事事出彩,在擁有最頂尖的性能表現的同時,具備過硬的外觀設計,并在軟件方面提供穩定可靠的體驗。因此,iPhone XS Max以及Mate 20 Pro成為了代表,它們在各自的價格段位,捍衛著品牌的最高水準,也引領著對手們前進的腳步。

相信在三星的眼中,旗艦手機的使命亦是如此。

迎來十年里程的Galaxy S系列手機在今年發布了Galaxy S10以及Galaxy S10+,它們啟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無例外的用上最好的硬件平臺,并又一次拓寬了屏幕視野——這也是Galaxy S8之后,銀河家族又一次跨越式的升級。無數的贊賞令Galaxy S10系列在市場獲得了一致的好口碑,上市后銷量也一路攀升。

而經過了一個月的認真體驗,我確實也認同,在這個時代里,大號的Galaxy S10+是我們能找到,最出色的智能手機

上癮的輕巧機身 內部是更復雜的結構設計

智能手機的發展速度是令人訝異的,即便是短短數月的時間,就足夠看到產品設計和功能的迭代,系列產品想要長時間保證領先并不是一件易事,畢竟消費者是健忘的,一旦產品無法創造價值,很快就會被市場所拋棄。走過十年的Galaxy家族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新一代的Galaxy S10+并不是一部重復過去的產品,在上手之初它就很容易讓你察覺到與以往銀河系列產品的不同之處。

首先引人注意的自然是Galaxy S10+輕巧的機身。雖然輕薄是當前智能手機普遍的設計思路,但隨著對真全面屏的追求,大尺寸屏幕以及內部結構的復雜化導致了智能手機重量不斷上升。比如我們熟悉的iPhone XS Max重量已經達到了208克,而同尺寸的大多旗艦產品的重量也在190-200克之間,它們在上手時往往會讓你有沉甸甸的壓手感。

Galaxy S10+卻不會有這樣的持握感,作為一部配備有6.4英寸顯示屏的手機,它的三圍尺寸與iPhone XS Max相仿(Galaxy S10+為157.5×75.1×7.8mm,iPhone XS Max為157.5×77.4x77mm),然而Galaxy S10+的重量僅為175克,不止比iPhone請了33克,甚至比189克的Galaxy S9+和201克的Note9更輕了不少。無論是單手還是雙手持握,Galaxy S10+會讓你產生一種與體積不符的輕量感,要知道就連配備5.8英寸屏幕的iPhone XS都達到了177克,屏幕尺寸更大的S10+比絕大多數小尺寸設備更輕。

這意味著在實際使用中,手機的累贅感大大降低,即便是長時間單手輸入,Galaxy S10+都不會讓你的手感感到疲憊,把它塞在牛仔褲或是外衣口袋,也沒有以往大屏手機的垂墜感。作為從iPhone XS Max過渡而來的用戶,這種體驗也變得更為明顯。事實上在習慣了Galaxy S10+的機身重量后再拿起iPhone或是其他設備,瞬間會讓人產生“這臺手機怎么會這么重”的感受。

Galaxy S10+的輕巧并不僅僅來自于重量,機身設計也有助于加深這種感受。和銀河家族的前輩們一樣,Galaxy S10+也繼續沿用著雙面玻璃外加鋁合金中框的三明治結構,但相較于Galaxy S9系列,變得更“方”的Galaxy S10+加大了后置面板的弧度,并采用了更圓潤的邊框弧度,以此貼合手掌持握的曲線,因此整機的持握反而會顯得更溫潤。

變得更輕并不是偷工減料的結果,三星在Galaxy S10+上全面調整了機身內部的設計結構,比如采用了更大能量密度的電池,采用了更輕量化的鋁合金框架以及康寧大猩猩五代玻璃,并進一步提升了L型主板的集成度,從而在加大屏幕的情況下,反而得到了重量更低的機身。事實上,相較于Galaxy S9+以及Galaxy Note9系列,Galaxy S10+為了實現更好的散熱效果,還將原有的熱管替換成了碳纖維液冷管,整體的結構難度更上一層樓。

當然從實際使用來看,碳纖維液冷管的植入絕對是一筆值得的投資,Galaxy Note9的熱表現讓人印象深刻,而Galaxy S10+絕對更上一層樓,比如在使用快速充電的同時,重現閃存讀寫的環節(諸如大規模安裝應用,下載內容),手機的背部僅僅是出現溫感,相同環節若是換做主流產品,則立刻能感受到背部溫度的上升。同樣,在連續掛載陰陽師或者進行王者榮耀等游戲時,Galaxy S10+的背部也鮮有明顯溫度上升的情況發生。

