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9發布了,作為第一批被邀請體驗的媒體人,在體驗之后我覺得我們又來到了一個時間節點。數碼攝影從此將進入下一個時代。是不是吹捧,不要過早做結論,且聽我慢慢說。
?
速度
如果我們找一個關鍵詞來形容A9的話,絕對是“速度”兩個字。與以往的相機不同,作為很喜歡談論畫質的我,這次卻將“速度”兩字擺在了開頭,可見索尼級全畫幅微單A9在速度上帶給我的震撼。
快門速度
A9的最高快門速度可以達到1/32000s,這個不同于以往旗艦級產品的1/8000秒。這一點對于凝固瞬間絕對是很大的幫助。其實電子斷流快門實現起來并不難,但是為什么這么多年我們常見的相機都將快門速度最高定為1/8000s,差一些的會定為1/4000s,還有1/2000s的就太沒誠意了——最大光圈為F1.4的時候,感光度ISO 100的時候,如果在大太陽下絕對過曝。
既然如此,為什么相機廠商不配備更高的快門速度呢?這來源于兩個方面,想要高速快門,如果是機械結構的話,機械結構必須要足夠快的速度,如果是電子斷流快門的話,也必須要足夠的速度。
但是在高速快門下,我們會遇到果凍效應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就要從電子傳感器說起了。
電子斷流快門分為全局快門和卷簾快門兩種。我們現在用的CMOS傳感器就是左邊的卷簾快門,右邊的全局快門是多年前CCD的特點。
這兩種顯然是全局快門更好。當曝光的時候,全局快門是一下子記錄下整個照片的圖像。而卷簾快門是從上往下分別曝光,當然這個動作極快,快到你根本無法感知。所以這也是為什么盡管CMOS有這么個小缺點,但是大家都舍棄了CCD,轉而使用CMOS。
但是當你遇到高速運動的物體的時候,這個卷簾快門就尷尬了。你看……
所以當你用高速快門遇到了高速運動的物體時,這種詭異的照片就出現了。
那么索尼A9是如何敢做如此高速快門的呢?其實就是依靠更高的速度。A9并非全局快門,依然是卷簾快門,但是當卷簾的速度極快的時候,果凍效應就大大降低了。
速度在這一點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這個速度就來源于堆棧式傳感器,稍后我會解析。
連拍速度
連拍速度的增加,對于微單來說我一向認為不是什么大問題。畢竟少了反光板的機械結構再加上電子快門,可以連拍非常快。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微單連拍的速度10來張壓根不是事兒。這一點絕對比單反有先天的優勢。
不過因為現在的微單像素非常高,所以連拍速度也會被存儲速度甚至卡的速度限制。這樣微單這兩年的連拍一直比較克制。
當我看到A9的連拍速度達到了20張/秒的時候,我覺得這個比較理所當然。因為我覺得索尼早就可以達到這個連拍速度了。
但是當我使用A9的高速連拍拍攝的時候,我才發現,這次的連拍不是簡簡單單數字上的升級,這簡直改變了連拍的使用習慣。
我原本就是新聞單位出身,十幾年前就用頂級單反拍攝,所以對于沖鋒槍式的連拍習以為常。可當我體驗了A9的連拍之后,我興奮地拉著索尼公司的一位朋友激動地說了半天。
當時一個詞匯出現在腦中——掃描式連拍。
請記住這個詞——“掃描式連拍”,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用這個詞定義索尼A9的連拍感受。
A9的掃描式連拍和以往的高速連拍不同感受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拍攝的時候幾乎沒有機身震動。因為這完全是由電子快門完成的,你能看到的就是一幀一幀的畫面被記錄下來。
第二個方面就是連拍不黑屏,你可以在拍攝的時候,一直看到畫面中的情況。
這是顛覆式的連拍。
之前我用頂級單反連拍的時候,機身震動無時無刻不提醒我,這時候你對于畫面是沒有控制力的,同樣的,一下一下的黑屏讓你確實無法控制畫面。我們只能憑借在高速連拍之前一刻的畫面情況,以及畫面中運動物體的最后給你腦海中的畫面情況去預估你在連拍時畫面會怎么改變。你手上的動作只能根據這種預估去調整。
靠經驗,靠技術,甚至靠運氣。
能不能合焦?你不知道,因為那時候拍攝主體可能已經離開了對焦點了。
能不能有合適的曝光?你也不知道,因為那時候相機已經不會自動測光了。
甚至主體還在不在畫面中?你也不知道,因為黑屏一直存在讓你無法很好觀察主體。
但是索尼A9的連拍不是這樣,每一張都會對焦,每一張都會測光,你甚至可以一直觀察你的主體,眼看著每一張對焦點都在跟著他。你對于畫面依然有絕對的控制力!
