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標簽 > 移動硬盤
移動硬盤顧名思義是以硬盤為存儲介質,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移動硬盤多采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接口,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本章詳細介紹了移動硬盤品牌排行榜,移動硬盤怎么使用,移動硬盤無法識別,移動硬盤維修等內容
移動硬盤(Mobile Hard disk)顧名思義是以硬盤為存儲介質,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移動硬盤多采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接口,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因為采用硬盤為存儲介質,因此移動硬盤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準IDE硬盤是相同的。截至2015年,主流2.5英寸品牌移動硬盤的讀取速度約為50-100MB/s,寫入速度約為30-80MB/s。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盤都是以標準硬盤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盤(1.8英寸硬盤等),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盤還是以標準筆記本硬盤為基礎。
移動硬盤(Mobile Hard disk)顧名思義是以硬盤為存儲介質,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移動硬盤多采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接口,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因為采用硬盤為存儲介質,因此移動硬盤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準IDE硬盤是相同的。截至2015年,主流2.5英寸品牌移動硬盤的讀取速度約為50-100MB/s,寫入速度約為30-80MB/s。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盤都是以標準硬盤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盤(1.8英寸硬盤等),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盤還是以標準筆記本硬盤為基礎。
移動硬盤和U盤有何區別,哪個更好
兩者的性能基本一樣(包括存儲速度,主要取決于U盤或移動硬盤本身,兩者不是根本的區別),不同點主要如下:
第一:所有的移動硬盤都支持USBHDD的啟動格式,可以制作USBHDD啟動盤。而U盤適合制作USBZIP、USBFDD、USBCDROM格式的啟動盤,當然U盤也可以通過量產軟件制作成支持USBHDD格式的移動盤(但不是每種U盤型號都可以支持HDD啟動的,而且即使是ZIP的啟動格式也會出現某些電腦無法正常啟動的現象)。
第二:移動硬盤,可以很簡單的通過計算機管理項來對其進行分區,而U盤必須通過專門的量產工具或分區工具進行分區(對于新手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誤而分區失?。?。
第三:移動硬盤的抗震強度和攜帶都不如U盤方便。
第四:移動硬盤對各種主板的兼容性較強存儲文件穩定性高,而U盤有時候讀取或識別會出錯誤造成拷貝的東西不能正常使用。
第五:移動硬盤價格便宜且容量大,U盤目前容量無法和硬盤相比,價格也都是偏高。
所以各有優劣
移動硬盤優點:容量大,速度快,適合拷貝和存儲大容量文件。
缺點:攜帶不方便,得小心存放,不能碰撞,容易損壞。
U盤則反之。
如何選擇移動硬盤?
我們測了30款移動硬盤,29款速度感人,只有愛國者意外尷尬
首先要了解一下,ssd硬盤和HDD硬盤的區別
SSD直接翻譯為固態硬盤,是一種通過電子訊號讀寫數據的存儲設備,讀寫速度更快。
HDD直接翻譯為機械硬盤,是一種通過盤片旋轉、磁頭讀寫的機械式存儲設備。
SSD推薦
三星T3 250GB 799元