日常使用時,只有長時間視頻拍攝,或是在無線充電時掛載游戲,才能夠讓Galaxy S10+稍微“熱”起來,但機身距離燙手還有極遠的距離。

家族式的ID設計,因為全面屏又變得耳目一新

在Galaxy S5之前,三星的設計一直受到外界的質疑,塑料外殼配合電鍍邊框多少顯得廉價,這使得無論它的硬件如何出彩,都很得到那些真正追求品質用戶的青睞。但這一切在Galaxy S6時代發生了改變,即便現在回過頭來看,都很難相信Galaxy S6系列與Galaxy S5系出同門,而它的登場也奠定了Galaxy S系列玻璃與金屬中框的設計思路,后續的Galaxy S產品雖然不斷優化著設計語言,但卻萬變不離其宗。

Galaxy S10+也依舊如此,從背后來看,仍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唯一的差別在于這一代三星啟用了全新的鍍膜工藝,因此傳統的配色有了與以往徹底不同的觀感。比如評測所采用的皓月白,它并不是純正意義的白色,在強光下它會透露出淡淡的青色,而在不同光線折射的角度,它也會反射出類似于漸變色的觀感,顯得頗為特別。

不同光線下,呈現出不同觀感的皓月白

但若是將手機轉向正面,Galaxy S10+絕對足夠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從Galaxy S8開始,三星開始沿用Infinity Display方案,通過拓寬屏幕的上下邊界在相同寬度的機身下容納更大的可視面積,而經歷了三代的進化,Infinity Display終于再次壓縮了額頭和下巴的空間,通過挖孔的方法容納了前置攝像頭,以此換取到了更大屏占比。

毫無疑問,這樣的改變是讓人感到過癮的,幾乎撐滿前臉的屏幕沒有了額頭和下巴的干擾,配合AMOLED顯示屏原本鮮艷亮麗的觀感,在播放視頻和查看照片時,現在更容易讓人產生沉浸式的體驗。更為重要的是,高屏占比令Galaxy S10+所呈現出的是以往所不具備的“未來感”,點亮屏幕的瞬間足夠吸引住用戶的目光。

在日常使用中,右上角的遮擋挖孔并不會對使用習慣造成影響,畢竟Galaxy S10系列已經不是三星第一次提供挖孔屏設備,和此前Galaxy A8s相同,Galaxy S10+的One UI系統已經對挖孔區域進行了調整,原先處于屏幕右側的狀態圖標全體給攝像頭讓位,以確保顯示的正常。同時,在使用第三方應用時,三星也巧妙地使用了Android Pie的應用縮放自適應原則,將挖孔區域與狀態欄相結合,確保應用的UI設計避開挖孔的區域。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萬無一失,在使用時你仍然會遇到一些挖孔遮擋的情況。比如開啟應用強制全屏后,Netflix在全屏播放視頻時,返回按鈕就會被攝像頭區域遮擋;運行王者榮耀或是平安京之類的Moba游戲時,地圖區域也會出現一部分的缺失(可通過旋轉畫面解決,目前平安京已適配);而當前使用微信圖片編輯功能時,右上角的發送按鈕也會被挖孔遮擋。這些應用無疑仍然需要等待發者針對S10+進行適配

就像在此前的先行體驗所說的那樣,我并不認為挖孔是一種優于劉海的方案,它只能算是提供了另一項選擇,并且依舊顯得無可奈何。畢竟,以當下的技術我們無法真正實現屏下攝像頭模組的商用,這意味著真全面屏產品必須通過升降式結構的方法來提供前置攝像頭的功能,但這本身會影響手機繼續輕量化的目標,因此對于想要實現機身輕量化、并提供盡可能大視野的Galaxy S10系列來說,使用遮擋范圍更小的挖孔方案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選擇挖孔也意味著更大的工藝難度。若要在傳統OLED屏幕或是LCD面板實現挖孔,只需要利用激光打孔的過程中去除OLED有機材料以及玻璃基板,再經過玻璃面板封裝即可。但柔性AMOLED屏幕由于具備特殊的封裝結構,并不能這么直接操作,其中主要有兩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首先,一旦有機材料不規則的像素暴露在空氣中,就會立刻產生氧化從而造成面板的損壞,這意味著操作本社您需要在真空環境進行;其次,激光切割本身需要同時去除有機材料的薄膜封裝以及PI基板,這意味著如果要保證良品率,需要添加更多的操作步驟,對產能以及工藝有更嚴苛的要求。