這一點依然來自于堆棧式傳感器的技術。所以在這里就不得不談談堆棧式傳感器了。
針對這個傳感器,我在A9發布之后,特地給遠在日本索尼傳感器研發部門的朋友通了一個電話。讓他給我說說為什么Exmor RS這么好的傳感器只有索尼在用。他給我的結論就是一個字:貴!
左邊是傳統的CMOS結構,我們可以簡單成為前照式。右邊是索尼全畫幅微單A7RII使用的CMOS——Exmor R的結構,也就是我們說的背照式結構。簡單說就是讓所有的布線層跑到了像素后面,這樣“像素井”會更淺。那么顯然單個像素感受的光線也就越多——這一點有點常識的都知道,畫質肯定更好。尤其是邊緣畫質。邊緣畫質因為入射角比較小,所以更淺的“像素井”會讓邊緣的像素感受更多光線。
這么做好處顯而易見。但是為什么只有索尼大力推動背照式傳感器呢?原因很簡單,貴啊。這需要更高的工藝水平,所以成本也極具增加。
我們知道索尼是傳感器領域絕對領導者,所以可能只有索尼才能承受這樣的成本。
而A9的Exmor RS傳感器可以看成Exmor R傳感器的進化版。是進化,不是升級。這一點要明確。我來說說為什么。
A9的Exmor RS傳感器也是背照式傳感器,但是又增加了一個存儲單元。這樣在連拍時,巨大的數據量可以通過這個存儲單元來存放,并且將需要的數據告訴傳給Bionz X處理器。
這個進化就相當于你把集成顯卡變成了核心顯卡一樣。速度大大提升。
而這么做的難度依然是工藝、成本。所以這件事我覺得目前只有索尼可以做。原因就是這幾年你看那么多手機啊什么的都用索尼的傳感器做攝像頭,外行覺得就是索尼在賺手機廠商的零件錢。而內行發現,索尼都是拿新技術給不差錢的手機廠商做小傳感器,同時也是給自己當小白鼠。等成熟了,規模起來了,索尼做點大的放在自己黑卡上,然后再做APS-C,直到全畫幅。
巨大的產業規模會幫助索尼分攤這個巨大的研發成本和生產成本。尤其是早期小傳感器淌路,良品率上來了,再做大的,這樣成本大大降低。
有了這樣的革命性的傳感器,我可以想象未來就是這種高度集成的堆棧式傳感器的天下。所以標題中“新時代”也就是來源于此,絕對不是空喊口號。
有了這個速度,整體的速度也就起來了。
所以只能感慨一句:索尼大法好!