推薦理由:作為市面上為數不多的1.8英寸SSD移動硬盤,三星T3系列玲瓏小巧,還有最大2TB版本可選。
無論是順序讀寫、隨機讀寫還是可用容量比水平都比較突出(說人話就是復制、粘貼、移動文件的速度嗖嗖的)。
SSD不推薦
愛國者 SD01S 240G 699元
不推薦理由:這次測試的SSD移動硬盤價格相差不大,理論上性能之間也不該有啥明顯差異,但愛國者非要制造個意外驚喜:順序讀寫和隨機讀寫速度都偏低(不過還是強過普通機械硬盤),性價比可以說很低了。
HDD推薦
Lacie Porsche Design 1T 569元
推薦理由:可能Lacie(萊斯)這個品牌你還沒get到,但倫家可是法國大牌,公認的歐洲存儲設備方面的領先制造商。在我們測試的23款HDD產品中,綜合讀寫速度最快,顏值也是高級高冷禁欲得很,不會讓你失望。
此外,其他的HDD移動硬盤整體表現差異不大,大家可以看臉挑選。
評測詳情
—1—
選品
7款SSD移動硬盤合照
三星MU—PT250B/CN |朗科Z2系列|金勝KS-1240G/S|閃迪SSDEXT|創見TS256GESD400K|索尼SL—BG2|愛國者SD01S
23款HDD移動硬盤合照
Lacie Porsche Design|創見|索尼|希捷|Lacie Rugged|cool-fish|西部數據3款|奧??苵藍碩|HGST TouroMobile|東芝3款|愛國者|Maxtor M3|朗科|聯想|埃森客|紐曼|逐天
具體型號,商品詳情,可以戳這里了解每款詳情
—2—
掃盲
為了避免看不懂實驗過程的尷尬,先來一波專業名詞掃盲~(可以不看,事后懵逼不負責)
知識點1
順序讀:在移動硬盤中打開大文件的速度/從移動硬盤中拷貝大文件到電腦上的速度。
順序寫:從電腦上拷貝大文件到移動硬盤上的速度。
隨機讀:在移動硬盤中隨機打開小文件的速度/從移動硬盤中隨機拷貝小文件到電腦上的速度。
隨機寫:從電腦文件夾隨機拷貝小文件到移動硬盤里的速度。
知識點2
USB 3.0和USB 3.1其實是英特爾等公司發起的一個USB規范,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這個規范會給移動硬盤的讀取和寫入的最高速度進行限定,而USB 3.1的限定值要遠高于USB 3.0,且我們測試設備的讀寫速度遠達不到這個值,所以大家了解一下就好,沒啥卵用。
—3—
方法
①順序讀寫
我們將硬盤統一更改為exFat格式,使用Disk Speed Test軟件進行順序讀寫測試,選擇5G文件大小選項進行測試,兩次測試后取平均值。
?、陔S機讀寫
在使用QuickBench軟件進行隨機讀寫測試,測SSD移動硬盤記錄4Kbyte選項的讀取寫入速度,測HDD移動硬盤時則要記錄Standard Averages(隨機讀寫平均值),同樣是測試兩次取平均值。
—4—
數據
?、賁SD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這些移動硬盤的整體讀寫速度還是不錯的,愛國者除外。
?、贖DD
挑兵挑將,誰是我的好兵好將……
—5—
關于移動硬盤Q&A
至此測試結束,但還沒完我還有話要說。
Q:SSD硬盤的壽命真的像傳言所說那么短么?
A:并不啊。
雖然常見的SSD硬盤上用的SLC、MLC、TLC這三種閃存顆粒的擦寫次數都不多,但這個次數并不能直接表示壽命,SSD硬盤的壽命是算出來的,給你一個公式??
固態硬盤壽命=固態硬盤容量*擦寫次數/寫入放大因子系數,家用的固態硬盤寫入放大因子系數為“1”。
如果一個128GB的MLC固態硬盤的擦寫次數為3000次,那么掐指一算壽命為384TB。也就是說,如果你家平均網速4MB/s,24小時連續不間斷下載,該硬盤要需3年多才會喪命。所以,往死里用吧!
Q:SSD和HDD移動硬盤選哪種好?
A:理論上,性能方面肯定是SSD更好,但由于這兩種硬盤構造上的差異這樣比較也是不公平的。
只能說如果你在乎性能且預算充足就選SSD,這類移動硬盤更適合對讀寫性能要求高、給電腦設備做擴展的用戶使用;如果預算不足又需要大容量存儲那就選HDD,這類移動硬盤價格優惠,當做固定存儲來保存一些資料還是比較劃算的。
SSD(左)/HDD(右)
電視上的USB接口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它允許用戶通過USB設備(如U盤、移動硬盤等)直接播放存儲在這些設備上的多媒體文件,如視頻、音頻、圖片等。此外,...
對于外接電源的移動硬盤,正確的斷電步驟至關重要,以防止數據丟失、硬件損壞或安全問題。以下是一個斷電指南: 一、準備工作 確認硬盤狀態 :在斷電前,確保移...
如果選擇常規的 USB?C 接口,那么速度將限制在 1000MB/s 左右。例如體驗期間同時使用了 MacBook?Pro?16 (M1?Pro,202...