對于Galaxy S10+而言,更大的工藝難度還在于額頭的結構設計。在頂部3mm的寬度內,三星將空間留給了一體化微縫揚聲器,它除了實現聽筒功能外,還能與底部的主揚聲器一起形成立體聲的外放效果。而原先處于額頭位置的距離傳感器以及光線傳感器現在全部創新地移動到了屏幕面板下方,通過AMOLED像素自發光的特點,在使用時通過像素對傳感器進行補光,從而實現準確的距離和光線偵測。

無疑這是一種極聰明的做法,屏下傳感器的引入的確有助于屏幕占比以及更多功能的搭載(比如立體聲揚聲器)。事實上,在日常使用中,你并不會察覺這些傳感器的存在,只有在通話時,屏幕信號上方會出現一個跳躍的白點,而這正是距離傳感器工作的證明。

Dynamic AMOLED,能超越三星的只有三星自己

從Galaxy S8開始,三星就不斷刷新著AMOLED顯示屏素質的記錄,去年發布的Galaxy Note9成為了DisplayMate評測下的首款A+級屏幕面板,后來也只有iPhone XS Max達到了相同的級別。Galaxy S10+配備了一塊全新的Dynamic AMOLED顯示屏,這是一塊全新的屏幕面板,而它又一次超越了各位前輩,將智能手機面板的素質推向了又一個新的高度。

Galaxy S10+的Dynamic AMOLED尺寸為6.4英寸,但它實際可視面積卻要略小于上代的Galaxy Note9,這是由于它的屏幕比例由上帶的18.5:9改進為19:9,對角線相同的情況下,略微變長的屏幕在左右寬度方面實際更窄一些。改變屏幕比例的同時,三星再次提升了屏幕分辨率,Galaxy S10+從原先的2960×1440提升至3040×1440,PPI也來到了522級別,理論來說,分辨率相同但尺寸更小的Galaxy S10會在清晰度方面更勝一籌(550PPI),不過考慮到這兩塊屏幕的像素密度早已經超越了人眼的極限,即便它們仍然使用著我們熟悉的Diamond Pixel排列,但在實際的清晰度觀感方面并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三星Galaxy S10+的屏幕最令人印象深刻指標在于驚人的屏幕色彩準確度,經過DisplayMate的測試, Galaxy S10+面板達到了驚人的0.4 JNCD,完全超越了前代的Galaxy Note9以及iPhone XS Max,后者的數據分別是0.5 JNCD以及0.8 JNCD,這意味著在DCI-P3、sRGB以及Adobe RGB色域模式下,Galaxy S10+的色彩準確度將會是前輩們無法比擬的,DisplayMate認為它也超過了大多數民用顯示器以及平板電視。

同時,Galaxy S10再一次提升了AMOLED顯示屏的最高亮度,日常804nits的亮度比去年Galaxy Note9以及iPhone XS Max高了近100nits,同時強光下的雞血模式最高亮度也從1050nit回歸到了如今的1200nits,這意味著在強光下Galaxy S10將會具備更好的可視性表現。事實也的確如此,在自動模式下,它的戶外可見性是我用過所有手機中最為出色的,即便是在陽光直射的戶外,所有屏幕顯示的內容依舊清晰可見。

另外,Galaxy S10+的屏幕也有著有史以來最小的視角亮度和色彩損失。在30度的極限角度下,亮度損失僅為23%,而色彩依舊能保持在0.7JNCD。

當然,準確是一部分,討人喜歡的色彩表現也是一部分。三星Galaxy S10+依舊在系統中保留了不同的色彩管理供用戶選擇,你可以選擇鮮艷模式來提供傳統AMOLED鮮艷的觀感;同時也可以選擇自然模式,這是最接近sRGB色域表現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三星也終于順應了國內用戶對于屏幕貼膜的執著,提供了出廠貼膜,這種柔性保護膜經過了特殊的固化,不會出現傳統貼膜翹邊的問題,對于貼膜黨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畢竟弧度屏幕的貼膜一向不算完美,無論是傳統水凝膜還是鋼化膜都難以讓人滿意。

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很快,但好用嗎?