對焦怎么樣
剛才提到了在高速連拍時,索尼的連續對焦也特別給力。在現場拍攝的時候我也是深有感觸。
微單結構上先天的優勢,讓微單不會有跑焦這么討厭的事兒出來。同時混合對焦技術的出現,也讓微單在對焦能力上并不輸于單反。隨著這幾年的打磨,我覺得微單的對焦基本上已經可以滿足新聞攝影甚至體育攝影了。
這次的試用中,這一點讓我覺得索尼又有進步。
而讓我覺得更驚訝的是,索尼終于讓全畫幅微單也鋪滿了對焦點了。A6000的時候,我們看到了APS-C傳感器上鋪滿對焦點的樣子。
而A7RII的對焦點覆蓋面積已經讓我很滿意。不過對付體育攝影,整個鋪滿對焦點確實更有說服力。
其他方面
說完了重點,我們再看看索尼全畫幅微單A9的其它方面。比如外觀和操控。
很難想象到,A9的外觀大小最終居然和A7系列是一樣的。尤其是A9還采用了雙卡槽設計。幾天前發布的另一款單反因為體積問題從雙卡槽變為了單卡槽,不知道用戶會怎么想。
何況這個小巧的機身里,還有五軸防抖……
整個按鍵布局與A7系列是有差異的。但是基本上作為索尼微單用戶,沒什么上手的門檻,很容易就適應了。
加了手柄之后,電量翻倍。有人說加了手柄體積重量優勢不就沒有了嗎?看看數字吧。
電池續航以及體積重量
關于體積重量這一點,是我一直想說的。微單的優勢之一就是來源于體積重量。全畫幅微單的鏡頭和全畫幅單反鏡頭體積重量差異并不大。不少人經常以此來說索尼微單系統重量不輕。
對此我只能說,一般用戶出門1機2鏡,專業一些的可能要2機4鏡,你們試試帶微單和帶單反的感受吧。
對于微單的操控性,我覺得也是可以毫不擔心的。畢竟當年A7系列剛發布時,那么多可以自定義的對焦點已經讓使用者很開心了。這一點在A9上面依然是如此。
針對專業體育攝影記者需要的網線接口,這次也配備了。這一點上我真的很想知道索尼是怎么在這么小的機身上做到的。
要說這款相機沒有缺點,也是不可能的。我說說我在使用中一些覺得可能會出現問題的地方。
1、 對焦模式調節撥盤。
索尼A9繼承了9系列的榮耀——雙轉盤結構,在左邊的轉盤集成了上連拍轉盤,下對焦模式調節撥盤。
但是我發現按住旁邊的鎖定按鈕,再用撥桿調節對焦模式撥盤的時候不太方便。主要是這個地方還是太局促。
2、開機速度
如果說上一個問題可以通過使用熟練來彌補的話,開機速度這個問題我覺得可能會被第一批使用A9的記者吐槽。作為一個時時刻刻需要抓拍的職業,開機就拍攝是一個很必要的性能。
我們知道微單開機一般比較慢,主要是啟動Linux系統。A9相比之前的A7R2的開機速度快了不少,但是依然不能達到開機就拍攝的能力。
所以我想更多記者在使用的時候會選擇不關機。那么在待機情況下的耗電量就很重要了。如果很省電,那么開機速度就完全不是問題,會像單反一樣,一般不關機。如果費電的話,我覺得索尼還需要繼續優化。
待機耗電量,目前還沒有明確結論。
又一個預言
是時候總結一下了
我想為什么我會給這篇文章起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大家已經清楚了,不過我想大家清楚的是“新時代”這三個字。對,速度決定了A9顛覆了我們對于連拍的認知,而這一點也必然會改變體育記者們的生產方式。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目前距離東京奧運會還有3年時間,我相信索尼一定希望在東京奧運會上看到索尼微單與傳統單反分庭抗禮。那么留給索尼的時間,還很多。
發布會當天結束后,我單獨留下,問了索尼市場部總監李暾先生一個很犀利的問題:有沒有想過那些記者都是機構負責器材,如果他們就不買賬怎么辦?
他和我說:其實早些年體育攝影市場我們就看到一家獨大,后來另一家發力,慢慢的我們就看到體育賽場上兩虎相爭。我想如果我們的產品好,記者會向機構反饋,會有越來越多的記者購買A9。
對的,其實很多我們覺得不可能改變的事兒,都在悄然改變著。我也相信索尼A9會改變很多人的觀點。也相信會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看到索尼三分天下有其一。
我能想象到,索尼在核心巨大優勢的情況下,會在這三年中不斷改進A9系列。比如你說沒有S-log,那就固件升級一下,比如索尼會讓我們看到待機真的不費電,等等。
而這一切,都源于這個開始——索尼A9。
5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講了我認為索尼微單就是未來數碼相機的發展方向。將會替代單反相機。當年多少人不以為意。
其中全文最后一句話是:“索尼這樣的擁有核心技術的廠商或許在小型無反光鏡相機發展的歷程中還會給我們更多期待,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盡管當年頑固的一些人覺得我過于吹捧索尼了。但是時至今日,我想索尼帶給我們的驚喜遠比當時我想象的多。
所以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想再做一個預言:未來索尼微單也會引領專業攝影領域的發展
評論