和臺式機相比,筆記本,特別是輕薄本在擴展能力上堪稱孱弱采用板載內存和僅配備1個M.2插槽的產品越來越多。 很多輕薄本只有1個M.2插槽 問題來了,當輕薄...
2019年9月發布的vivo NEX 3用壓感按鍵替代物理按鍵,實現了整機無按鍵的設計理念。其中加入的X線性馬達可模擬實體按鍵的觸感,在提高了手機的防塵...
那么移動硬盤什么牌子好?對于目前的移動硬盤市場來說主要有兩個品牌,其中一個是希捷,存儲的規格主要有500GB、1TB和2TB三種容量規格...
西部數據發布全球領先容量的2.5英寸便攜式移動硬盤 擴充旗下深受用戶喜愛的移動硬盤產品組合
2024年6月3日,上海-隨著數字內容的爆發式增長,消費者需要一款更大容量、強勁耐用的存儲解決方案來實現數據的高效訪問與妥善保存。近日,西部數據旗下的西...
移動硬盤盒子加入PD100W充電功能:便攜存儲與高效充電的完美結合
在數字化時代,移動存儲設備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工作文件、學習資料還是娛樂內容,我們都需要一種可靠且便捷的方式來存儲和攜帶這些數...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數據存儲和傳輸的需求日益增長,移動硬盤盒作為便攜式存儲設備的重要載體,其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斷提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移動硬盤盒開始支持...
移動硬盤和固態硬盤的區別? 移動硬盤和固態硬盤(SSD)是現代計算機系統中常見的存儲設備。雖然它們都可用于存儲數據,但在其內部構造和性能方面存在很大區別...
? 在過去特殊又充滿挑戰的一年, 東芝硬盤不負時光,忠于所愛, 始終專注于存儲領域的研發與創新, 贏得萬千用戶的信賴與支持, 并榮膺多項業內權威的重磅大...
雷孜LaCie新棱鏡移動硬盤依舊出自著名設計師Neil Poulton之手,在產品中央LACIE Logo的下方,“design by neil pou...
編輯推薦廠商產品技術軟件/工具OS/語言教程專題
電機控制 | DSP | 氮化鎵 | 功率放大器 | ChatGPT | 自動駕駛 | TI | 瑞薩電子 |
BLDC | PLC | 碳化硅 | 二極管 | OpenAI | 元宇宙 | 安森美 | ADI |
無刷電機 | FOC | IGBT | 逆變器 | 文心一言 | 5G | 英飛凌 | 羅姆 |
直流電機 | PID | MOSFET | 傳感器 | 人工智能 | 物聯網 | NXP | 賽靈思 |
步進電機 | SPWM | 充電樁 | IPM | 機器視覺 | 無人機 | 三菱電機 | ST |
伺服電機 | SVPWM | 光伏發電 | UPS | AR | 智能電網 | 國民技術 | Microchip |
開關電源 | 步進電機 | 無線充電 | LabVIEW | EMC | PLC | OLED | 單片機 |
5G | m2m | DSP | MCU | ASIC | CPU | ROM | DRAM |
NB-IoT | LoRa | Zigbee | NFC | 藍牙 | RFID | Wi-Fi | SIGFOX |
Type-C | USB | 以太網 | 仿真器 | RISC | RAM | 寄存器 | GPU |
語音識別 | 萬用表 | CPLD | 耦合 | 電路仿真 | 電容濾波 | 保護電路 | 看門狗 |
CAN | CSI | DSI | DVI | Ethernet | HDMI | I2C | RS-485 |
SDI | nas | DMA | HomeKit | 閾值電壓 | UART | 機器學習 | TensorFlow |
Arduino | BeagleBone | 樹莓派 | STM32 | MSP430 | EFM32 | ARM mbed | EDA |
示波器 | LPC | imx8 | PSoC | Altium Designer | Allegro | Mentor | Pads |
OrCAD | Cadence | AutoCAD | 華秋DFM | Keil | MATLAB | MPLAB | Quartus |
C++ | Java | Python | JavaScript | node.js | RISC-V | verilog | Tensorflow |
Android | iOS | linux | RTOS | FreeRTOS | LiteOS | RT-THread | uCOS |
DuerOS | Brillo | Windows11 | Harmony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