Galaxy S8、S9系列以及Note9提供了多樣的生物驗證模式,你可以選擇背后指紋識別、人臉識別以及安全系數更高的虹膜識別方案。但到了Galaxy S10+,這套沿用了近三年的組合發生了一些變化,因為三星舍棄了虹膜驗證,轉而啟用了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因此整體的解鎖體驗相較于前代發生了質的改變。

三星Galaxy S10+(也適用于Galaxy S10)并沒有采用主流AMOLED屏幕偏愛的光電指紋方案,而是選擇了較為少見的超聲波指紋模組。光電指紋模組是一種采用微型鏡頭以及CMOS,通過AMOLED屏幕自發光原理成像的方案,它通過捕捉指紋的2D圖像來進行指紋驗證。而超聲波指紋模組的安全系數無疑更高,在屏幕面板的下方存有超聲波發生器,在驗證時它會發出超聲波進行三維成像,因此整體的識別信息點更多,自然更安全。

也正是由于超聲波指紋模組不同于光電識別的實現方式,因此Galaxy S10+的指紋模組對于的污漬、潮濕以及汗液的容錯率更高,即便是濕手狀態下,它的解鎖精度和速度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大多數情況下,Galaxy S10+的指紋識別都能做到即點即開,但它仍然有一定的學習成本。首先,Galaxy S10+的指紋傳感器位置相對靠下而指紋解鎖的識別區域又略微偏小,在熄屏狀況下想要準確實現解鎖,需要一定時間的摸索。其次,由于超聲波成像的原理與光電有所不同,因此在識別過程中,用力地按壓往往會造成手指的變形從而影響識別效率,輕點反而能增加指紋識別的成功率。

指紋識別除了能用于解鎖外,也同時能被用于移動支付,比如Samsung Pay、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能夠支持Galaxy S10+的指紋識別方案。

Galaxy S10+依舊提供人臉識別方案,這種2D識別模式安全系數雖然不高,但若是使用得當,的確也能作為指紋識別的補充,提升一定的解鎖體驗。但唯一的問題在于,Galaxy S10+的人臉識別太快了,配合抬手亮屏功能,幾乎在手機抬起到胸口時手機就已經完成了人臉識別,但它在體驗上卻與指紋識別產生了沖突——指紋解鎖完成后能夠直接進入桌面,人臉識別完成解鎖則需要滑動進入桌面,這就導致大多數情況下,掏出手機的當下人臉識別的速度都要優先于指紋,因此用戶往往需要多滑動一步才能進入桌面,可別小看這小小的一個步驟,在日常使用時可以會大大地拖慢了使用的流暢度。

因此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后,我無奈地關閉了人臉識別,僅依靠指紋識別來加密手機。

整體而言,Galaxy S10+的指紋識別在解鎖速度以及實際體驗方面,與大多數屏下指紋方案并沒有太多的區別,雖然超聲波能夠提供更好的容錯率,但Galaxy S10+特殊的指紋位置令流暢解鎖需要一定的習慣時間,這無疑會讓普通用戶形成“指紋解鎖并不好用”的想法,可一旦習慣了指紋解鎖的模式以及位置,它的解鎖效率并不落后,甚至能輕松達到即點即開的體驗。

我們來談談One UI的實用性

軟件一直都是Galaxy手機的短板,倒不是說三星在這方面不思進取,只是使用習慣的差異令它一直距離中國用戶的“好用標準”有所距離,畢竟在這方面,根據本土經驗的國產智能手機廠商更具地域優勢。這樣的局面在Galaxy S8時代得到了一定的改善,TouchWiz輕量化的減負讓整體的使用體驗有了一定提升,而到了這一代,三星推出了全新的One UI,這是一套基于Android Pie系統重新設計的系統體系,相較TouchWiz,它希望做以更輕量,更簡約的設計,提供用戶更沉浸的使用體驗。

因此在Galaxy S10+上,我們看到了一套更少線條勾勒的系統,相較于上代的TouchWiz,One UI采用了更大量的色塊用以區隔功能模塊,留空的UI讓原本擁擠的內容顯示變得更具章法。

不過UI的美與丑,往往就是一套主題的事。One UI真正的改變并不在于外觀,而是在于整個使用體系的優化。首先,三星也意識到了當前智能手機屏幕的變化,即便是Galaxy S10e這類的“小尺寸設備”,它的屏幕尺寸也已經達到了5.8英寸,因此智能手機的單手使用需求已經越來越迫切。

以往,三星也在系統中內置有屏幕縮小的單手模式,但它只是通過縮放屏幕來實現單手的操作,并不能真正實現單手的系統體驗。而在One UI上,三星幾乎在所有的功能界面都考慮了單手操作的可能性,比如在電話、短信、設置、天氣、照片等內置應用,它們的標簽從原先的屏幕頂部被移動到了屏幕的底部,通過拖動界面實現下拉,應用的所有功能按鍵都被集中到了屏幕的下半部分,這確保了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能以單手的狀態實現操作。

