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市場傳出蘋果(Apple)可能取消擴增實境(AR)眼鏡的硬件開發,不過,蘋果對于AR/VR軟件應用、生態體系建構的興趣方興未艾,后續蘋果估計仍將在iPhone、iPad繼續布局。
近期據華強旗艦獲悉,操刀蘋果3D感測Face ID用面射型雷射(VCSEL)的美系芯片大廠Lumentum近日內接獲來自蘋果的指令,要求希望在2019年底提供蘋果用于終端裝置后置鏡頭時差測距(ToF)用芯片。若加計預計至少會延用到2020年的結構光Face ID方案,則一支行動裝置將用上3顆VCSEL組件。
熟悉蘋果供應鏈業者透露,估計蘋果主流行動裝置大改款重頭戲落在2020年,其一因為5G iPhone將正式推出,核心的應用處理器(AP)A14將采用臺積電最先進的5奈米先進制程。其二,根據臺系后段封測業者透露,3D感測Face ID結構光方案將繼續沿用到2020年。其三,Lumentum近期接獲蘋果指令,希望能夠在2019年底就量產后鏡頭ToF用VCSEL組件。
對供應鏈說法,蘋果、臺積電、Lumentum等發言體系向來不對市場預測做出公開評論。
針對3D感測、景深攝影、AR/VR應用,若持續采用現行三大方案,包括結構光、時差測距、或是混合的立體視覺技術陣營,VCSEL都仍是不可或缺的發光源。熟悉砷化鎵業者指出,蘋果若增加一顆后置鏡頭的ToF景深攝影鏡頭,包括芯片設計、化合物配方提供業者的Lumentum、三五族晶圓代工的穩懋、提供支持ToF感光組件的Sony都會持續受惠。穩懋發言體系響應表示,目前沒接到具體消息,短期訂單能見度4~6周無虞,但光學組件擴展往AR/VR確實是產業趨勢。
蘋果供應鏈業者告訴華強旗艦,事實上,蘋果的習性向來是采用較為成熟的技術加以發揚光大,如VCSEL并非創新技術,市面上Android陣營搶用的ToF景深攝影、甚至是可以取代Face ID的ToF臉部辨識、超音波屏幕下指紋辨識等次代生物辨識接口,蘋果都在「觀察」市場導入狀況,大多數也在兩年前就會決定好產品大致上的規格。
雖然傳出蘋果可能會取消AR眼鏡的生產計劃,但是AR眼鏡主要仍植基于iPhone、iPad本身,同時蘋果才甫在WWDC 2019更新支持AR生態系的軟件套件,包括可動作捕捉(Motion Capture)的ARKit3,將讓單鏡頭原生感應相機擁有更強的功能,透過人物遮擋(People Occlusion)功能,AR虛擬物體可出現在人類的前后,并且前置鏡頭可以追蹤3張人臉,這些都有助于開發體驗更佳的AR應用服務。
光學組件封裝業者坦言,蘋果的Face ID模塊確實領先業界約2年時間,而且基本上其性能潛力是遠高于現行僅用于臉部辨識功能,Face ID原本的設計就有包括應用于后置鏡頭的各類AR/VR應用,只是當時iPhone X推出之際,由于蘋果每年都有必須推出新機、新功能的壓力,蘋果的3D感測模塊其實是有點「趕鴨子上架」。
相關業者回憶,當初臺系蘋果供應鏈龍頭業者為了iPhone X 3D感測模塊的量產,大老板坐鎮產線監督力拼完成蘋果期待的艱苦戰役,許多當時戮力奮斗的第一線人員都印象深刻。
盡管如此,蘋果2021年以后的下一世代iPhone、iPad會否繼續采用Face ID雜音卻是不少,熟悉蘋果供應鏈業者透露,性能并沒有完全發揮的Face ID模塊實際成本恐怕較目前分析報告或新聞報導揭露的成本都還略高。
也因此,在次代生物辨識后起直追的高通(Qualcomm)同樣也砸下重金研發超音波屏幕下指紋辨識方案,攜手兩岸觸控大廠,直接采取貼合技術,超音波方案被看好可以避開光線的干擾。
只是同樣地,能夠承受頂級方案成本的手機品牌業者,目前也僅有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少數龍頭廠商,至于蘋果再下一代要采用何種生物辨識方案,光學、超音波式屏幕下指紋辨識、既有結構光3D感測幾大選項中,或許兼顧性價比成為一個重要考慮。
不過,不少業者認為關鍵在于AR/VR軟件與生態體系的的殺手級應用,這才是向來蘋果軟硬件結合的發展方向,也能夠讓Face ID、ToF等3D感測功能發揮到極致。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544瀏覽量
203823 -
TOF
+關注
關注
9文章
501瀏覽量
37284
原文標題:【感測】蘋果ToF鏡頭年底采用 續用Face ID有雜音
文章出處:【微信號:DIGITIMES,微信公眾號:DIGITIME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