另外,One UI的通知欄也能通過任意界面下拉觸發,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的功能,但通過二次下拉,它同樣能夠將所有的功能圖標拉至單手可觸及的區域,它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設計改動,卻能帶來飛躍式的體驗提升。

同樣的改動還在于系統動畫,One UI幾乎沿用了Android Pie的原生系統動畫,這是一套非常現代且符合人類使用邏輯的動畫體系,它也讓系統的體驗變得更“輕”,也更“流暢”。要知道人的眼和雙手對于流暢的需求并不一樣,雙手追求更高的速度,希望滑動、點擊以及應用的開啟都能瞬間完成,但即便是做到這一點,在人類的眼中,系統仍然不一定是流暢的。要滿足人眼對于流暢的需求,系統動畫也是重要的關鍵,流暢現代的動畫效果能夠抵消等待的枯燥感,足夠的幀數也能讓日常操作變得更有趣。

當然Galaxy S10+的確也不需要通過動畫來達到“流暢”的目的,得益于高通驍龍855移動平臺、8GB運行內存以及128GB UFS 2.1儲存的硬件基礎,它已經能夠提供足夠高效的運行效率。而這一次三星終于也沒有讓系統優化拖了硬件的后腿,無論是應用開啟、游戲加載還是應用的切換,Galaxy S10+都是真真切切的保證流暢并且迅速。

這一方面,Galaxy S10+甚至也要優于基于iOS平臺的iPhone XS Max,事實上諸如王者榮耀、陰陽師、微信、微博在內的日常應用,Galaxy S10+的加載速度都要高于iPhone XS Max,甚至在日常的滑動、點擊等操作方面,它的的流暢度以及動畫表現也要更穩定。若你同時使用兩部手機,那相信你也能立刻感知Galaxy S10+的優勢。

印象中,這也是Android手機第一次在運行速度以及運行體驗方面能比肩、甚至超越同期的iPhone——現在它不止有著傻快傻快的速度優勢,在使用體驗上已經更勝一籌。

另一大驚喜則在于續航表現,Galaxy S10+提供了一塊4100mAh容量電池,它不止比上代Galaxy S9+大了不少,甚至比Galaxy Note9更大100mAh。更大的容量無疑也意味著更好的續航表現,事實上整體的續航表現也的確非常驚人:在最高亮度下,Galaxy S10+能夠提供至少8小時的持續亮屏使用,而若是降低亮度,則整體的使用時間會進一步延長。

就像之前體驗中提到的那樣,在這方面S10+唯一的遺憾在于仍然僅支持15W的快速充電能力,雖然整機從0%沖滿僅需不到2小時,但考慮到當前國產手機已經能提供40W以上的充電性能,對于一部各方面都已經拔尖的旗艦而言,15W充電的確讓人感到不過癮。

而諸如反向無線充電之類的功能,錦上添花的意味更明顯一些。

頂級的相機 現在變得更有樂趣

三星從沒有強調Galaxy系列手機是一臺拍照手機,但無疑相機的成像一直都是重要的賣點之一。無論是Galaxy S5、S6、S8還是S9,都得到了行業內外的一致好評,而在Galaxy S10的發布會上,三星也用了極大的篇幅來強調其拍照的實力,結合三星手機在影像上一貫良好的表現,在Galaxy S10+到手之前,我就對它的相機表現倍感期待。

相較于Galaxy Note9,Galaxy S10+對相機的硬件進行微調,主攝由原先的IMX345替換成了三星自家的S5K2L4感光元件,并在雙攝的基礎上提供了第三顆超廣角攝像頭。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評測的設備為國行零售版Galaxy S10+,理論來說結果也適用于具備相同硬件的Galaxy S10,部分結果適用于Galaxy S10e。

之所以將相機硬件稱之為微調,是因為S5K2L4與上代IMX345擁有相同的感光面積,它同樣是一塊1/2.55英寸的1200萬像素傳感器,主要區別在于,三星在這一代繼承了更大的LPDDR4 DRAM層,4GB的DRAM配備高通驍龍855移動平臺的Spectra ISP,能夠實現最高17幀的多幀合成能力,并提供最高FHD分辨率的960fps超慢速攝影以及FHD分辨率實時數字防抖的功能。

可別小看這一點點的進步,更高的處理速度意味著一次快門下S10+能處理更多冗余信息,而整體畫質和拍攝體驗的進步也都來源于此。事實上這一代三星的成像風格變得更為激進,它變得更鮮艷、更明亮也更討好人類的雙眼,得益于更好的硬件平臺,S10+對于HDR技術的運用也史無前例的大膽,基于良好的曝光預判,在大多數場景下用戶只要按下快門就已經能獲得一張寬容度表現“驚人”的照片,在大光比環境下,超過17幀的暴力多幀合成會讓更多的細節展現在畫面上。

寬容度的提升也來源于三星對于高光的抑制,事實上在大多數場景下, Galaxy S10+對于高光部分的呈現是極為敏感的,過于暴力的抑制偶爾會讓畫面顯得不自然,此時往往需要手動對測光進行調整,從而得到更好的畫面觀感。

Galaxy S10+的鏡頭同樣延續了上代可變光圈設計,等效26mm的主攝像頭提供了f/1,5以及f/2.4兩檔光圈調整,當然這種調整是基于光線環境自動而為,用戶無法通過手動模式自行選擇光圈。在弱光環境下,三星Galaxy Note 9會全面采用f/1.5光圈來提升進光量,而在光線環境整場的戶外,Note 9則會啟用f/2.4光圈來提升畫面的畫質。必須說明的是,與S9系列一樣,Note 9的光圈都是物理光圈,并非通過軟件手段模擬

Galaxy S10+有著非對稱的多攝像頭設計,除了主鏡頭外,還有一顆等效為52mm的長焦鏡頭以及一顆123度視角的1600萬像素超廣角攝像頭,通過三顆鏡頭的組合,Galaxy S10+能夠提供從等效14nm至52mm視角的拍攝。

以主攝像頭來說,Galaxy S10+依舊具有最頂尖的對焦表現,這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對焦速度,基于雙核對焦模式三年的積累,它擁有當前最高速的對焦表現,無論是在光照環境正常的戶外還是在弱光的室內,亦或是光線環境復雜的城市夜景,Galaxy S10+都能提供最快速的對焦表現,自動模式幾乎沒有脫焦的可能,即便是在用戶干預的狀況下,它都能在瞬間完成合焦。

其次,Galaxy S10+的對焦是聰明的,事實上這也比對焦速度更為重要。在日常使用中,Galaxy S10+擁有極好的對焦預判機制,它會優先在中央測光區域進行預對焦,但并不固執,一旦發現物體在畫面的邊緣,就會迅速地尋找并進行合焦,這意味著在拍攝時幾乎不需要手動對焦點進行干預,已經能獲得預料中的合焦狀態。另外,Galaxy S10+能很好地理解用戶對于微距拍攝的意圖,比如拍攝鐵絲網或是玻璃水滴等難以點擊干預的場景,它會快速地對前景進行對焦,真正做到了省心,從而提升了拍照的效率。

而Galaxy S10+的長焦副攝基本也延續了主攝的對焦機制,整體對焦策略和速度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可用度依舊很高。這里比較特別的是超廣角鏡頭,Galaxy S10+的超廣角鏡頭并沒有提供自動對焦功能,它只能以無限遠的模式提供拍攝,這和大多數國產廠商的做法有所出入,要知道當前提供超廣角方案的手機大都會為超廣角鏡頭提供近距離對焦功能,以確保其擁有“微距”拍攝的能力。

三星無疑更希望用戶使用2X長焦鏡頭來實現微距的拍攝,事實上這顆鏡頭的最近對焦點大約在5CM以內,諸如拍菜驗毒等場景,它能提供非常出色的對焦體驗。

無論是哪顆攝像頭參與成像,Galaxy S10+都采用了默認中央平均測光,它的自動測光可用度極高,不同于Galaxy Note9可能會在極端逆光的環境下出現測光偏差,Galaxy S10+在全場景都能提供準確的曝光表現。當然,就像前文說到的那樣,在一些大光比場景里,三星可能會出現過于信賴HDR的問題,這時候手動干預也在所難免。

長焦攝像頭依舊留有實施虛化功能,基于高通驍龍855移動平臺對于AI能力的優化,現在實施虛化不僅可以對背部虛化程度進行調整,甚至還能提供不同類型的虛化效果的選擇。不過和前代一樣,在光線正常且被攝物體距離合適的時候,實時的確能拍攝出令人驚喜的背景虛化照片,三星對于物體的邊緣描繪并沒有簡單粗暴的切割,而是進行了漸變式的羽化過渡,令整體畫面顯得自然。

三星這一代最大的特點就是引入了超廣角攝像頭,這顆等效14nm的鏡頭提供更寬廣的視野,雖然它不具備自動對焦功能,但這并不會對風光拍攝造成太多的影響。事實上這顆1600萬像素攝像頭依舊擁有出色的鏡頭素質,在日常使用中對于風光細節的刻畫也異常生動,畫質幾乎也是當前超廣角鏡頭中最出色的。

三星在系統中提供了超廣角攝像頭的形變校正功能,開啟后整體視角會略微縮小,但超廣角鏡頭的透視形變會被拉直,從而獲得更貼近真實世界的觀感。

Galaxy S10+具備光學防抖結構,這使得弱光下安全快門時間得到了極大的延長,它的最慢快門時間達到了1/5秒,這已經不在一個安全快門的范圍,但結合HDR功能,它的出片成功率依舊不低,在部分弱光的靜物拍攝時,具備一定的可用性。

整體而言,Galaxy S10+的成像依舊是行業內最頂尖的存在,誠然諸如華為Mate20 Pro以及P30 Pro的畫質表現更勝一籌,但三星的整體成像表現似乎更好,因為它所展示的是一套更成熟更適合普通人的成像體系,依靠可靠的對焦、自動曝光表現,不需要任何干預的前提下在任何場景下提供穩定的出片,這或許也符合人們對于智能手機拍照的期許。諸如超廣角鏡頭的加入,也讓整體的拍攝題材范圍得到了擴展。

只是2倍長焦的使用略微顯得不那么夠用,如果三星能夠在下一代提供更長視角的無損變焦能力,那么整體的拍照體驗會更上一層樓,而這也是當前華為手機的成像相較三星最大的領先之處。

一臺Galaxy旗艦,一臺最好的智能手機

Android與iOS的斗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追趕,而在Galaxy S10這一代,前者終于第一次取得了領先。

這是一部徹底革新的旗艦,對于前代的超越是極徹底的——Dynamic AMOLED顯示屏帶來更高屏占比的設計,讓具有家族DNA的設計煥發了生機;全新的超聲波指紋解鎖補足了體驗的最后一塊短板,提供了更現代的加密手段;OneUI以及過硬的硬件平臺,終于令它在運行速度、續航以及整體的體驗有了史無前例的提升;S10+依舊具備最頂尖的相機表現,超廣角鏡頭也提供了更多的拍攝樂趣。

同時,Galaxy S10+又是一部超越同級對手的產品。就像我在先行體驗文中說到的那樣——“即便是將iPhone XS Max與它擺放在一起比較,都具有世代的差異感,而這是以往從未有過的。要知道,幾乎每一代Galaxy S旗艦與半年前的iPhone相比較,往往都會有處于下風的感受,無論是體驗速度、性能表現都能讓人感到落差,而Galaxy S10+則是第一代實現了徹底地體驗超越,甚至在運行速度上也取得了領先。”

這不僅僅是三星的勝利,也是Android平臺的真正勝利,在與iOS纏斗了十年之后,終于有一臺旗艦能夠真正地超越了對手。在我看來,iPhone XS Max是有史以來最好的iPhone,但信號問題以及不足夠的創新讓它無法真正成為當代最好的智能手機,而Galaxy S10+卻能擔負得起這個頭銜,因為它不僅是最好的Galaxy旗艦,同時也是這個廠商普遍不思進取、口號遠比產品喊來響亮的壞時代里,最好的智能手機。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

    文章

    15888

    瀏覽量

    182365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評論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回收三星S21指紋排線 適用于三星系列指紋模組

    Galaxy S系列指紋排線、三星Galaxy Note系列指紋排線、三星Galaxy Fold系列指紋排線、
    發表于 05-19 10:05

    三星Galaxy S25 Edge搭載瑞聲科技UltraSlim超薄感知解決方案

    近日,三星Galaxy S25 Edge以5.85mm超薄機身震撼登場。作為三星史上最薄的智能手機Galaxy S25 Edge將
    的頭像 發表于 05-14 17:57 ?542次閱讀

    AI全能助手 三星Galaxy S25系列讓生活更高效便捷

    生成式AI技術為智能手機開啟全新的進化路徑。如何更高效地管理行程,如何更快速地獲取信息,如何讓設備真正理解用戶的需求,成為廣大用戶對智能手機新的期待。三星Galaxy S25系列憑借全
    的頭像 發表于 03-24 16:05 ?409次閱讀

    三星Galaxy S25系列:AI天團賦能,重塑旗艦新標桿

    ? 2025年,三星Galaxy S25系列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的邊界。作為AI手機的革新之作,該系列憑借升級的Galaxy AI與強悍硬件
    的頭像 發表于 03-06 11:40 ?629次閱讀

    智能手機到汽車電子,三星電容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智能手機到汽車電子,三星電容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廣泛的應用領域,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以下是對三星電容如何改變我們生活的詳細分析: 、智能手機
    的頭像 發表于 02-19 15:00 ?439次閱讀
    從<b class='flag-5'>智能手機</b>到汽車電子,<b class='flag-5'>三星</b>電容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三星Galaxy S25系列中國市場正式發布

    近日,三星電子面向中國市場正式推出了備受期待的新代高端旗艦智能手機——Galaxy S25系列。此次發布的系列包含
    的頭像 發表于 02-12 11:18 ?851次閱讀

    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回暖,三星蘋果領跑市場

    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實現了4%的同比增長,成功扭轉了連續兩年的下滑趨勢,標志著智能手機行業正式走出低谷,迎來復蘇。 盡管市場環境有所改善,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格局并未發生顯著變化。
    的頭像 發表于 01-14 10:09 ?763次閱讀

    三星“淡化”小折疊手機市場?Z Flip7量產計劃僅300萬

    3740萬。然而,對于備受矚目的小折疊手機Galaxy Z Flip7,三星的量產計劃僅為300萬,與前述系列相比顯得較為保守。 這
    的頭像 發表于 12-20 14:52 ?1485次閱讀

    一臺電腦是否可以同時連接兩ADS1263EVM-PDK并且同時控制?

    一臺電腦是否可以同時連接兩ADS1263EVM-PDK并且同時控制?
    發表于 12-20 06:36

    三星全力開發Galaxy S25 Slim智能手機,旨在與蘋果競爭

    11月1日,據外媒最新報道,三星公司正全力研發款名為Galaxy S25 Slim的超薄智能手機,意在直接與蘋果公司即將推出的傳聞中的“iPhone 17 Air”超薄機型競爭。據悉
    的頭像 發表于 11-01 15:17 ?1371次閱讀

    三星或對Galaxy品牌細分,提升在高端智能手機的形象

    10月30日,韓國媒體e-today報道,三星電子已著手進行Galaxy品牌的進步細分研究,旨在提升其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品牌形象與競爭力
    的頭像 發表于 10-30 14:36 ?797次閱讀

    三星或2025年推出智能手機

    10月23日訊,據韓國業內消息人士透露,三星或將于2025年發布智能手機,該技術及其供應鏈均已準備就緒,但最終決策權掌握在負責可折疊手機
    的頭像 發表于 10-24 15:00 ?1449次閱讀

    三星Galaxy S25或全部采用高通芯片

    智能手機市場的新輪競爭浪潮中,三星電子即將推出的旗艦力作——Galaxy S25系列,或迎來
    的頭像 發表于 09-03 18:23 ?1307次閱讀

    三星Galaxy S25系列加速測試One UI 7,現身OTA服務器

    最新爆料顯示,高通即將于今年10月提前發布其新旗艦移動平臺——驍龍8 Gen4,這消息預示著智能手機市場即將迎來新
    的頭像 發表于 08-27 16:26 ?1405次閱讀

    三星計劃10月發布Galaxy S24 FE,拓展中端AI手機市場

    戰略部署標志著三星在AI智能手機領域的又次重要布局,旨在通過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先進的AI技術,吸引更多消費者體驗Galaxy AI的魅力。
    的頭像 發表于 08-15 16:27 ?1089次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尼玛亚洲综合 | 大桥未久加勒比女热大陆在线 | 欧美呜巴又大粗又长 | 国产理论在线 | 四虎最新地址 | 天堂网中文在线最新版 | 久草福利在线播放 | 天堂激情 | 色综合免费视频 | 激情婷婷综合 | 好爽好大www视频在线播放 | 国模吧双双大尺度炮交gogo | 欧美极品另类 |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啊v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456 | 亚洲日本黄色 | 国产一级特黄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免费鲁丝片一级观看 | 狠狠插综合网 | 不卡一级毛片免费高清 | 成年男人永久免费看片 | 中国一级毛片aaa片 中国一级特黄aa毛片大片 | 一级特级女人18毛片免费视频 | 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 欧美淫| 手机在线看a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图片 | 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软件 |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快 | 久久综合影视 | 久久久久久久成人午夜精品福利 | 天天干网址 | 1024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91网站在线播放 | 国产拳头交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做爽爽 | 欧美色影视 | 69ww免费视频播放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